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凌
【文題亮相】
在你成長的旅程中,經(jīng)歷了很多,也學會了珍藏。往事在記憶里發(fā)酵,給你美好,給你啟迪,給你力量,宛如加油站;讓你思考,催你成熟,使你深刻,如同思想的熔爐。記憶,從來不會淡去。
閱讀上面的文字,請以“記憶里的? ?”為題,寫一篇作文。(50分)
要求:(1)把題目補充完整;(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引擎】
補全題目:補充題目在某種程度上講彰顯了習作選材與構(gòu)思的方向,因此題目就成為半命題作文的第一個得分點。補題時,大家要盡可能避免補一個字或一個詞,除非是一下子能激起回憶的特殊名詞。比如,《記憶里的冬天》與《記憶里遠離寒冷的冬天》《記憶里滴水成冰的冬天》《記憶里難以回去的冬天》《記憶里溫暖如春的冬天》,這兩類題目給讀者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修飾性的短語留給讀者無窮的想象空間。
構(gòu)思:“記憶里”指明必須是回憶。要想讓回憶出彩,最好是借助畫面或場景,這樣既能使作文遠離空虛,又能加深讀者的印象。提筆寫作時,一定要設計好能凸顯出來的畫面或場景。
語言:語言必須細膩生動。語言不具備描述性,就形不成畫面,也就不具備感染力。
行文結(jié)構(gòu):考場作文是掃描式閱卷,同學們要注意行文的緊湊性及長短段的合理安排,便于閱卷老師快速捕捉到作文中心。
【作文一】
記憶里的擦炮
賈若愚
小時候的回憶實在太多了,多到快要擠破記憶那張大網(wǎng)。在眾多記憶中,擦炮的聲音是最美妙的。
放擦炮是小孩子過年時必不可少的樂趣。
對大人來說,坐在院子的臺階上,把炮擦一下,扔出去,“啪”一聲,就炸開了。如此循環(huán)往復,恐怕沒有比這更無聊的事情了。
但換了小孩就大不相同了:擦炮仿佛被施了魔法,充滿無窮的樂趣。拿出一根,在粗糙的盒子壁上輕輕一滑,揚手一扔,看著擦炮在空中劃過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輕盈落地的同時,“砰——”一聲炸開。那一刻,仿佛勝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場精彩的表演,令人回味無窮。
如若只是這么單根地放,怎能尋得擦炮的十足趣味呢?
于是,我們開始創(chuàng)造新玩法。
一小盒擦炮放的僅剩一根時,我必會將那根炮擦后塞進盒子迅速扔出。炮與盒子發(fā)出一聲悶響,在一片火光中消失殆盡,僅在地上留下一塊黑印記。無論奶奶怎樣洗刷清掃,印記依然留在那里,仿佛在說那根擦炮曾存在過。一塊塊黑斑只能等時間與雨水這兩位高明的清潔工慢慢沖刷了。
后來,我隨爸媽進了城。每年過年我和伙伴依舊買擦炮放。一大盒放完了,意猶未盡,便使計賺得父母的錢,然后歡天喜地繼續(xù)買擦炮。
每每來到熟悉的瀏陽花炮店,店里慈祥的老奶奶總會說:“咋又是你們幾個?少放點兒炮,多學習,將來才能有出息……”我們口口聲聲應答說這是“最后一次”,可不知多少個“最后一次”說出去了,我們還是不停地買擦炮放。
我們每次都是揀最大的買,二十小盒裝的那種。拿了炮,先放一小盒慶祝。我們將一小盒內(nèi)的擦炮有模有樣地擺成一長串,點著頭一個,后面的就“噼里啪啦”地響起來,好似放鞭炮。大人看了取笑道:“都說紅皮鞭炮放了開門紅,這黑皮擦炮放了豈不就成了‘開門黑?”我們才不理大人們呢,只顧自娛自樂,因為開心啊。
這幾年,為保護環(huán)境,國家已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那熟悉的擦炮聲便再未在耳邊響起。那又何妨?擦炮的記憶早已深深刻在腦中,風吹不掉,雨打不掉,時間自然也帶不走。
