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小學階段中,音樂教學的開展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十分有益的,尤其合唱教學的組織,更能在學生樂感、音樂審美的培養(yǎng)中,使其發(fā)展合作協(xié)調的能力,并利用集體活動形式提高音樂課堂活力,有利于學生音樂興趣的激發(fā)。在音樂教學的發(fā)展下,更多音樂教師探究合唱教學的新型方式,多種方法在合唱教學內(nèi)的應用,有利于改變以往單一的合唱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趣味的合唱學習環(huán)境。以下分析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現(xiàn)存問題,以多種方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為宗旨,并提出以多種方法提高合唱教學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合唱教學;小學音樂;多種方法
【中圖分類號】 J62G6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2-0190-03
【本文著錄格式】劉銘. 堅持多種方法并用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J].北方音樂,2020,11(22):190-192.
引言
在當下的素質教育模式中,音樂教育是發(fā)展學生藝術感知力、審美能力等的重要方式,越來越受到了更多教師的重視。在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的模式較為單一,既無法滿足學生日漸變化的學習需要,也無法實現(xiàn)合唱教學的進步發(fā)展。為促進合唱教學的創(chuàng)新,更多教育工作者重視了多種合唱教學法的應用。但在合唱教學創(chuàng)新前,音樂教師應深刻了解當下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掌握以多類方式開展合唱教學的宗旨,以此保障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讓學生在豐富的合唱教學活動中發(fā)展個人音樂素養(yǎng)及綜合素養(yǎng)。
一、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現(xiàn)存問題
(一)學生問題
對小學生而言,他們處于音樂學習的初級階段,部分學生會因家庭因素的影響從小接觸專業(yè)訓練,但更多學生缺乏一定的音樂知識,更大程度上以天生感知及個人學習能力把握音準或聲部,因此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整體參差不齊。[1]而在筆者對班級學生調查后發(fā)現(xiàn),班級一半以上學生均存在音準問題,少數(shù)學生五音不全,這一問題會使合唱教學受到直接影響。此外,更多小學生對合唱的認識不足,且不具備較好的合作意識,他們認為合唱即班級學生一同演唱,對合唱的分工協(xié)作、分聲部認識十分有限。這一問題也導致合唱教學往往無法達成更好效果,教師的合唱活動組織也面臨較大困難。
(二)教師問題
首先,因合唱教學的難度影響,部分教師對合唱教學重視有一定的限制性。合唱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的發(fā)聲及音準,也要求教師的授課組織能力,要保障教學效果便需要師生雙方共同投入較大精力,為此,部分教師會避免合唱教學活動的組織。[2]其次,在我國以往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下,教師、學校及學生家長,均對音樂教育的認識有限,認為音樂教學無需高度重視,為此,部分教師在組織合唱教學時,也不會過于要求學生的合唱專業(yè)性,最終影響教學效果。最后,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更多音樂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探究不足,則在合唱教學組織中,更多時候以程序式、灌輸式教學開展,既未對學生個性發(fā)展進行關注,也缺少了對聲部的仔細劃分,影響合唱教學效果。
(三)教材問題
音樂教材是影響音樂教學效果的一大因素,在現(xiàn)有的音樂教材中,其面向目標是整體學生,考慮因素更為全面,但正因考慮全面性影響,則會導致教材區(qū)域特性、差異性有限。例如,現(xiàn)有教材雖然為不同年級設計了難度遞進式的合唱內(nèi)容,但其難易程度、延伸性的把握仍無法滿足當下學生的真實需求。此外,在低年級的音樂教材中,合唱內(nèi)容相對更少,因此學生既無法在低年級時打好基礎,也無法對音樂合唱進行賞析。而當學生后續(xù)接觸到中高年級的合唱時,便會因合唱難度影響,打擊學生自信。因此,對現(xiàn)有音樂教材的調整值得我們重視。此外,教師更要結合教學需要,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式,將教材未曾提及的內(nèi)容展示給學生,例如,低年級時便可為學生展示合唱視頻,使其感受合唱魅力,并在合唱賞析中提高學生的樂感。
二、以多種方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的宗旨
(一)保障教學的趣味性
