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盛鼎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0000)
某水庫工程控制流域面積為52km2,是一座中型水庫。大壩建成于20世紀80年代,近期大壩測量結果表明,328.40m為壩頂平均高程,20.8m為最大壩高,350m為壩頂長度,4.8m為壩頂寬度。土路面為壩頂路面類型,修筑防浪墻,1.4m為高度,329.80m為墻頂高程。上下游壩坡實際情況如表1所示。
根據(jù)地質(zhì)勘查情況分析,壩體屬于中等透水層,滲透系數(shù)平均值為5.0×10-4cm/s,低液限粘土、卵石、石英砂巖為大壩壩基巖性,其中5.79×10-3cm/s為卵石滲透系數(shù),具有較大的透水性。石英砂巖上部屬于強~中等風化,8.5Lu~14.6Lu為透水率范圍,部分為中等透水。經(jīng)現(xiàn)場勘查發(fā)現(xiàn),上游壩坡存在沉降問題,且多條裂縫出現(xiàn)在防浪墻部位。
根據(jù)安全鑒定結果分析,該大壩工程存在填筑質(zhì)量不均、滲透系數(shù)過大、滲漏不安全等問題,已無法滿足大壩安全運行要求,因此,需做好除險加固處治。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本文提出了兩種施工方案,具體如下:
根據(jù)大壩實際情況,提出了壩基帷幕灌漿、壩體底部高噴灌漿、壩體上部土工膜加固的施工方案,即鉆孔設于上游壩坡一級馬道處,采用帷幕灌漿方法處治壩基巖石層滲漏問題,采用單排三序法設置帷幕灌漿孔,2m為終孔間距,350m為帷幕軸線長度,下部伸入微風化砂巖以下1m,上部至巖石層頂。通過高噴灌漿防滲處治防滲帷幕以上至一級馬道之間,以單排兩序為準,1m為終孔間距,選用旋噴套接方法,并通過土工膜進行壩體上部防滲[1]。
為控制工程量,降低庫水位對施工的不利影響,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進行施工處治。在壩頂處設置防滲墻,防滲墻軸線與大壩軸線平行,通過沖擊鉆+液壓抓斗方法成槽,0.6m為墻厚度,336m為長度。
根據(jù)大壩實際情況,4.8m為壩頂寬度,不足以開展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應填筑施工平臺于壩頂下游,并和壩頂共同用于施工作業(yè)平臺。327.60m為平臺頂高程,因此,需徹底拆除下游側(cè)路緣石,待完成防滲墻施工后,即可恢復壩頂路面。
通過組合方案和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方案的施工工序簡易程度、施工造價、施工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最終決定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方案[2]。
墻體擋水水頭、墻體耐久性、施工設備等均會對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厚度造成一定影響。本文在防滲墻厚度計算時,主要以墻體破壞時的水力坡降為依據(jù),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塑性混凝土防滲墻上下游最大水頭差可由△Hmax表示;
安全系數(shù)可由K表示,該工程K取5;
塑性混凝土滲透破壞坡降計算值可由Jp表示,該工程為60。
通過計算分析,當d為0.4m~0.5m時,可達到設計規(guī)定,基于塑性混凝土溶蝕作用等考慮,并與其他因素綜合分析,最終確定0.6m為該工程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厚度。
表2為塑性混凝土防滲墻設計指標,根據(jù)設計要求的墻體彈性模量、滲透系數(shù)等相關指標可進行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室內(nèi)配合比試驗。通過試驗分析,最終確定本大壩塑性混凝土配合比為水泥∶膨潤土∶粘土∶砂∶碎石∶水=120∶30∶150∶663∶853∶330。
表2 塑性混凝土防滲墻主要指標
沖擊成槽施工中,護壁泥漿的質(zhì)量情況將會直接影響到槽壁的穩(wěn)定性和城墻質(zhì)量。此外,還與工作效率等息息相關。為此,本文塑性混凝土泥漿制備中,主要采用粘土,膨潤土少量即可,保證泥漿主要技術指標滿足規(guī)范要求。在1.1t/m3~1.3t/m3范圍內(nèi)控制泥漿比重,18s~25s控制泥漿粘度,泥漿含砂率不得超過5%,膠體率控制在95%左右。
在防滲墻軸線下游側(cè)設置泥漿攪拌站,根據(jù)工程量實際情況,共設6臺泥漿攪拌機,300m3為貯漿池容量。泥漿拌制好以后,經(jīng)過三級處理,可利用φ150mm管線向各施工槽孔輸送泥漿,在整個過程中要注重泥漿性能變化情況,做好檢測,并保證泥漿入槽質(zhì)量。
當導墻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規(guī)定要求后,即可進入成槽施工。采用沖擊鉆進行壩基成槽,壩體可采用液壓抓斗直接成槽施工,在導墻控制下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通過液壓抓斗進行挖土,在此環(huán)節(jié)必須做好液壓抓斗導向桿控制,保證成槽垂直度符合施工要求。按照墻壁壩體土質(zhì)結構進行單元槽段長度劃分,根據(jù)實際情況,可劃分為2序槽,其中I序槽孔為7.5m長,II序槽孔為5.5m長,通過三抓成槽。
成槽時,將會有大量沉渣存于槽底,甚至產(chǎn)生沉淀層,一旦處理不好,將會對成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或出現(xiàn)墻底滲漏現(xiàn)象,不利于墻體抗?jié)B。此外,若墻體修筑于沉淀層之上,同樣會影響墻體承載能力,或引發(fā)不均勻沉降問題。基于此,本文在清槽時,決定采用洗刷錘+泥漿泵進行處理。
將塑性混凝土拌和站設置于溢洪道進口處,在拌和站集中拌制塑性混凝土,保證按照配合比摻加原材料,用量準確。澆筑采用泥漿下直升導管法。250mm為導管內(nèi)徑,經(jīng)密閉承壓試驗檢測質(zhì)量滿足設計要求后即可進行安裝。安裝底部出口和槽底保持250mm以內(nèi)距離,通過吊車吊裝導管控制好高度。澆筑過程中,要做好測量工作,保證澆筑質(zhì)量[3]。
施工完I序和II序防滲墻后,可在結合部位設置接頭孔,600mm為孔徑,保證接頭孔位置準確,質(zhì)量合格。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工程實際,提出了兩種防滲方案,最終確定了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工藝,相比普通混凝土,塑性混凝土具有彈性模量小及變形適應性強等優(yōu)勢,是一種性能優(yōu)越、經(jīng)濟性良好的防滲材料。將其用于大壩工程防滲施工,可有效提升防滲效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