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艷芳
在信息時代極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媒介觸發(fā)課堂的沸點,在教學模式中恰如其分地融合信息技術的元素,使教學方式更多樣化、新穎化;教學內容也相對應更豐富、包羅萬象。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把握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讓傳授知識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下面是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幾點體會。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是每一位教師在每一堂課上始終不渝的追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中營造一種善學樂思的氛圍,運用信息技術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思考路徑,啟發(fā)并鼓勵每個學生去思考和表達。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一個“引”的作用,通過設計一個“陷阱”,既顧及了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又兼顧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
例如,在語文二年級下冊《蜜蜂引路》一文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座大山,荒無人煙,一個渺小的人單獨出現(xiàn)在畫面中,同時通過播放器播放一、二自然段的課文朗讀。接著,我出示課件“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寧就親自去找”,通過圖畫和重點句子的朗讀,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再讓學生思考后說說自己的感受。接下來,我出示課件“沒有引路人,該怎么辦?”,并播放一段蜜蜂采蜜回家的小動畫,配以音樂《勤勞的小蜜蜂》,學生剛剛感覺有些慌張的心理一下子隨著輕快的音樂進入狀態(tài)。之后,我再請兩個學生進行即興表演,教師不做任何指導,扮演養(yǎng)蜂人的學生就做出了張大嘴巴、瞪大雙眼“驚訝”的表情突出養(yǎng)蜂人的話,扮演列寧同志的學生則是一副輕松愉快的表情:“是你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睂W生就是在這一種自由、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被我“引”入預設的“陷阱”之中。在課堂中,學生靈感迸發(fā),經(jīng)典句子迭出:“沒有人帶路,會不會被野獸吃了?”“這荒無人煙的地方是不是要找一找指南針”……學生由前面找不到路的“慌”,到后來解決問題的“輕松快樂”,甚至還有學生在課堂上隨著音樂節(jié)拍舞動了起來。這都是獲取知識過程中情感的釋放,視頻和音樂的播放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起了一個非常顯著的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漸入佳境。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輔助手段,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思維,也逐步養(yǎng)成自我學習、互動學習的核心素養(yǎng)。
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底蘊
人文底蘊是指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了解,是促使一個人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精神動力。我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之國,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詩詞就是其中濃縮的精華。每一首詩是一個故事,每一首詩是一支歌,每一首詩是一幅畫,詩境中迸發(fā)出的真善美是一股清泉滋潤著中華兒女的心田,詩詞的教學也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底蘊這一核心素養(yǎng)并行之有效的手段,我在詩詞的教學中也采用信息技術的輔助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詩詞的境界,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充分調動視覺效力,讓學生直觀地感悟到詩詞的美好。
例如,在《絕句》一詩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明媚秀麗的春天,一抹蔥綠中出現(xiàn)兩只鵝黃色的黃鸝鳥,一片淡藍的天空中一行白鷺飛過,遠山似雪如黛,近柳翠綠,門前的江面停泊著小船。色彩鮮明而不俗氣,還能聽到黃鸝鳥婉轉的鳴叫,白鷺撲打翅膀的聲音也不絕于耳。一幅明媚秀麗、生機勃勃的畫面就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很容易就把學生引入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神奇和詩歌的美妙。在拓展學習時,學生又用畫筆描繪出了心中的春天,感悟古詩詞的豐富文化底蘊。其后,我又通過播放一段《中國詩詞大會》中武亦姝答題的視頻,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詩詞的濃厚興趣。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學生。
三、培養(yǎng)學生學會健康生活
在當下的大環(huán)境中,教育已經(jīng)從單一的學習知識和技能,同時兼顧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從學科學習轉型多種學科兼容的學習,從填鴨式、灌輸式學習,走向快樂學習、探究式學習。
例如,在二年級語文下冊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文中的四幅圖畫,讓學生圍繞“我獨自在家怎樣應對陌生人敲門”進行分組討論。學生經(jīng)過熱烈的討論之后,由小組長代表發(fā)言,我把幾種有代表性的說法通過展示臺進行展示:①通過貓眼發(fā)現(xiàn)不是自己認識的人,假裝大聲叫喊爸爸說“有人找”,嚇跑陌生人;②通過貓眼發(fā)現(xiàn)是爸爸單位的同事,熱情開門邀請進屋;③通過貓眼發(fā)現(xiàn)是不認識的叔叔,在門里禮貌拒絕,告知爸爸不在家,請他下次再來。通過這樣的方式,把課堂教學和生活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學生都有一種自己長大了的感覺,擁有了可以應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在之后家長的反饋中,學生在責任擔當方面的確有了長進,在生活中也更加自信,這也是語文課堂學習所展現(xiàn)的魅力,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更加直觀、具體、深入人心。
的確,在教育信息化的時代潮流中,教師巧妙地應用信息技術,發(fā)揮其最大效力,讓課堂教學如虎添翼,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質,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需要。然而,正如《禮記·中庸》所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教師也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需要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