合唱是一項存在一定難度的活動,且對學生的自控能力有一定要求,例如,學生要按照所處聲部的要求完成合唱,并要求各部學生間配合良好。[3]對小學生而言,合唱模式改變了他們以往對唱歌的看法和習慣,唱歌不再是學生“開口就唱”“多人合唱”的模式,而是套于合唱規(guī)則里的標準化模式。這一狀況會抑制部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保障合唱的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學習合唱的主動性,教師就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障教學的趣味及生動性。首先,教師可選擇學生喜愛的歌曲組織合唱教學,滿足學生興趣喜好的歌曲能提高學生的配合度。此外,在合唱活動中,因學生要長期站于固定位置,這對部分學生而言會過于枯燥,為此,教師可根據(jù)合唱內(nèi)容設計一定動作,或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動作的設計,以此降低學生枯燥感,為合唱教學的質量提供保障。
(二)重視學生能力發(fā)展
合唱教學中的重點是對學生不同能力的發(fā)展,在此基礎上才能保障合唱教學的開展質量。而要做好小學階段的合唱教學,教師要從以下幾點做起。首先,對學生進行單旋律音準訓練。音準是歌曲演唱的先決條件,為此,在合唱教學中,音準訓練應該是教師的首要工作。教師要首先組織學生唱音階,并在同時對其練耳重視起來,訓練學生聽準音、唱準音的能力。例如,教師可首選為學生彈奏或展示簡單樂曲片段,鼓勵學生來辨別。而在學生聽唱的前提下,教師可為其組織聽記練習,利用視唱練耳等方式提高學生音高的辨別能力。為保障音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利用示范性的唱奏,讓學生對音準有更為正確的認識。其次,教師要將節(jié)奏訓練重視起來。對學生節(jié)奏感進行培養(yǎng),也是合唱教學的重點,教師可對平穩(wěn)節(jié)奏訓練進行加強,并做好三連音節(jié)奏的訓練等,讓學生逐步提高對節(jié)奏變化的感知力及反應靈敏性。最后,歌唱技能訓練也是合唱教學要重視的部分。教師首先要糾正學生的錯誤歌唱姿勢,對其站姿、口型、表情等進行訓練,使其保持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其次,呼吸方式也會影響學生合唱效果,教師要利用多樣的呼吸訓練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呼吸法。上述內(nèi)容均為呼吸教學內(nèi)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可參考學生年齡段對各教學版塊進行合理劃分,讓學生在小學階段中逐步完成合唱鍛煉,提高合唱能力。
(三)打好聲部劃分基礎
聲部劃分是合唱教學的基礎,對小學生而言,因其音色影響則可組成童聲合唱團。[4]而在童聲合唱團的聲部劃分中,教師要以音色作為劃分依據(jù),高聲部學生應該是音色細柔,低聲部學生應該是音色濃厚。此外,教師亦可利用學生嗓音音域進行聲部劃分,例如,高聲部學生嗓音較高,可唱至e2之上,低聲部學生為高聲能唱至d2,或唱至e2較為費力的學生。最后,教師亦可使用學生發(fā)音方式對其進行聲部劃分,以真假結合式唱法,當學生唱高音更輕松自然時,使其歸為高聲部,唱高音較困難時,使其歸為低聲部,并將掌握良好歌唱技法的學生也歸為高聲部。在配置聲部力量時,上述標準并非唯一標準,教師也要適度參考作品要求,并在訓練中及時對聲部劃分不合理的學生進行聲部調整,并在低聲部內(nèi)分配一定數(shù)量音準較好、音樂素養(yǎng)更高的學生,以此讓集體音響更為和諧,避免嚴重的跑調狀況。
三、以多種方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以樂器輔助合唱教學
物品操作對小學生而言有著較大吸引力,他們好奇心的強烈,好動的天性等,均讓更多學生對新鮮事物易產(chǎn)生探究心理,因而在合唱教學中以樂器輔助,便能適度降低合唱教學枯燥性,調動學生興趣,提高合唱的教學質量。此外,樂器對聲音也有良好的引導性及區(qū)分度,利用樂器聲音對學生進行指導及帶動,便能強化其對聲音的理解及把握。而合唱曲目的不同,也使其展示出的節(jié)奏旋律存在差異。為此,教師可利用不同樂器引導學生對音高及音準進行區(qū)分,避免以單一的語言教學影響學生的理解效果。例如,在《小紅帽》合唱教學中,本歌曲是一首較為歡快的樂曲,節(jié)奏感相對較強,并且學生也較為熟悉。為實現(xiàn)對學生合唱能力的訓練,使其感受及掌握各個樂句,筆者為學生提供了鈴鼓及碰鈴等樂器,鼓勵學生在演唱的同時,能利用樂器保持同步的樂器演奏。在本次活動中,學生以樂器輔助學習,能在個人演奏的同時,對其他學生的演奏進行傾聽,以此保障個人演奏音量、節(jié)奏均能和同伴一致,或不會產(chǎn)生較大差異,這一方式利用學生對樂器演奏時機的記憶,也使其提升了樂感及節(jié)奏感,保障了合唱的效果。
(二)以欣賞提升學生樂感
在音樂學習中,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是聆聽,這也是發(fā)展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要實現(xiàn)合唱教學的質量增長,教師便應為學生組織充分的音樂欣賞活動,使其在聆聽中對合唱逐步熟悉,發(fā)展個人合唱的樂感,以此在合唱活動中熟能生巧,對合唱曲目的節(jié)奏及旋律正確把握。作為對學生樂感要求更高的合唱活動,為實現(xiàn)合唱效果,各個學生必須有著良好的音準力,各聲音也應和諧有序,以此才能讓不同聲音構成悅耳的合唱音樂。作為音樂學習中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合唱音樂進行充分欣賞及解析,為激發(fā)學生賞析興趣,教師可選擇符合學生喜好和興趣的合唱曲目,使其逐步熟悉合唱,在后續(xù)合唱練習中達成更好效果。例如,在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對合唱教學的了解有限,個人的樂感也有限。