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醫(yī)院,吉林 白山 134300)
腹部(bdomen)以胸底的橫膈膜到骨盆的真假骨盆為界限。真假骨盆以腰骶角到恥骨聯(lián)合,骨盆入口的邊緣、在骨盆入口與胸隔膜之間即為腹腔。從功能上來看,腹部是大部分消化道的所在,也包括其他的重要臟器如肝、腎、胰、脾等。X線,超聲CT和MRI檢查對消化系統(tǒng)、脾和腹膜腔疾病的檢出和診斷各有其優(yōu)勢和不足、各有其應用范圍,應根據(jù)臨床擬診的疾病及影像檢查的優(yōu)選原則進行選用。
x線:胃、十二指腸潰瘍的x線造影臨床中主要是兩種即由于潰瘍表現(xiàn)直接出現(xiàn)異常的情況或由于潰瘍而引發(fā)的間接性造成功能與瘢痕上的異常改變。
胃潰瘍常常由于潰瘍而直接出現(xiàn)的是在胃小彎處出現(xiàn)火山口樣狀的龕影。此種龕影的切線位于胃部輪廓之外,影像學觀察其邊緣光滑平整,底部多為平整結構。臨床上針對良惡性胃潰瘍有不同的影像診斷標準,若在龕影的口部出現(xiàn)由于潰瘍造成的黏膜性水腫而形成透明帶,在龕影的口部存在著較為完整的光滑的細小的透明線。良性胃潰瘍會出現(xiàn)臨床明顯的征狀,如會在龕影口部出現(xiàn)1cm左右的透明帶,或龕影口部出現(xiàn)明顯的縮小現(xiàn)象,透明帶與口部縮小,使得龕影在掃描成像時出現(xiàn)“頸”,較為細長。且最為明顯的特征是由于良性潰瘍往往潛伏時間較長,易形成慢性潰瘍使得潰瘍周圍瘢痕收緊,形成黏膜壁均勻的積縮在一起,影像掃描宛若從口部向四周散射,且越往口部黏膜縮窄越窄。同時胃潰瘍引起的瘢痕性改變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造成胃出現(xiàn)變形或狹窄的情況,若是出現(xiàn)幽門處潰瘍性瘢痕可造成幽門狹窄或梗阻。
臨床上的十二指腸潰瘍好發(fā)部位在球部,由于球部黏膜壁較薄、球腔較小,在出現(xiàn)十二指腸潰瘍后容易導致球部的變形。相比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范圍較小,通過龕影可以直接觀察出潰瘍造成的直接表現(xiàn)。但在臨床中最為多見的是因為潰瘍導致球部黏膜水腫、球部痙攣與瘢痕出現(xiàn)聚集性收縮,而不是僅僅表現(xiàn)在球部潰瘍。球部變形的形狀較為多樣,“山”字形、三葉草形、葫蘆形等等。治療后球部的變形可以存在或者消失,不隨著潰瘍的愈合而進行同時性的康復。在影像學中也出現(xiàn)了由于造影劑到達球部后停留時間過短的激惹征;幽門出現(xiàn)痙攣,造成球部的開放延遲;造影檢查時,球部有固定壓痛。[1]
1.4.1 X線
上消化道造影檢查,胃癌表現(xiàn)因病期而不同。
(1)進展期胃癌:X線的影像學表現(xiàn)常常與胃部的形態(tài)相關
①覃傘型癌在掃描后胃部顯示出形態(tài)的不規(guī)則,出現(xiàn)胃壁的膨脹或者收縮;②胃腔狹窄、胃壁僵硬,主要由浸潤型胃癌掃描后會出現(xiàn)胃黏膜壁的僵硬、胃腔的狹窄,若胃皺縮包裹胃大部分或者全部,則形成“皮革胃”;③潰瘍型癌則可以根據(jù)半月綜合征進行臨床診斷,掃描出現(xiàn)龕影的形狀宛若星月或者出現(xiàn)其他不規(guī)則的形狀,大部分位于胃輪廓中,胃部周圍以黏膜水腫形成的透明帶所包裹而形成“環(huán)堤”,環(huán)堤上存在結節(jié)狀或指壓跡狀的膨脹與擠壓,并在指壓中存在這=裂縫狀的造影劑;④黏膜皺襞由于潰瘍導致壁膜的破壞、消失或部分斷裂,而形狀則保持正常;⑤腫瘤區(qū)蠕動消失。
Ⅱ.早期胃癌: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腫瘤,雙重造影檢查可顯示一些異常表現(xiàn),但診斷需綜合X線造影、胃鏡和活檢結果。
1.4.2 超聲
進展期胃癌可表現(xiàn)為胃壁異常增厚,非均質的低回聲。
1.4.3 CT和MRI檢查
胃癌CT或MRI表現(xiàn)為局部胃壁增厚或腫塊伴強化或信號異常。CT或MRI檢查能顯示腫瘤侵犯胃壁各層結構,較準確評估腫瘤T分期,同時還能評估淋巴結轉移、肝轉移等情況。如果腫瘤處胃周脂肪模糊,多提示腫瘤突破胃壁漿,膜層。[2]
1.4.4 診斷鑒別
