摘要:兒童小課題俱樂部是提升兒童問題解決能力的有趣社團與樂研載體。在俱樂部,兒童把學習、交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轉化為小課題,探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密碼,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走向自我教育。兒童小課題俱樂部以探究性學習為主要活動方式,通過各項制度的落實與執(zhí)行,保障兒童小課題研究落地生根,通過“五個規(guī)定動作”與“三大專題活動”來強化對兒童小課題研究的過程支持,采用“檔案袋”的方法管理研究成果。
關鍵詞:兒童小課題俱樂部;價值;制度;過程;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11B-0028-04
兒童小課題俱樂部是提升兒童問題解決能力的有趣社團與樂研載體,兒童在小課題俱樂部活動中,把學習、交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轉化為有價值、切口小、內容實、周期短、易操作、見效快的小課題,通過自己為主、他人助力,快樂研究,探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密碼,增強社會適應性,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走向自我教育,培養(yǎng)終身受益、未來人才需要的關鍵能力。
一、兒童小課題俱樂部的價值追尋
(一)兒童小課題俱樂部是兒童的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是學習者及助學者共同組成的團隊,全體成員為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而進行交流、溝通并分享學習資源。長平路小學“兒童小課題俱樂部”中不同年級、班級、性別的成員根據(jù)小課題自由組合,形成多種多樣的學習共同體,兒童在其中共學、共研、共成長。
(二)兒童小課題俱樂部以探究性學習為主要活動方式
小課題展開的整個過程——小課題如何選擇、規(guī)劃、實施,成果如何呈現(xiàn)、評估,都需要兒童去探究。俱樂部組織、支持、引導兒童探究,本著“從小做起,至善至美”的原則,以健康自信、誠實合作、好奇好問、大膽想象、樂于創(chuàng)造為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設信任、平等、自由、和諧的研究環(huán)境,充分重視學生的探究性活動,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并逐漸將探究性活動系統(tǒng)化、結構化。
(三)兒童小課題俱樂部重視培養(yǎng)兒童的問題解決能力
“問題解決”是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和技能,經過一系列的思維操作,使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1]?!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盵2]從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問題,到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走向問題的解決,兒童在小課題俱樂部中經歷、體驗一個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不斷豐富智慧,熟練技能,嘗試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提升。
(四)兒童小課題俱樂部不斷生長美、創(chuàng)造美
“美”是人們創(chuàng)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動活動及其在現(xiàn)實中的實現(xiàn)或對象化[3],體現(xiàn)著社會和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爸撩馈笔俏倚=逃軐W的核心理念。從審美的角度看,兒童小課題俱樂部的活動,就是以兒童為研究主體,探索在愉悅的成長氛圍中讓兒童實現(xiàn)審美自我教育的路徑,讓每一位兒童在小課題俱樂部中,更加完善自己,發(fā)現(xiàn)美、享受美、分享美,行走在追求“至善至美”的道路上。
(五)兒童小課題俱樂部是情感與認知融合的暖認知
“暖認知”是指那些受我們愿望和情感驅動的心理加工[4],是社會認知中具有情感性、調節(jié)性的認知加工過程。兒童小課題俱樂部的小研究者們,帶著要研究的問題,以合作的方式,在玩中開展研究,充分表達兒童的意愿和情感,有助于培養(yǎng)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積極態(tài)度、意志品質、樂觀情緒等健康人格。
二、兒童小課題俱樂部的制度保障