記憶中的擦炮,成了我童年里最清脆也是最美好的絕響。
(陜西寶雞市寶雞第一中學)
模擬得分:43分
得分理由:1.語言表述很老到,不刻意,顯得很自然。
描述性語言恰到好處地勾勒出一幅幅畫面,引人入勝。
2.孩子的童趣童真童心得到很好的展示。
失分理由:1.敘述部分略多,抒情、議論有點弱。
2.文字有趣,但思想性稍弱。跟前面的內(nèi)容的關(guān)系不是很緊密。
【作文二】
記憶里的小院
曹紫荷
推開老家的大門,眼前的景象震驚了我——
地上鋪著圖案精美的地板磚,墻上貼著色彩明快的瓷磚,房檐上是漂亮的琉璃瓦。我極力想在這個小院里找到一朵花,哪怕一棵草,但都以失望告終。
我呆呆地站著。
往事如風,緩緩向我涌來。
小時候,夏天的傍晚,外公經(jīng)常在院子中間放一把涼椅,旁邊點一盤蚊香,一躺就是幾個小時??粗麗芤獾纳袂?,我有點待不住了,圍著他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央求他讓我也躺一會兒。纏了好久,外公才終于肯讓給我。我躺在上面,望著天空,星星閃爍著,晚風吹來,夾雜著泥土的清香,舒服極了。那時候的夏天像一首唱不完的歌謠,編織著一個個美麗的童話。而今,會有幾只蚊子愿意光顧這個小院?會有哪一縷風能夾雜著泥土的清香?
還記得,外婆曾經(jīng)在院子里支起一架織布機,閑暇時,便坐在上面織布。我蹲在她旁邊,看著梭子在兩排整齊的細線中間穿來穿去,聽著“吱呀——吱呀”的聲音,心中無比快樂。一次,趁外婆不在,我悄悄地坐了上去,學著外婆的樣子,拿起梭子從這邊向那邊撇去。可狡猾的梭子直接從縫隙間跳了下去,尖尖的腦袋直接扎向我的腳,疼得我在院子里直蹦……如今,那架織布機早已成了一堆柴禾。
而今,我在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小院里走著。
這兒曾有一個花圃,里面種著外婆最喜歡的幾種花,但自從我把她心愛的一株月季踩死后,她就再也不敢讓我靠近她的花圃了;這兒曾放著幾個大石頭,我和小伙伴常坐在上面,唱著各種不成調(diào)的歌謠;這兒曾有兩棵高大的梧桐,外公為我做了一個秋千,我和小伙伴一起快樂地玩著……
而眼前,風景早已不再。寧靜依舊,卻少了幾分自然;晚風依舊,卻少了幾分清新。
這座小院曾陪我一起走過童年,為我留下了滿滿的回憶,依靠這些回憶,我為自己編織著最后的童話。
(陜西合陽縣城關(guān)中學)
模擬得分:45分
得分理由:1.選材真實,因此無需瞎編亂造,情感自然真誠流淌,遂成佳作。
2.用極為細膩的語言勾勒出一幅幅畫面,童心的任性與好奇,童真的頑皮與可愛躍然紙上,形象生動。
3.敘事時抓住細節(jié),構(gòu)成畫面,增加了作文的吸引力。
失分理由:1.層次感有點弱。
2.多一點議論性的語言,作文內(nèi)容會更豐富。
【片段拾萃】
我們這兒,幾乎家家都有自己的腌蛋方法,腌制的時間也要看各人口味。我們家里吃得淡,外婆就提前一個多月開始腌制。春末夏初時節(jié),天上還飛著柳絮,咸鴨蛋便下了壇子。經(jīng)過長時間的醞釀,出壇后,鴨蛋看著與原來別無二致,淺色的蛋殼,清清爽爽,其實內(nèi)部早已發(fā)生了本質(zhì)的改變。從中間切開,原本粉粉的蛋黃已凝成橘色半透明狀,顯出些紅色的油。這是我們家的咸鴨蛋,將熟未熟,帶著淡淡的咸味,是可以當零食直接吃的。也有格調(diào)更為正式的咸鴨蛋,那就要腌得更久些,到時候切開,直往外冒紅油,蛋黃早已成了流沙一樣,看上去自然也更咸些,佐粥甚妙,入菜亦可。
(江蘇泰州市姜堰區(qū)勵才實驗學校 陳安然 《艾草·咸鴨蛋·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