x線造影檢查時,進展期胃癌的表現(xiàn)明確,注意胃良、惡性潰瘍的鑒別,通過龕影的形狀、位置、周圍與口部、附近胃壁來進行鑒別;CT檢查時腫塊型胃癌需與胃間質瘤鑒別,前者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后者起源于胃黏膜以下各層。
1.5.1 超聲
①彌漫性脂肪肝:肝實質回聲彌漫性密集增強,呈“明亮肝”;遠場回聲明顯衰減;肝內血管結構清晰度明顯降低,紋理不清。②局灶性脂肪肝:可見肝一葉或數(shù)葉內呈不規(guī)則分布相對稍高聲;肝島,則表現(xiàn)出在高回聲中出現(xiàn)了片狀的相對性低回聲。
1.5.2 CT檢查
①彌漫性脂肪肝:CT平掃后會顯示出全肝的密度低于脾臟,肝脾CT值之比小于0.85。 肝臟密度的降低使原來低密度的肝臟血管不再出現(xiàn)。 嚴重者的肝血管密度相對高于肝臟的密度,呈“血管倒置征象”,但血管分布,趨勢和直徑均正常。 對比增強掃描后顯示肝實質增強較少,但更清楚地觀察到肝內血管增強的表現(xiàn)。②局灶性脂肪肝:肝葉或者肝段會出現(xiàn)低密度的表現(xiàn),但在對比增強后則會顯示出其肝內血管分布走向正常。未被脂肪浸潤的肝島作為肝實質,影像學中片狀相對性的高密度,多見于膽囊旁和葉裂附近。
1.5.3 MRI檢查
①彌漫性脂肪肝:輕中度者T,WI和T,WI上常無異常表現(xiàn),嚴重者在T,WI上可表現(xiàn)稍高信號,但T,WI變化不明顯;應用GRE序列T,WI同、反相位檢查,具有較特異性表現(xiàn),即使為輕中度者,均表現(xiàn)為與同相位相比,反相位( out phase)上全肝實質信號明顯減低。②局灶性脂肪肝:表現(xiàn)為反相位上,某一葉或多葉、多段肝實質信號明顯減低;肝島信號強度在各序列上均同于正常肝實質。③肝臟脂肪定量:可應用MRI化學位移技術進行肝細胞脂肪含量的測定,正常肝臟脂肪含量<5%。
1.5.4 鑒別診斷
局灶性脂肪肝與一些肝腫瘤較類似,在CT平掃時均表現(xiàn)為低密度病灶,但局灶性脂肪肝無占位效應,增強掃描病灶內可見正常玄關通過,無受壓、侵及表現(xiàn)。
1.6.1 超聲
典型的肝硬化的特征是肝臟出現(xiàn)縮小,表面形狀不平整,回聲肝硬化的則會顯示出彌漫性增厚增強,肝靜脈逐漸變細,甚至出現(xiàn)僵硬和曲折。在肝硬化的間接性臨床影像中會出現(xiàn)脾腫大,腹腔積水,門靜脈主干的增大和主要分支增厚。
1.6.2 CT檢查
主要會出現(xiàn)肝形狀的變化,如肝萎縮,肝變形等。臨床中常見的由于肝葉的微縮而形成的導致肝葉代償性增大,從而形成肝葉的大小形態(tài)不等、輪廓不清晰、肝門裂隙增大增寬,密度出現(xiàn)較大改變。肝脂肪變性,纖維增生和結節(jié)再生,使得肝臟密度出現(xiàn)改變。對比增強掃描顯示,動脈期的肝硬化結節(jié)可略有增強,門靜脈期與其他肝實質的增強較為一致。
1.6.3 MRI檢查
①直接征象:肝臟大小、形態(tài)改變與CT 所見相同。由于同時存在脂肪變性、炎性反應及肝纖維化可致肝實質信號不均,增強T、WI形成線狀、網(wǎng)狀高信號影。②間接征象:與CT表現(xiàn)相似;增強MRA可更好地顯示門靜脈高壓形成的擴張、遷曲側支循環(huán)靜脈。
1.6.4 鑒別診斷
早期肝硬化影像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中晚期肝硬化出現(xiàn)肝大小形態(tài)、肝內纖維化、再生結節(jié)以及門靜脈高壓征象等改變,影像檢查一般都可做出診斷。早期HCC表現(xiàn)較為重要,辨認困難者可行MRI肝細胞特異性對比劑多期增強檢查。
針對不同病癥,在進行影像學檢查時,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在對輸尿管結石中采取輸尿管三步探測方法,從上段開始探測到下段最終到中段;對于臟器的影像檢查,分段檢測、探頭的旋轉及位移、適當?shù)募訅骸⒉≡钪車樘降榷际轻槍Σ煌“Y的操作技巧。
在對患者進行腹部影像學檢查時,要針對患者的病灶進行合理的操作確保得到更好的影像學結果,醫(yī)護人員要對影像學結果進行分析、診斷,提高漏診率與診斷正確率,要結合臨床診斷及實驗室檢查等,為相關疾病與早期治療提供診斷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