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才
(遵義市紅花崗區(qū)人民醫(yī)院 貴州 遵義 563000)
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是指外傷或經皮穿刺后血液通過動脈壁裂口進入血管周圍組織,形成一個或多個腔隙,收縮期動脈血液經過載瘤動脈與瘤腔之間的通道(瘤頸部)流入瘤腔內,舒張期血流回流到動脈內的一種病理現象。近年來,介入診治技術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發(fā)展,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發(fā)生率呈現出逐年增高的趨勢,若治療不及時,將會誘發(fā)組織壞死、血栓栓塞以及破裂出血等心血管并發(fā)癥,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臨床的高度重視。研究報道,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發(fā)生率為0.3%~8.0%[1],傳統(tǒng)臨床上對該疾病的治療多以外科修補法為主,盡管療效確切,但創(chuàng)傷大、恢復時間長,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及經濟負擔,延長了住院時間。本研究在治療25 例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患者時引入了超聲引導下凝血酶注射治療方法,現對具體治療操作及經驗總結如下。
選擇2017 年1 月—2018 年9 月我院神經內科的25 例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患者,其中男14 例,女11 例,年齡為37~84 歲,平均年齡為(63.5±6.6)歲,6 例為顱內動脈造影后發(fā)生,19 例經皮顱內或頸部動脈介入治療后發(fā)生。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直徑為1.8 ~6.7cm,平均為(3.2±1.3)cm。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及超聲檢查確診為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符合國際相關臨床診斷標準[2-3];(2)研究經醫(yī)學倫理會批準,征得臨床科室同意,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重要臟器官相關疾?。唬?)存在認知缺陷及精神病患者;(3)臨床資料不全者;(4)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采用GE LOGIQE9、GE VIVIDE9、GE VOLUSON S8Pro 對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給予全面掃查,明確瘤體位置、體積、數目等,準確找出載瘤股動脈破口的位置,確定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長、寬參數。對患者局部皮膚予以消毒,常規(guī)鋪巾后,經過超聲探頭引導確定進針路徑,嚴格堅持無菌操作,將三通管與凝血酶注射器連接,凝血酶凍干粉稀釋為30 ~50U/ml 備用。在超聲引導作用下經皮進針、穿刺,維持生理鹽水注射器負壓,于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瘤腔中進入16G 針實施經皮穿刺,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避免針尖靠近瘤頸部,以瘤腔遠端邊緣為宜。當滲出血液后,推注0.1~1mL 生理鹽水以明確穿刺針針尖位置是否在瘤腔內。然后假性動脈瘤近心端加壓盡量阻斷瘤頸部血流信號,于瘤腔中緩慢注射凝血酶凍干粉稀釋液,至瘤腔及瘤頸無回聲變?yōu)閷嵭缘突芈?,繼續(xù)等待3 ~5 分鐘,緩慢釋放近心端壓力,CDFI 確認瘤頸部血流信號是否阻斷。治療結束后對股動脈以及遠端動脈血流情況予以即時測定,觀察有無血栓擴大、動脈栓塞發(fā)生[4]。對局部予以消毒包扎處理。治療后患者需臥床休息1d,治療后5d 復查超聲。
25例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患者中18例起源于股總動脈,7 例起源于股淺動脈。凝血酶平均用量為(210±65)U。凝血酶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達到92%(23/25)。2 例患者治療后5d 超聲復查顯示存在殘留瘤腔,經過超聲引導加壓治療閉塞。治療后隨訪無一例發(fā)生靜脈栓塞、感染、血栓等并發(fā)癥。
近年來,超聲引導下經皮凝血酶注射在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治療中得以應用,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其與傳統(tǒng)的加壓治療相比,不僅用時短、患者依從性高,而且具有較高的成功率。文獻報道經皮注射凝血酶治療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成功率高達95%左右,且該治療方式不會受到全身抗凝治療的影響,尤其適用于加壓治療效果不佳患者[5]。本次研究有2 例患者治療后存在瘤腔殘留,經過加壓治療后閉塞。凝血酶注射完成后實施5min 左右加壓治療,能夠有效避免頸部假腔殘留,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有利于減少凝血酶的注射劑量。在對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患者進行經皮凝血酶注射治療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6-7]:(1)首先要確保穿刺針處于瘤囊內,盡量使針尖遠離瘺道高速花色血流,充分觀察后將凝血酶注射于遠離頸部的瘤腔邊緣。(2)要掌握凝血酶的注射速度,不宜過快,防止凝血酶經過瘤頸滲入載瘤動脈。(3)控制好凝血酶的注射劑量,結合以往經驗以200u ~250u 為宜,劑量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導致靜脈血栓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經皮注射凝血酶治療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操作簡單、安全性高,不僅能夠減輕患者的身心痛苦,為患者所耐受,而且能夠促進患者癥狀的緩解,治療不受抗凝劑的干擾,效果顯著,可作為臨床治療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首選,針對經皮凝血酶注射治療后瘤腔殘留,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壓迫治療,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