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斌
80年前,在重慶,作家老舍和梁實秋為響應抗日募捐活動,一度同臺客串說相聲,留下了一段文壇佳話。
1940年夏,編譯館邀請在北碚的各機關團體,在兒童福利試驗區(qū)的大禮堂舉行文藝晚會,共同發(fā)起募款勞軍活動。晚會共舉辦兩場,節(jié)目是京劇《刺虎》,由禮樂館的張充和與編譯館的姜作棟(名伶錢金福的弟子)聯(lián)袂主演。為吸引觀眾,演出之前,需暖場表演一出“帽戲”,老舍自告奮勇,邀請梁實秋做搭檔,友情客串一段相聲以助興。
老舍在北平的平民家庭長大,說得一口字正腔圓、干脆圓潤的北京話,土音土語不折不扣,對相聲頗有研究。梁實秋也是北平人,喜歡相聲,可不如老舍來得熟悉,但為了勞軍,他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他們挑選了傳統(tǒng)相聲段子《新洪洋洞》《一家六口》,可手頭沒有本子,老舍就靠記憶背寫了腳本。傳統(tǒng)相聲中不乏一些粗俗的玩笑話,如一方說到“爸爸”二字時,另一方就要順口搭腔說“啊”。梁實秋覺得這類內容太無聊,建議刪除,但老舍反復解釋說,這些傳統(tǒng)段子已達到至美的境界,若擅自改動,會失去相聲的魅力,必須原樣照搬,體現(xiàn)傳統(tǒng)相聲的原有韻味。他們商定第一天演出由老舍“逗哏”、梁實秋“捧哏”,第二天角色互換。
排練時,老舍不時向梁實秋面授機宜,介紹要領說:“相聲第一要沉得住氣,放出一副冷面孔,永遠不許笑,而且要控制住觀眾的注意力,用干凈利落的口齒,在說到緊要處,使出全副氣力,斬釘截鐵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話,則全場必定哄堂大笑,用句術語來說,這叫作‘皮兒薄,言其一戳即破?!绷簩嵡锫犃耍X得心里沒底,老舍又鼓勵說:“不要緊,咱們練著瞧?!崩仙岬脑挘蛳肆簩嵡锏囊蓱]。
其間,有一個打哏的動作,老舍提出要拿折扇敲打梁實秋的腦袋,梁實秋不同意。老舍卻說,這里非得把扇子拿出來在腦袋瓜上敲打一下不可。梁實秋無奈,只好讓步說:“打也可以,就是我打你,不是你打我?!弊詈笙氤隽艘粋€折中的辦法:兩個人輪流打對方,彼此交換,這樣誰也不吃虧。梁實秋雖然同意了這個方案,但還是強調不能真打。
表演那天,兩位文學大師粉墨登場。他們穿著紡綢大褂,手拿折扇,走到臺前,一胖一瘦,恭恭敬敬地向臺下觀眾深深鞠了一個躬,隨即繃著臉,面無表情,泥塑木雕般直挺挺地站在臺上不開腔。這時,觀眾早已樂不可支,笑得前仰后合。只見老舍用扇子向臺下一指,全場立即安靜了下來。老舍用地道的北京話開言道:“剛才那個小姑娘的洋歌唱得不錯?!绷簩嵡镎f:“不錯!”臺下一陣哄笑?!艾F(xiàn)在咱們兩個小小子兒伺候一段相聲?!迸_下又是一陣笑聲,觀眾的注意力已被他們牢牢抓住。
當表演到用折扇敲頭的時候,老舍一激動,竟然忘記了原先的承諾,按照老相聲的章法,舉起折扇“狠狠”地向梁實秋的頭頂打去。梁實秋一看來者不善,急忙向后躲閃,結果腦袋躲開了,老舍的折扇卻一下子把他的眼鏡打了下來。梁實秋反應敏捷,本能地兩手一捧,恰好用手接住了落下的眼鏡,然后傻站在舞臺上不知所措……看到這里,臺下觀眾笑聲鼎沸,掌聲雷動,以為這是有意安排的“絕活兒”,有人覺得不過癮,甚至大聲叫道:“再來一個!”殊不知這一精彩表演,是兩人的失手偶得。后來,輪到梁實秋用折扇敲打老舍的時候,老舍擔心梁實秋報復他,有意站得遠遠的。結果,梁實秋做好了準備,想真打卻沒有打成。
老舍和梁實秋客串獻藝,配合默契,令人捧腹。后來,很多單位邀請他們表演相聲,兩人商量決定等抗戰(zhàn)勝利了再傾情合作。然而抗戰(zhàn)勝利后,老舍赴美講學,梁實秋去了臺灣,他們天各一方,再無機會同臺演出。
晚年的梁實秋還專門寫了一篇《老舍和我說相聲》的文章,但生前一直未曾發(fā)表,后來以遺作之名,刊登在臺灣的期刊上。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的藏品中,有一盤珍貴的錄音帶,內容是梁實秋講述當年他和老舍同臺說相聲的往事,由久負盛名的“四小姐”張充和女士親自錄制,不失為一段彌足珍貴的名人口述史料。
(池塘柳摘自2020年8月4日《北京青年報》,劉昌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