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珠,沈 影,韓鳳娟
(1.延邊朝醫(yī)醫(yī)院,延吉 133001;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哈爾濱 150040;3.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婦科一科,哈爾濱 150040)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故積陽為天……陽化氣,陰成形?!逼渲?,“陽化氣,陰成形”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由此理論可解釋許多臨床疾病的病因病機,包括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研究[1]表明應用中醫(yī)溫陽之法可達到抗乳腺癌細胞的侵襲轉移的療效。有學者提出[2]陽氣虧虛可能是導致非小細胞肺癌EGFR-TKI耐藥的根本原因。此外,于惡性淋巴瘤、直腸腫瘤等方面也有相關報道[3-4]??芍獝盒阅[瘤的病機與中醫(yī)的“陽虛”關系緊密,并貫穿疾病始終。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由于卵巢的解剖學原因,早期發(fā)病不易發(fā)現,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存及生活質量。故本文從“陽化氣,陰成形”的理論來探討卵巢癌的病機,以期為卵巢癌的臨床治療提供理論指導,從而幫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提升臨床療效。
“陽化氣”是具有溫散作用的陽氣推動有形之物化為無形之氣,進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瓣幊尚巍钡摹瓣帯敝傅氖庆o止,是具有凝聚、收斂作用的陰氣使無形之氣聚成為有形之物質,進而在體內產生精血津液,濡養(yǎng)全身。中醫(yī)學認為人體的整體生理活動是在能量與物質的轉化,陰陽的協(xié)調共濟而調節(jié)的[5]。故人體生命活動新陳代謝的基礎是“陰平陽秘”,并可概括為“陽化氣,陰成形”。換言之,“陽化氣,陰成形”是陰陽氣化規(guī)律,治病時不僅要尋求陰陽的平衡,而且還要考慮“化氣”與“成形”的根本問題。
陽主化生而陰主生長,陽氣虛弱機能障礙,則陰精不能化生正常,于體內陽氣最薄弱之處凝聚而發(fā)為瘤[3]。陽主散,陰主凝,若“陽化氣”功能異常,則臟腑生理活動較正常水平減弱,隨之體內氣血津液運行失暢,陽氣不足,不能化陰,使陰氣凝聚,化為有形之陰邪,積久成瘤。陽主動,陰主靜,同時陰陽對立制約,若動態(tài)于全身的陽氣一旦虛弱,則靜態(tài)于局部的陰氣加之旺盛,機體呈陰陽動靜失常,陽虛陰結的狀態(tài),積久發(fā)為瘤。因此,腫瘤的發(fā)生與“陽化氣”功能的異常密切相關。腫瘤是正邪相爭的慢長的過程,必然會導致人體正氣的衰竭,正虛邪戀,預后較差。故無論什么原因,凡能促使陽的氣化減弱者,必然會促進陰的成形。因此,“化氣”與“成形”的相對平衡在維持人體健康機能是必不可少的。
卵巢癌是一個由多種病因病機綜合發(fā)生的過程,但其病因不外乎外邪與內傷。人體受外邪的侵襲,繼而發(fā)生氣血運行受礙,致使機體陰陽失衡。當人體正氣不足,固表外邪之力隨之減弱,則邪氣可乘虛而入,打破機體陰陽的平衡。而且在機體正氣不足的情況下,內傷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均可引起氣血津液的失常,進一步形成寒凝、氣滯、血瘀、痰濕等有形之邪,并交結而發(fā)為腫瘤。換言之,外邪與內傷聯(lián)合致卵巢癌的實質是人體陰陽失衡,所謂“陽化氣不足、陰成形太過”。卵巢癌的發(fā)生,其病因外邪主要是外感六淫,內傷包括酒食不節(jié)、七情刺激占有一定的地位,寒為陰邪,具有凝結特性,痹阻氣血,易傷陽氣,使化氣功能發(fā)生障礙。女性生性敏感,易沉悶抑郁,故容易氣滯。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故氣滯則血瘀,氣血凝滯于胞宮經脈,日久結為積塊。
