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摘?要:作文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作文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都能得到同步提升。小學生因為生活閱歷的不足,寫作文時不知如何下筆,且內(nèi)容大多為虛構(gòu),缺乏真情實感,這也是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此,通過引導學生去體驗生活,關(guān)注生活,總結(jié)生活,在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此,先概述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源于生活的小學作文教學對策,給相關(guān)工作者以參考。
關(guān)鍵詞:生活;小學作文教學;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7-0142-02
葉圣陶曾言:“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須,和說話完全一個樣”,可以說,生活是作文的靈魂依托,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根基,成為空中樓閣。所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yīng)當立足于生活,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真諦,及怎樣將生活中素材轉(zhuǎn)變?yōu)楣P下的文字,切身明白“生活中處處是作文”。本文正由此思考分析源于生活的小學作文教學。
1.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作文教學需要面對的問題分以下方面:其一,小學生不喜歡寫作文,一提到寫作文就覺得心煩、頭痛,寫作課單純是在熬時間。其二,小學生因為缺乏生活體驗,對生活中的事物缺乏觀察,因此寫出來的作文內(nèi)容大多為虛假杜撰的,或者都是空話,內(nèi)容不夠豐富,文章看起來枯燥乏味,也缺乏生活帶來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三,現(xiàn)代科技發(fā)達,小學生早早的接觸各種電子產(chǎn)品,而這是一柄雙刃劍。網(wǎng)絡(luò)可以用來查資料,也能成為小學生應(yīng)付作文的工具。一些學生欠缺寫作素材或者沒有寫作思路的時候,便去網(wǎng)上下載一篇來抄,大家都從網(wǎng)上抄,雷同率顯著上升。其四,一些家長說學生明明看了很多書,但寫作仍是一件難事。從根源來說,因缺乏生活的樂趣和生活的體驗,學生的想象力受到了束縛,只能照搬照套一些作文大全里的框架,由此寫出來的作文也失去了靈魂。
2.源于生活的小學作文教學有效對策
(1)積累生活素材。生活素材的積累能給予學生寫作靈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過去有些習作教學中,教師往往給出一個題目后,就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情,便放手讓學生自由寫作。這種方式下,學生便不知怎樣下筆,同時也想不出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值得寫的素材,因此只能虛構(gòu)編撰,或者左拼右湊來完成一篇作文,寫作能力提升受限。對此,筆者認為堅持生活素材的積累十分重要,其目的在于給學生指明方向,引導學生去觀察、去體驗、去積累。
例如,教師給學生布置四年級習作題“動物世界”的時候,先提前一周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動物,可以觀察家里的寵物,也可以去動物園觀察動物,將自己觀察到的動物特點記在本子上,然后整理成素材。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讓學生上臺講一講自己的動物觀察,比一比誰觀察的最仔細,素材最有趣,以此為基礎(chǔ),再安排學生進行“動物世界”的寫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各具特色,既融入了真情實感,也懂得了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2)引導用心觀察。生活觀察,需要用心去感受,深入體驗,由此喚起情感,帶來感悟。心先被觸動,眼睛才能被牽引,從而細細觀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又強化內(nèi)心感受。因此,用心,是學生生活觀察的重點。一件玩具,如果在學生眼中只是眾多玩具中的一樣,甚至是破舊了的玩具,那學生自然也沒什么可寫的。但是,如果學生回憶起這件玩具之所以是自己的心愛之物,是因為這是生日時媽媽送的禮物,感受到媽媽對其深深的愛,那么這件玩具的分量便重了,由此寫出的“心愛之物”主題作文內(nèi)容也不一樣。
例如,學生剛寫自己的“心愛之物”的時候,其如此描述:“棕色的玩具熊,黑黑的眼珠,上面有一塊補丁”。此時,教師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融入情感,展開如下對話。師:“這個棕色的玩具熊是誰送給你的?”生:“是媽媽”師:“這上面怎么有一塊補丁?。俊鄙骸拔夷莻€時候很喜歡這個熊,破了的時候媽媽想扔掉,我就哭,然后媽媽就幫我縫了塊補丁”師:“看來這個熊對你重要啊?!鄙c了點頭,若有所思):“這是我的第一只玩具熊,我一直很想要?!睅?“那你能把你當時的心情和媽媽對你的愛寫進去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帶著內(nèi)心的觸動,重新寫了一段文字:“我的玩具熊小巧可愛,它有一雙亮晶晶的眼睛,臉上總是帶著燦爛的笑容,雖然它上面有個補丁,但卻顯得十分獨特?!庇眯母惺埽瑢W生就能自然而然的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寫作中,而不需要費盡心思的想素材,生活情趣彰顯,真實又生動。
(3)多媒體再現(xiàn)生活素材。多媒體是一種集圖文和聲像于一體的現(xiàn)代技術(shù),它能夠突破空間的限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jié)合的情境,讓學生即使在班級也能享受到直觀的視覺、聽覺體驗。小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認知水平較低,因而很難在寫作過程中將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深刻表達出來。所以,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將學生一些沒經(jīng)歷過的,不熟悉的情境展現(xiàn)出來,有效補白學生在這方面的空缺,讓學生能產(chǎn)生情感、身心上的共鳴。
例如,教師讓學生寫“家鄉(xiāng)的風俗”這一習作時,學生可能想不起來自己家鄉(xiāng)有哪些風俗,亦或是不知自己家鄉(xiāng)風俗。對此,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的家鄉(xiāng)是哪個地方,然后上網(wǎng)搜索相關(guān)資料,運用多媒體展示其家鄉(xiāng)風俗的圖片。借此機會,讓其他孩子也回憶說說自己家鄉(xiāng)的風俗,當然教師也可以用自己家鄉(xiāng)風俗為例進行展示。比如,展示端午節(jié)習俗,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戴香囊、掛鐘馗像驅(qū)鬼等;展示中秋節(jié)的習俗,家家置供桌于月下,案上放置供菱、石榴、柿子等時令瓜果及月餅,焚香點燭。其他城市的,教師也可一一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和體驗,充分回憶起或者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風俗。這樣,把生活和習作聯(lián)系起來,激起學生寫作的熱情,相信學生一定能寫出一篇“大作”。
(4)組織實踐活動。組織實踐活動對于學生體驗生活也是不可或缺的,其不單單能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素材,還能讓學生領(lǐng)悟到生活中的美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表達之情。例如,有些學生家里會養(yǎng)一些花花草草,教師可以布置一個養(yǎng)水仙花的課后實踐活動,給學生一人發(fā)幾粒種子。過了一段時間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養(yǎng)的水仙花來寫一篇短作文,包括自己養(yǎng)時的心情,和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生的趣事。如此,能夠潤物細無聲的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還能滿足學生的種植興趣。
此外,小學生天性好動,教師也可以組織他們參加一些有趣的戶外活動,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得到不同的生活體悟。例如,教師組織跳繩、踢毽子、打羽毛球比賽,學生的興趣度高,也樂于參與。教師借由這一機會,讓學生將自己活動中的所見、所想、所思寫下,既能寫出一篇包含真情實感的文章,同時學生身體素質(zhì)也得到了提高。
3.結(jié)語
總而言之,生活是作文的靈魂依托,寫好作文必須抓牢生活體驗不放手。教師應(yīng)當正視小學作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學會將作文教學生活化,積極引導學生感知生活的真諦,明晰作文的內(nèi)涵,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再現(xiàn)生活素材,及組織多元化實踐活動,以生活化寫作教學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為今后奠定堅實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鄒曉玲.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0(06):119
[2]張雷.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78
[3]賈曉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