兒童小課題俱樂部的制度支持,主要通過活動公約的形式,制定了“兒童小課題研究俱樂部”的小課題、小研究員、小導師三大管理制度,保障兒童小課題研究落地生根。
(一)“小課題”管理制度
1.小課題的制定、選項與立項 :①在制定小課題以前,俱樂部先征集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再轉化成小課題。②在小導師的幫助下,修訂所收集到的小課題,歸類整理出供小研究員選擇的小課題。③小研究員通過自主選題的方式參與小課題研究。④選題后經導師指導,小研究員填寫小課題研究申報表,經評審立項。
2.研究過程的管理:①每兩月舉行一次交流活動,介紹小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督促研究。②每兩周各課題小組開展一次交流活動,導師對小研究員進行個別指導。③每學期俱樂部舉辦兩次小課題研究的專題講座,介紹研究方法及案例。
3.結題與交流、評選: 小研究員完成研究后,導師給予評價,填寫課題評審表。學期結束時,舉辦小課題研究“俱分享”成果答辯會、匯報會等。每學期對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一次校內評選。
(二)“小研究員”管理制度
1.小研究員的產生及組織:每一期的小課題產生后,舉行小課題推薦會,學生自選課題參加,審批通過后成為兒童小課題俱樂部的小研究員,填寫小研究員登記表。
2.小研究員的培訓:①每學期舉辦兩次小課題研究專題講座,學習相關研究方法。②每學期指導老師帶領各課題小組開展一次活動,小研究員互相學習、交流研究進展情況,活動內容有記錄。
3.研究過程的檢查:每1~2個月對小研究員的研究過程做一次檢查,并有記錄。
4.考核及表彰:學期結束時,對小研究員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課題研究成果、參加研究培訓及研究過程檢查情況、日常行為表現(xiàn)等。對于取得優(yōu)秀研究成果的小研究生,給予一定獎勵,授予成果突出者“兒童小課題俱樂部優(yōu)秀小研究員”稱號。
(三)“小導師”管理制度
1.“小導師”的產生:長平路小學兒童小課題俱樂部的“小導師”包括“教師小導師”和“學生小導師”。聘任本校樂于輔導學生、參與研究活動的科研骨干教師為“教師小導師”,聘請已經優(yōu)質完成小課題研究的學生作為“學生小導師”。在課題確定階段,特別是選題、分解課題與確定具體開展的活動時,小導師們配合小研究員進行全方位考慮。
2.“小導師”的培訓:小導師們需自學有關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學校也安排相應的專題培訓。
3.過程的檢查:小導師們及時記錄每次小課題研究活動的開展情況。學期結束時資料交學校檢查、 存檔。
4.考核及表彰:每學年一次,對導師工作進行考核??己藘热莅ǎ褐笇≌n題研究的成果、參加科研培訓及指導過程檢查情況。對有突出成果的小導師授予“優(yōu)秀導師”稱號,給予適當獎勵。
三、兒童小課題俱樂部的過程支持
由于內部諸因素與外部諸條件的差異性,小課題俱樂部的活動經常出現(xiàn)不均衡現(xiàn)象,這就需要對課題研究過程給予及時而適當?shù)闹С帧和≌n題俱樂部通過“五個規(guī)定動作”與“三大專題活動”來強化兒童小課題研究的過程支持。
(一)五個規(guī)定動作
1.確定課題:兒童在學習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jù)自身實際和周圍環(huán)境的特點,提煉出有價值、可操作的小課題。
2.制定計劃:確定課題后,就需要制定合理的研究計劃。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兒童在教師引導下,自主規(guī)劃具體的研究內容、方法和途徑。
3.自主探究:查資料、上網(wǎng)絡、多對話、廣分享、深追問、泛聯(lián)想、勤修正、常進階……兒童通過多種方式開展自主探究。
4.階段實施:一、二年級為探究初始階段,以培養(yǎng)孩子探究興趣為目的,分班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三、四年級為探究發(fā)展階段,以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研究能力為目的,重點讓學生經歷小組合作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些常用的研究實踐方法。五、六年級為探究創(chuàng)新階段,嘗試“像科學家那樣”研究,引導學生自主選題,運用研究方法對所選課題進行系統(tǒng)策劃和研究。
5.分享成果:當成果出來后,及時組織兒童進行展示、交流、評比,使學生彼此間的認識和思維相互撞擊,讓學生體驗到自行探究的樂趣和成功。
(二)三大專題活動