為實現(xiàn)學生樂感的提高,使其對合唱加深認識,筆者在結合教材內(nèi)不同曲目,學生熟悉喜愛的曲目后,會定期為學生展示如《小白船》《其多列》《柳樹姑娘》等合唱視頻,并鼓勵學生談談個人對視頻的看法。例如,有學生便提出,他發(fā)現(xiàn)視頻中有的人先唱,有的人后唱,并詢問為何沒有一起唱。此時,筆者便為其進行了科普,告知學生因為他們所處聲部的不同,因此演唱時間和旋律都有所差別,此類唱法能讓音樂更飽滿,起到更好的音樂效果。在筆者的長期堅持下,低年級學生均通過合唱欣賞學習了很多合唱理論知識,為他們中高年級的合唱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以律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進行不同舞蹈表演、小游戲等的融入即為律動教學,律動教學和合唱教學的結合,能弱化合唱活動的枯燥性,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此外,不同動作的融合,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及把握節(jié)奏,以此實現(xiàn)自身合唱積極性、合唱信心的激發(fā)。例如,在旋律教學中,教師可用最簡單的律動教學,引導學生在發(fā)音練習中利用對沙錘的擊打尋找節(jié)奏,以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逐步感知到音樂世界的魅力。例如,筆者曾以《小白船》歌曲組織學生進行合唱練習,而為了削弱學生對合唱訓練感到的枯燥感,筆者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律動動作。這個自主性更強的活動吸引了學生興趣,他們會在“白兔在游玩”時設計如手臂擺動、兔耳朵等動作,在“星星是燈塔”時設計雙臂舉過頭頂?shù)葎幼?。在律動教學的參與下,學生參與合唱訓練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激發(fā),且為固定歌詞設計對應動作,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節(jié)奏,保障了合唱的效果。
(四)落實個性化音樂教學
小學生是未經(jīng)雕琢的璞玉,在小學階段中,更多學生會在音樂藝術上表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例如,部分學生有著天生良好的樂感,而部分學生卻五音不全,在該類明顯差距面前,教師要對其做好引導,讓每一個學生均能在合唱活動中發(fā)掘個人價值,了解到合唱的趣味及魅力。例如,教師可組織音色有欠缺的學生進行伴奏或者擔任助教,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貢獻個人的力量,對合唱活動的集體性、合作性充分認識,最終發(fā)展個人的音樂素養(yǎng)及綜合素養(yǎng)。這一方式能將學生的協(xié)調合作能力提高,并強化每一個學生的音樂信心,利用長期式的合作練習,讓每一個學生能實現(xiàn)對樂感、音準把握的提高,彰顯合唱教學的魅力,讓學生間完成優(yōu)點集合并且展示出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及合唱教學的發(fā)展。例如,在筆者所組織的合唱教學中,筆者會重視不同學生綜合能力的挖掘。例如,部分學生的社交能力較強,筆者會使其聯(lián)合音樂素養(yǎng)較高的學生,共同完成聲部內(nèi)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而部分學生天賦較好,掌握了更為良好的歌唱技能,此時,筆者便會鼓勵其為其他學生做示范,并幫助其他學生糾正錯誤的呼吸方式、口型等,讓不同學生均能在合唱教學內(nèi)發(fā)揮個人的力量,保障合唱活動的有序性。
四、總結及展望
結合以上內(nèi)容,作為音樂教學的一部分,合唱教學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它適應于小學生特殊的年齡特征,適應于學生好動、活潑的天性,使其在集體合作中能發(fā)展音樂素養(yǎng)及綜合素養(yǎng)。在合唱教學中開發(fā)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促進合唱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也對教師執(zhí)教能力的發(fā)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十分有益。為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對合唱教學提高重視,利用對不同合唱教學法的探索實踐及改進,為學生構建更為適宜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馬曉光.堅持多種方法并用,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J].數(shù)碼設計,2017,v.6(11):274.
[2]祁燕.堅持多種方法并用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J].文存閱刊,2018(16):39-39.
[3]蔣品紅.淺談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啟迪:教育教學版,2016,000(011):43-45.
[4]鄒美鳳.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北方音樂,2018,38(22):214-215.
作者簡歷:劉銘(1989—),女,江蘇徐州,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