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參加工作第一天,曾彥就堅持在語文教學工作的一線,這一干,就是33年。這33年來,他用堅守與擔當、責任與愛心書寫著對教育的不變情懷,始終把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新型人才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曾彥關愛每一個學生,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良好師生關系。
在專業(yè)知識方面,曾彥不斷給自己“充電”,自覺加強專業(yè)知識及理論知識的學習。2000年至2007年期間,他先后參加了重慶教育學院和長江師范學院的函授學習,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了本科畢業(yè)證書。為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他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探索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2002年,曾彥被推薦為豐都縣首屆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養(yǎng)對象,經過三年的學習培訓,于2005年被評為“豐都縣首屆小學語文骨干教師”,2012年被評為“重慶市小學語文骨干教師”。
為了讓課堂充滿激情,曾彥加強調查研究,了解學生實際,確定相應教法,積極推行“3×2”高效課堂小組學習模式,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陳規(guī),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結論由學生探究,觀點由學生陳述,理由由學生闡釋”,把課堂還給學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
2002年,曾彥開始從事教導工作,同時又作為班主任和語文老師的他,不得不“教導、教務、教學”一肩挑,白天上課、批改作業(yè),深入課堂聽課,把握各年級的教學狀況,晚上備課、改試卷、擬定各種教學活動方案,常常是披著晚霞最后一個回家。短短幾年時間,他規(guī)范了學校各學科教學常規(guī),在全縣率先推行集體備課制度,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也提高了教師備課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曾彥積極投身于教研、教改實驗,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先后承擔了縣級實驗課題“從讀學寫”、國家級實驗課題“課堂教學開放性實驗研究”、聯(lián)合國教科文研究項目“創(chuàng)新學習研究與實驗”等課題研究,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論文《運用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中央教科所教育實驗研究中心主辦的刊物《教育實驗通訊》2000年第五期上發(fā)表,近20篇論文在各級教育教學論文評選活動中獲一、二等獎。
作為一名骨干教師,曾彥充分發(fā)揮輻射和引領作用,帶領一大批年輕教師成長。2009年,指導代秀德老師執(zhí)教《唯一的觀眾》獲重慶市首屆新課程育優(yōu)秀課例評比一等獎,2010年4月,指導譚莉麗老師執(zhí)教《烏鴉喝水》獲重慶市小學語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二等獎……在他的培養(yǎng)下,一批又一批年輕老師漸漸成了學校骨干、縣級骨干,為學校取得了諸多榮譽。
從教30多年,在教育這片熱土上,他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高深理論,唯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樸實的工作作風,在三尺講臺上,用一支支粉筆,不斷延伸他的教育人生,踐行他的教育初心:白首無悔從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