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一 (江西九江市都昌縣北炎中心小學)
直覺思維是對文本最樸素、最直接的認知與體會,要珍視學生的直觀想象,讓學生從閱讀中發(fā)展直覺思維,提高閱讀認知水平。如何培養(yǎng)直覺思維?需要從感性誦讀、理性鑒賞,以及多元訓練中內(nèi)化直覺思維。
在文本閱讀中,最先獲得的是直覺。教師要善用多種教學手段,激活學生閱讀的直覺意識。在語文教材選文教學中,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是極佳的閱讀材料。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朗讀,讓學生從聆聽中獲得豐富的直覺想象,激活直覺思維。接著,引領學生跟讀,在讀中把握文本情感,增進閱讀情感共鳴。朗讀體驗中所獲得的直覺感知,為深入理解文本提供了條件,教師要突出示范朗讀的引領作用。如在學習《燕子》時,教師先示范朗讀;再引領學生跟讀,之后讓學生從朗讀中體會作者對燕子的愛意。跟著教師朗讀,教師從閱讀情感基調(diào)上,使學生的直覺認知豐富起來。同樣,在有感情地朗讀中,讓學生獲得感官的體驗,突出直覺歷練。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從語言文字的閱讀、想象、體驗中,讓學生獲得豐盈的情感認知。在學習《荷花》時,該文語言優(yōu)美,情感豐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有情感的誦讀,再伴以多媒體配樂誦讀。學生在誦讀中,和著音樂,增強閱讀感染力,烘托了閱讀氛圍,提高了學生閱讀主動性。
語文課堂上,對精彩文段的學習,更需要教師深入解讀,發(fā)展學生的鑒賞力。直覺思維,始于感性,沉淀于理性鑒賞。指導學生讀文本,需要從梳理文本,讓學生的直覺思維內(nèi)化。直覺思維是最初的閱讀感受,而理性誦讀,是打破膚淺的文本閱讀與感知,讓學生挖掘文本的深層內(nèi)涵。通過閱讀鑒賞,幫助學生抓住文本的理性特質(zhì),促進直覺思維的達成。在讀《陶罐與鐵罐》時,在閱讀方式上,為了增強學生對文本的趣味體驗,我們引入小組合作的方式,以對話情景劇的方式,讓學生從故事演繹中,融入角色,把握情節(jié),激活閱讀氛圍,成功發(fā)展學生的直覺思維。當然,對閱讀直覺的深入,不能停留于閱讀本身,還要從閱讀中融入問題,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直覺思維的展開,要從把握文本主旨,體會作者的情感,形成理性的閱讀認知圖式。在學習《趙州橋》時,從文本閱讀中,學生可以獲得直觀性的理解。我們先設置“梳理趙州橋的特點”,讓學生從讀中歸納;接著,導入深度問題“對趙州橋的歷史古跡,橋面石欄圖案介紹,如何理解其意義?”顯然,對趙州橋的介紹與說明,不能止步于生動的語言文字上,還要結(jié)合學生的理解,去分析作者的意圖,把握文本的深刻意蘊。有學生提出“趙州橋石欄上龍形圖案多,將之與中華民族文化相聯(lián)系,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學生提出“趙州橋設計科學,結(jié)構(gòu)嚴謹,加之豐富的人文元素,更顯珍貴,我們應全面保護它”。學生的不同理解,展現(xiàn)了對趙州橋的多樣化鑒賞。
在語文閱讀中,直覺思維的養(yǎng)成,需要突出閱讀的開放性,組織學生展開多元化閱讀訓練,將直覺思維內(nèi)化成閱讀認知力。讀寫結(jié)合,讓直覺思維成為學生寫作的源動力。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從閱讀中摘抄精彩片段,閱讀后進行仿寫創(chuàng)作,讓直覺思維升華。如在學習《花鐘》時,對于花具有趨光性特點。很多學生感到很有趣,我們以此為突破口,將讀寫結(jié)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以熟悉的植物為描寫對象,介紹趨光性。同時,根據(jù)對課文的閱讀,提煉作者的描寫手法,鼓勵學生仿寫訓練。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習作內(nèi)容,進行指導和點撥,讓學生從仿寫訓練中,調(diào)動閱讀積極性,提高寫作創(chuàng)意能力。閱讀訓練,在形式上具有多樣性,不同的閱讀訓練,教師要把握直覺思維的激發(fā)。在學習《剃頭大師》時,我們先安排學生自主閱讀,對文章中的童年故事進行梳理與展示。每個學生,對童年生活中的趣事,總是難以忘懷,都有深刻的記憶。請同學們自選一個故事,以講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童年的回憶。這一展示活動,學生沉醉于童年回憶,并想象和講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在學生對童趣故事的展示中,體會童真與快樂,也用最直觀的方式,表達了真情實意。
總之,教師要樹立資源意識,創(chuàng)設多元化閱讀認知體驗活動,讓學生在直覺思維養(yǎng)成中內(nèi)化閱讀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