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武川新村學校 李鈺龍
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中,往往是小學音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歌曲演唱,但對于音樂知識的講解并不深入。大部分小學的音樂課程并沒有進行深入學習,也沒有為提升小學生的音樂能力提供可行的途徑。從這一角度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合唱教學提供了一種實踐的可能,幫助小學音樂教師為小學生補充基礎的音樂知識,同時也讓小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提高音樂素養(yǎng)。盡管現(xiàn)如今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仍舊存在些許的問題,但合唱教學對提升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方面,小學通常只是在舉辦合唱節(jié)的前期進行合唱的演練,對于相關的合唱知識仍舊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另一方面,小學的硬件設施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和資金去維護,較少有小學能支付起相關的費用,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也是由于小學缺乏對合唱教學的重視。
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采取的是用練習代替系統(tǒng)的合唱知識學習。盡管這種教學方法能讓小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提升合唱的配合度,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但實際上并未教授給小學生有關于合唱的專業(yè)知識,甚至有些小學生在合唱練習的過程中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聲部屬于哪一部分。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小學生對于合唱的概念和相關知識是缺失的,此種教學方式缺乏合理性。
小學音樂教師能勝任日常的音樂教學,但是合唱教學需要更加專業(yè)的音樂知識作為支撐,對于部分小學音樂教師而言,如果想要順利推進小學合唱教學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合唱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僅需要小學音樂教師具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對于如何訓練小學生進行合唱練習也是必需的能力。從某種程度上看,大部分小學音樂教師這部分的能力也是缺失的。
盡管合唱教學需要一定的音樂設備和場地,但實際上這些外在的條件都不應成為限制條件。對于小學的管理者而言,應盡可能地為學生置備有關的合唱教學所需的音樂設備,并提供相關的練習場所。這些硬件設備和場所并不是一次性投資,而是會幫助一代又一代的小學生進行合唱的專業(yè)訓練,因此是值得的。
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要秉承專業(yè)的教學態(tài)度。例如在學習湘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的音樂課程——德國兒歌《音樂與我同行》的時候,小學音樂教師應為學生講解何為二部輪唱,這種合唱的形式是怎樣的,每一位學生又應承擔怎樣的聲部等,有關于此曲目的合唱知識都應該被普及。在進行合唱教學之前,小學音樂教師也應為每個學生鑒定聲部,可以讓小學生在教材中任意選擇一首歌曲進行演唱,小學音樂教師在其演唱的過程中幫助其鑒定聲部,從而完成聲部的分類。聲部的分類是合唱教學的基礎,為了提升合唱教學的專業(yè)程度,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同時組織幾個年級的學生進行合唱練習。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是因為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聲音特征不同,多樣化的聲部結合在一起能讓合唱的練習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另一方面,不同年級共同進行合唱教學還能有效節(jié)省教學時間,幫助各個年級和班級之間的學生進行合理互動,正所謂一舉兩得。
為了有效提升合唱教學的效率,從小學音樂教師的角度看,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音樂水平和教學能力。校方可以定期組織不同班級之間的音樂教師進行課堂觀摩,為青年教師和教學能力有待提升的音樂教師提供一定的途徑去學習。同時,不同的小學之間也可以舉辦相關的交流活動為小學音樂教師提供互相學習與交流的平臺,共同促進合唱教學的順利實施。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合唱自信,達到良好的合唱效果,就需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在合唱曲目的選擇上可以挑選難度較低的曲目,隨著學生的合唱水平提升再逐步增加曲目的難度。只有讓小學生在剛開始的時候感受到合唱的樂趣,才能有效消除小學生對合唱學習的抵觸心理,從而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中,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合唱教學效果。
合唱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音樂教學方式應受到學校層面的重視,小學音樂教師也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幫助小學生逐步提升合唱水平,與此同時,小學音樂教師也要適當提升自己的音樂水平和教學能力,幫助合唱教學的有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