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qū)校 刁 佳
課外閱讀的選擇應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并在此基礎上有拔高,有拓展。在平日的閱讀材料選擇中,我們應注意所選材料與課內(nèi)教材的有機融合,讓學生在具備一定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有更多相關層面的積累與提升;所選材料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這樣,學生閱讀的興趣才能得到保證,才能積極地參與到每一節(jié)課外閱讀活動中去,在閱讀中進一步提升,讓閱讀課的教學目標獲得最高的達成度。
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受教學時間的影響,我們在校運用課堂時間開展課外閱讀的機會相對而言是非常少的,而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卻是很多的。如何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受益,傳授相應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是關鍵。
瀏覽封面或插圖,捕捉相關信息。不管是課外繪本的封面,還是期刊的圖片,它都給讀者傳遞了大量的閱讀信息。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繪本或文章的標題,了解到故事的主要人物,甚至可以獲取一些有關故事背景等方面的信息。通過這些信息的捕捉,我們可以大膽地進行想象,進而初步預測文章的內(nèi)容,讓讀者融入到文本中去?!癟he Elephants’Ears”來源于一本期刊,學生通過瀏覽插圖,明確了文本的闡述對象為大象,通過讀標題,得知文本的主題為大象的耳朵。那么文本將如何圍繞大象的耳朵展開說明,筆者鼓勵學生大膽預測:有些學生認為,文本會向我們介紹大象耳朵的結構;有些學生則認為文本會介紹大象耳朵的作用……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對文本的內(nèi)容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閱讀的興趣也得到了激發(fā)。
(1)略讀文本,了解大意。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找到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各個段落的核心句?這其實有規(guī)律可循:英文文本一般都具有總分總的結構特征,文章第一段往往闡述通篇主旨大意,而各段的段落大意多數(shù)情況下,均為段落第一句話。學生在略讀文本前,教師可以將此規(guī)律告知學生,如此可幫助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The Elephants’Ears”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設置了“What is the article talking a bout?”一題,并設置了三個選擇項以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瀏覽文本。在多數(shù)學生完美地找到答案后,教師呈現(xiàn)了一個閱讀策略提示語,即英語篇章的主旨大意,通??稍谖恼麻_頭找到。學生對于體驗后得到的知識,印象一定會更加深刻。
(2)細讀文本,查找信息。在了解到段落大意后,我們需要查找相關支撐這些大意的細節(jié)信息。學生查找信息的過程中,受詞匯積累的影響,必然會因為遇到一些生詞或詞組而感到困惑,甚至退縮。這時教師要教學生一些處理生詞的方法技巧。比如根據(jù)圖片或上下文語境猜測詞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向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同時,在查找的過程中,學生還會遇到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畫下來多讀幾遍,必要時做好摘抄記錄。
合理的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掌握更多的語言技能。但是學生在閱讀后容易忘記,因此,教師需要傳授學生一些讀后整理的方法。比如,完成閱讀小報,好書推薦,或者閱讀單。此類整理方法可以視學生的年齡特征而定,英語起始階段學生多以寫寫畫畫為主,高年級段則多以摘抄為主?!癟he Elephants’Ears”的授課對象為五年級學生,所以筆者采用了閱讀單的形式幫助學生整理信息,閱讀單由 The words I learned,The phrases I learned,My favourite sentences以及My feeling and thoughts板塊構成。學生在讀后環(huán)節(jié),通過整理信息,完成閱讀單,分享閱讀單,保存閱讀單,讓該課的閱讀更顯成效。
課外閱讀是書本學習的補充和延伸,是檢測書本學習的重要形式。繪本教學圖文并茂,豐富有趣;期刊讀物更新及時,板塊清晰。無論是哪一種課外英語閱讀資源,我們在實施課堂教學后,都要及時進行反思與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便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獲得最高的閱讀成效。我們要繼續(xù)關注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閱讀賞析中,增加語言輸入,養(yǎng)成做摘抄的好習慣,讓他們在課內(nèi)知識基礎上有積累、有拓展、有提高,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