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兒一年一年輪,蜉蝣朝生暮死,細胞從一到億……生長!萬物仿佛都在生長!那么我們呢,是不斷脫落又新生細胞?日積月累的知識?還是日漸深沉的目光?
2015年9月,天氣很熱,開學的日子也總是充滿了激情和忙碌。
走廊上,男生們疊著羅漢,推推搡搡。角落里,小女生們聊著暑期新播的電視劇,新晉的小鮮肉,說著說著,捂著嘴笑起來。當然也有人在奮筆疾書地趕作業(yè),時不時撇一眼窗外。
“不用抄的!你急什么,哪年的暑假作業(yè)不是論斤賣,老張又不會看……”
“你寫完了你當然不急!起開!壓著我本子了!”
……
教室里吵吵鬧鬧,很是嘈雜。
當然也有安靜的區(qū)域,他們翻翻作業(yè),偶爾和認識的人打個招呼,或百無聊賴地發(fā)著呆。高二分了班,很多性格內(nèi)向的人來到一個陌生班級,多多少少有些拘謹。小飛就屬于這樣的一批人之一。
“同學……能不能幫我撿一下橡皮啊”軟軟的聲音從前方穿來,是坐在她前面的女生,人小小的,眼睛很大,聲音很甜。
“是這個嗎”她撿了起來給了她。
“謝謝?!?/p>
這位女生叫小山,小飛沒想到這個名字將會出現(xiàn)在今后的每一天。
不久,班主任給新的班級安排了固定座位。小山成為了她的前桌,而她的同桌是一位性格外向的女生,叫小圓。小圓有一頭天然的自然卷,搭配栗色的自然發(fā)色,發(fā)型靚麗,據(jù)說因此被年級主任以及各級校長逼迫去拉直和染黑。小圓每每說到這個都能吐槽大半天……
在小飛的印象里,這一天和往常的任何一個開學日沒有什么不同。但就是這樣普通的一天,將三個不同的人聯(lián)結在一起,仿佛三只同巢的鳥兒,一起生長。
小飛是走讀生,而小圓和小方是住校生,為了能和她們一起玩耍,她申請了晚自習。一年的時間讓三個女生的友誼飛速發(fā)展,和大多數(shù)友誼一樣,她們之間的友情表達方式也不過就是一起吃飯,逛學校小賣部,周末約飯看電影。或許,還多了一個在晚自習課間躲在角落里看“情侶狗”秀恩愛?
也許是老天都看不下去了,給了小圓一個男朋友,那是一個運動型的大男孩,和小圓很配。那天,晚自習結束,那個男生走過來,坐在小山的位置上,轉過頭對小圓說:“我喜歡你”。
“我也喜歡你?。 毙A以為他是開玩笑,于是,從此多了個男朋友。
……
高三很快就來了,小飛因為課業(yè)太重而取消了晚自習。于是,小山和小圓常常發(fā)生許多她不知道的事情。一次午飯,她們聊起了高二的學弟。
小飛不明所以:“什么呀,什么學弟?”
“哈哈哈哈,你不知道的?!毙A一臉神秘。
“圓圓,你別說!”
“???”
也許是從這一天開始。小飛的話漸漸少起來。后來她才知道,原來自從小圓有了男朋友之后,小山也開始“不安分”起來,看上了個高二的學弟,每天晚自習都去高二教學樓看那位學弟。
她不是個愛表達的人,沉默了一段時間后,小山和小圓終于察覺到了不對勁。
“你怎么了?”
“也沒什么啦,就是好像最近不知道你們在聊什么?!毙★w想,也許她不說,別人永遠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于是她這次終于說了出來。
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讓三個人的日子又回到了從前。小山和小圓經(jīng)常會把小飛不在時發(fā)生的事情告訴小飛,慢慢地三個人又開始形影不離了。
就是這樣似乎在開學那天就已經(jīng)預見的平淡日子,給了小飛無盡的快樂時光。三只鳥兒互相依偎著生長,終于到了最后的關頭——高考。高考前,她們給彼此寫了留言錄。而對小飛來說,那一天沒有什么不同,她覺得大家都在一個城市,即使不能日日見面,也能時時聚會。
考試結束后,三人互相道了別,約了暑假的聚餐,就各自回家了。她們誰也沒有想到,從這一天開始,她們將逐漸在對方的生命里淡化,消失,不留痕跡。
小山回到了天天被媽媽嘮叨的肥宅生活,小山考了駕照,小圓準備心心念念的廈門之旅。填志愿那天,三個人聚了一餐,回顧了一下高中生活,又期待了一下大學生活,小圓絮絮叨叨地抱怨著之前報的去廈門的青年旅游取消了。
殊不知,老天爺準備了一個大驚喜。志愿結果出來的一天,小飛給小山打了個電話,激動地說她被某某學習錄取了,但卻不喜歡那個學習還有那個專業(yè)等等??尚∩絽s好久沒說話。
“怎么了,落檔了?”
“你猜……”
“啥呀,你說呀!”
“啊哈哈哈哈哈哈,阿飛!我也被**大學錄取了。我們要讀一個大學了!”
……
那一天,小飛覺得這個學校似乎也不錯,專業(yè)也還可以。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小圓被廈門的學習錄取了,是的沒錯,就是她心心念念的廈門。
那一夜,每一個人的心都開始發(fā)脹,似乎下一秒就要從喉嚨里跳出來,如種子一般扎入土地,下一秒就破土而出,參天入云。
然而大學并沒有她們想象的那么美好,仍然有早自習,晚自習,甚至800米!
小飛熱衷于公益事業(yè),加入了綠蔭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每周有做不完的公益事業(yè)。小山加入了學校團委,也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小圓就過得比較瀟灑,逃課,逛吧,隨心所欲。小飛和小山雖然在同一個學校,卻是在不同的校區(qū),來去也要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但也能時時聚會,互相吐槽生活中的“趣事”。大學的同學并不是人人都能和諧相處的,第二年,小山得了輕度抑郁癥,小飛也因為各種事情時常情緒不穩(wěn)定。那顆扎入泥土的種子開始發(fā)芽,生長的疼痛時常折磨著她們。
時光如白駒過隙,這已經(jīng)是小飛認識小山的第六年了。她們約好一起回家鄉(xiāng)工作,永遠不能散場。
后來,小圓留在了廈門,小山留在了學校所在的城市,小飛去了杭州……
這是他們工作的第三個年頭,他們似乎真的開始逐漸消失在對方的生命中。
一天,小飛整理舊物的時候,翻到了高中的留言錄,第一頁是她特地留給小山和小圓的,頁腳寫著“永不散場”。她放下來本子,心里空落落的。
第二天,她接到了一個電話,對面的人說,“三年不見,我很想你”。
原來,當年的那顆種子,一直沒停止過生長。
作者簡介
費曉蕾(1998.10—),漢,嘉興學院南湖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學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