中醫(yī)說腎主生殖與臟腑氣化,腎陰腎陽稱為“五臟陰陽之本”,其中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而腎陽虛衰、血瘀于胞是導致卵巢癌發(fā)生的主要病因病機[6],腎陽為無形之氣,可促進機體的化氣功能,若機體腎陽虛,則氣化無權,陰邪成實,蓄積成形,日久發(fā)展為卵巢癌。卵巢癌病屬下焦,雖病在卵巢局部,而“陰成形”產生的病理產物,卻是機體周身“陽化氣”功能障礙的必然結果。因此,“陽化氣,陰成形”理論在高度概括卵巢癌病機的同時,又能夠為人體病理狀態(tài)下所能表現出來的癥狀具有指導作用。
卵巢癌的病因病機較為復雜,中醫(yī)辨證分型尚未統(tǒng)一,臨床上各家臨證經驗劃分的分型差異而使得治法也有所區(qū)別[7-8]。但“陽化氣,陰成形”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共同的基本治療原則,即“溫補陽氣”。中醫(yī)認為“陽化氣不足、陰成形太過”為卵巢癌發(fā)病的根本原因,陽虛失于運化則生水飲,陽虛失于行氣則生滯,腎陽虛致沖任失于溫煦,則胞宮虛寒,血瘀于胞,疾病遷延日久,陰陽氣血俱虛。現代醫(yī)學也認為[9],陽虛可導致免疫功能的減弱,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陽虛寒凝痰濁易生組織水腫。通過溫陽,使卵巢癌患者機體陽氣處于一個相對活躍的狀態(tài),加強人體“陽化氣”的功能,有效恢復陽氣,使氣輸津、氣化水和推動血液運行的功能盡可能恢復到正常水平,以達利水、消癥、祛瘀的功效。另外,“陰成形”太過而產生的病理產物既可能破壞陰陽的平衡,又能進一步惡化原始的疾病,故治療應配“驅邪”之藥物??稍谂R床上,促陽化氣,溫陽與驅邪相結合,使氣血得以溫煦,改善腫瘤及其治療過程中引起的并發(fā)癥。
3.1 溫腎健脾利水法治療晚期卵巢癌腹水 癌性腹水是卵巢癌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上文可知,腎與胞宮關系密切,臨床上卵巢癌患者常出現腎陽的機能不振,進而影響到其他臟腑的“陽化氣”功能,出現一系列全身陽虛之癥,加重病情。由于腎具有主水的作用,全身水液代謝的運行是由腎主管和調控的。卵巢癌患者機體腎陽虛,腎的生理功能受損,水液無以上行,水津不布,留于腹中,繼而形成癌性腹水。同時,脾陽依賴腎陽的不斷溫煦,才能發(fā)揮正常的運化水濕功能,故腎陽的虛弱固然會導致脾陽的功能障礙。由于機體脾腎陽虛,水液代謝發(fā)生故障,無法完成化水飲的生理過程,以致水濕不運,凝聚于腹中[10]。這與晚期卵巢癌繼發(fā)腹腔積液病機相符,臨床上癌性腹水會增加腹腔內壓力,可造成患者各種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痛腹脹等,嚴重者甚至發(fā)生心肺功能的異常而危及生命。單用補氣健脾利水的藥物易生滯助脹,故出現此并發(fā)癥須溫腎陽與健脾利水同時進行。高媌等[11]以自擬溫陽健脾飲在臨床得到良好的療效,以附子、白術、茯苓、生姜、苦參、白芍,方中藥物以溫陽、健脾、利水、行氣之功,使陰邪消散,氣行水消,有效促進腹腔內積液的吸收。張毅鵬等[12]用溫陽利水方提高了腹腔熱灌注化療對卵巢癌腹水的治療效果,方以附子為君藥取溫陽之功,臣藥以溫補脾腎,佐以利水藥。全方配伍,氣血通暢,水道通達,則水飲可去,共奏溫腎健脾利水之功。