1.學科學習專題研究系列:在實際教學中,兒童小課題俱樂部從教材中選擇貼近兒童視角的內容開展學科小課題研究活動,以學科基礎目標為圓心,注重學科知識縱向延伸,鏈接生活的橫向拓展,以及學科思維的深度開掘、跨界整合的混合探索。例如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安排了“尋找身體上的數(shù)學‘秘密”專題研究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從數(shù)學角度感受人體中的秘密,估測人體各部位的長度,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估算意識,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小研究員們還將課題進行延伸,一起開發(fā)了“誰的頭圍大”“誰的腳大”“腳長和身高的關系”等小課題研究主題。
2.特色活動專題研究系列:兒童小課題俱樂部基于校情開展各項特色活動,如網(wǎng)絡紙塑活動、足球文化活動等。例如在“足球嘉年華”期間,小研究員們圍繞足球開展了“世界球星童年故事”“足球游戲小妙招”“我最喜歡的足球隊”等系列小研究活動,研究成果通過校園小報、櫥窗、網(wǎng)站展示。受孩子們研究的啟發(fā),體育老師們還編寫了足球校本教材《足球小游戲》。
3.社會實踐專題研究系列:我校是省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學校。兒童小課題俱樂部依托基地開展環(huán)保、健康、文明等聚焦學生生活的社會實踐專題研究活動。例如:五年級農業(yè)農村社會實踐“神奇的農作物”小課題組,與學校大隊部合作開展“快樂豐收節(jié)”系列活動。在中隊輔導員帶領下,他們走進菜場、超市和糧油博物館,真切感受農作物的價值;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將得到的信息綜合處理,設計繪出感興趣的農作物的思維導圖……
四、兒童小課題俱樂部的成果管理
兒童小課題俱樂部的成果管理采用“檔案袋”管理的方法。無論是研究問題的來源,還是合作過程中的隊員分工情況,或是小團隊搜集到的所有資料,甚至對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思考,最終形成的小課題研究報告等,我們都以照片、表格、文本臺賬等形式為每一個學生的小課題進行歸檔裝袋。在每一個課題結束時,“檔案袋”中至少有“三個一”成果:一個兒童小課題的申報表,一份以同伴合作的方式開展課題相關研究的活動記錄,一個小課題的微型研究報告。
兒童小課題申報表主要由“我們的小課題”“小課題成員”“解決的問題”“活動方法”“研究的過程”“預期成果”等板塊組成,拼音、文字、圖畫皆可。
兒童小課題研究記錄是由課題小組長帶領團隊里的其他小研究員,邊研究邊記錄,最后完成的一份圖文并茂的“研究印記”。這本手冊需要小組每位成員參與書寫、記錄,留下研究痕記。報告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也可以進行裝飾,達到既實用又美觀的效果。低年級兒童甚至可以用圖畫、符號等方式記錄,部分資料可以打印和剪貼。
在研究活動結束后,我們趁熱打鐵,讓學生按照論文的格式,把研究的目的、過程、結論、收獲寫出來,集體完成一個微型研究報告。研究“我的收獲”,總結、交流在研究活動中自己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收獲與體會,還要提出“我的追問”,對小課題的后續(xù)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微型研究報告可以分別寫,也可以合作寫,由導師和小研究員共同修改。
學生圍繞身邊的生活問題、學習問題所進行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小課題研究,通過“我的發(fā)現(xiàn)”“我的問題”“我的探索”“我的結論”“我的追問”等一系列自我探究式的學習,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尋求更為有效的學習途徑。這樣的研究,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在幫助學生體驗真正快樂學習的同時,以探究活動取得的成果來記錄學生成長的過程。
讓兒童在學習中享受研究的快樂,讓兒童在研究里譜寫童年的美妙樂章。作為校長,我以此作為學校發(fā)展的美麗愿景,將這一愿景融入“兒童小課題俱樂部”建設的全過程,并且以“小課題俱樂部”為支點,撬動教師的研究,撬動課程的變革,撬動場域的優(yōu)化,撬動學校文化內涵的不斷豐富與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文思維.論具身平等性與學生學習[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154.
[2]王義遒.素質教育:回顧與反思[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9(10):63.
[3]王朝聞.美學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30.
[4]李婷.小課題俱樂部的至美敘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359.
責任編輯:丁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