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對老師而言,最美麗的風景是什么?是在每一場課堂收獲熱烈的掌聲,還是最終走上管理崗位,帶動一批老師甚至一所學校向前發(fā)展?
一位哲人說,青年人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勇氣,和他的遠大前程。每一位老師,從走上講臺那一刻開始,都懷著一顆不甘平庸的心。每一位教師,都或曾在心中編織過自己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優(yōu)秀教師的夢。這是來自一位老師的“野心”,但,或許恰恰每位老師都有些這樣的“野心”,才會不斷推動自己向前。不過,如何有效利用自己的這些“野心”?
先站穩(wěn)講臺,再往高處發(fā)展。初上講臺,教師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這個講臺站穩(wěn),讓自己被學生所接受,做一個稱職的教師。然后再想辦法讓自己在這個講臺上再站高一些,嘗試管理崗位。如果沒有扎實的教學基礎,后勁不足,也不可能走得更高更遠。
先仿照,再創(chuàng)造。當老師剛剛進行課堂教學,第一步應該是仿照,抱有一顆謙虛的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仔細地看,專心地聽,用心地去思考自己如果要上這堂課可以怎樣上。所以,這個過程,對于新教師而言,創(chuàng)造可以放在對教學過程駕輕就熟之后,適時蹲下身來虛心請教,厚積薄發(fā)。
先成長,再成功。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是什么?教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一個行為習慣良好的人、一個不對社會造成危害的人。教師面對的學生很多,這些學生中能成功的畢竟只是少數(shù),大部分人都只是這個社會中的普通一員。雖然教師非常希望自己教出來的學生個個都能成才、人人都會成功,但不管承不承認,事實就擺在那里。所以,教師要認清楚現(xiàn)狀,對學生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期望應該是先成長,再成功。教師要盡自己所能,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關注每一個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不好的苗頭并幫助學生改正,讓學生健康成長。少一些功利主義,多從育人角度出發(fā),則會收獲更多意外的驚喜。
先升值,再升職。我們的一些“野心”,都會促使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完美規(guī)劃,但也要立足現(xiàn)實,站穩(wěn)當下,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這才能實現(xiàn)有效轉化。只有自己擁有了核心價值,才會實現(xiàn)升值。而后往上走,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發(fā)揮更大效力,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