3.2 溫陽扶正祛瘀法提高卵巢癌化療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在卵巢癌的系統(tǒng)治療中,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的卵巢癌手術均可對機體產生不可避免的創(chuàng)傷,加之術后的化療藥物特異性不高對人體產生毒副反應亦對機體造成傷害,加重機體氣血的耗損。其中骨髓抑制是卵巢癌化療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以白細胞減少患者為居多。白細胞減少可導致各種不適的癥狀,如頭暈疲乏、面色蒼白、抵抗力減弱,并發(fā)感染、發(fā)熱等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影響化療的整體療效[13]。正常情況下,血液在脈管內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tài),但卵巢癌化療的患者身體陽虛失于行氣,氣不能行血,血液流動的速度減慢,甚至血液留置體內,不能循行于全身,形成瘀血。由此產生的瘀血為有形之實邪,是“陽化氣不足、陰成形太過”的結果。瘀血在體內阻礙氣血的運行,使臟腑失于濡養(yǎng),不能化生氣血,這與卵巢癌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異常一脈相通?!堆C論》云:“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機,故凡血者必先以去瘀為要?!闭f明了只有瘀血去,才能化生新血。李世杰[14]以自擬溫陽益氣活血中藥方加減在臨床上提高了總體的治療療效,是在陽和湯、補陽還五湯、四逆湯3方的基礎上加用了活血化瘀之藥。因此,該病以陽虛為本,瘀血為標,在臨床治療中應用溫陽藥的同時須用活血化瘀藥來治療瘀血內阻,但此藥容易耗傷氣血,故用藥時注意顧護正氣[15]。
3.3 溫陽補腎消癥法減緩卵巢癌術后患者的復發(fā)及轉移的作用 目前手術是卵巢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雖然術中盡可能的最大限度切除癌灶部分,但也無法完全切除潛在的微小病灶及亞臨床灶。肉眼所見不明顯的微小癌灶未能完全的被切除是造成卵巢癌術后復發(fā)及轉移的重要原因,此為邪實未盡。卵巢惡性腫瘤的發(fā)生是一種漫長的過程,屬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之卵巢癌手術范圍較大,對機體產生創(chuàng)傷,使人體正氣更加衰弱,“陽化氣不足、陰成形太過”。
手術使得患者呈虛致癥瘕,癥瘕日久致虛的狀態(tài)。這種身體環(huán)境為殘留的癌灶提供復發(fā)的機會,故以“陽化氣,陰成形”理論為切入點,治療以溫陽扶正補腎為主,消癥為輔。目前研究發(fā)現中藥的干預在抑制卵巢癌細胞的增殖,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質量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16]。臨床上常應用補腎填精之藥物紅參、海馬、鹿茸、黃芪等從根本上補腎溫陽,填精益髓,助陽化氣,并且需要消除術后殘存的癌灶,故方中應溫陽補腎填精的同時要配合消癥積的藥物[17]。其臨床采用三棱、水蛭、莪術等藥物,取其消癥積之功。使“化氣”與“成形”達到平衡,并減緩腫瘤的轉移及復發(fā)。
綜上所述,“陽化氣”不足,“陰成形”太過貫穿著卵巢癌整個疾病的始終。在此理論基礎下,在臨床上靈活運用中藥的陰陽偏性來治療晚期卵巢癌腹水、化療后的骨髓抑制及延緩術后患者的復發(fā)及轉移等。此外,研究發(fā)現溫陽藥物,可減緩肺癌的發(fā)展,亦發(fā)現取溫陽散寒之法治療乳腺癌療效佳。由此表明,研究《黃帝內經》“陽化氣,陰成形”理論對卵巢癌形成的機制及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指導意義。然而,單用中藥來治療卵巢癌可行性較差,而且諸多學者在現代臨床研究及實驗上驗證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優(yōu)越性。故在“陽化氣,陰成形”的理論參考下,以個體為中心,優(yōu)化中醫(yī)與西醫(yī)相結合的個體治療方案,對卵巢癌的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