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摘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學習欲望,將課堂引入作為課堂的開篇,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能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實驗探究、任務驅動三種課堂引入法,實現(xiàn)課堂上師生的雙贏。
【關鍵詞】課堂引入;主體;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3-0106-02
My Humble Opinion on the Design of Introducing Chemistry Class to Highlight Stu‐dents'Subject
(Zhoushan Middle School,Zhejiang Province,China)ZHANG Xiao
【Abstract】To build a classroom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we must first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xplore their desire to learn,introducing the classroom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room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riving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By creating fun,experimental exploration,and task-driv‐en three classroom introduction methods,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Keywords】Classroom introduction;Subject;Thinking
課堂引入作為課堂開篇,能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是搭建教師和學生溝通交流的一座橋梁。本文依據(jù)大量的公開課和優(yōu)質課就化學新課的引入做了以下探索。
一、創(chuàng)設趣味,引入新課
通過硫酸性質的學習,幫助學生完善了非金屬元素化合物知識,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認識,基本構建了完善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網(wǎng)絡。新聞報道中的濃硫酸傷人事件,會使學生對濃硫酸特性的探究表現(xiàn)出熱情不高的現(xiàn)象。創(chuàng)設趣味性引入,與學生產(chǎn)生共情,激發(fā)學生對硫酸性質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引課設計
教師:這里有一封化學世界的某物質寫給水的匿名“情書”,現(xiàn)在我們打開這封情書。親愛的水:其實不管時光怎么流逝,我對你的愛依舊如初。每當遇上你,我心就沸騰,我全身發(fā)出大量的熱。當我見不到你時,我甚至會在空氣中尋找你每一絲氣息。水,請不要在我和鹽酸間難以選擇,遇上你就變成了稀酸的我對你的心也依舊不變,因為我是不揮發(fā)的。我承認脾氣暴躁,這是因為我正六價的中心硫原子決定的氧化性脾氣,導致一直有別人說我欺負銅、碳、碘化氫;說我還鈍化了鋁鐵兩兄弟;但我沒欺負你喜歡的鉑和金啊。
水,請不要離開我。就算你逃到有機物中,我會找出氫氧重新合成你。教師:從上面的這封“情書”中,同學們讀出了哪些情話?在這些情話中讀懂了關于硫酸的哪些信息?
(二)設計意圖
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方法之一,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邏輯思維進行梳理,鼓勵學生用化學思維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jù)地作出判斷。讓學生從認識硫酸基本性質到濃硫酸特性,步步引導,思維層層深入。
(三)教學反思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某次報告中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會因興趣產(chǎn)生喜歡的心理。身處于信息網(wǎng)絡快速傳播時代的學生,趣味性的引課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地吸引,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躍氣氛?!扒闀敝锌此坪唵蔚脑捳Z,不僅鍛煉了學生對信息類題目的閱讀技巧,還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實驗探究,引入新課
《離子反應》是電解質溶液知識的核心部分,也是氧化還原反應螺旋式提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離子反應的學習為后續(xù)的元素化合物知識提供科學的指導方法,同時也為化學反應原理中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平衡提供基本知識基礎,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學科的價值所在。本節(jié)課引課環(huán)節(jié)從8個實驗著手構建學生的微粒觀,探究離子反應的真諦。
(一)引課設計
教師:同學們,老師設計了8個實驗,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實驗器材和藥品自主完成這8個實驗,并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做好實驗記錄,哪組實驗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教師:只有沉淀才能證明化學反應發(fā)生嗎?
實驗6注意少量鹽酸了嗎?
(二)設計意圖
實驗1、2、3、4的設計目的是從宏觀現(xiàn)象看化學反應。實驗5、6、7的設計目的是借助一定的實驗方法看化學反應。實驗8的設計目的是引導更深層次看離子反應本質。
(三)教學反思
以實驗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構建離子反應概念,從學生已有的復分解反應現(xiàn)象的認知出發(fā),使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現(xiàn)象觀察、思維推理、概念建構、歸納總結完成現(xiàn)象與思維的聯(lián)系。引課設計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提高了實驗的參與度與熱情,凸顯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從宏觀世界進入微觀世界,建構起肉眼看不見的離子反應的本質所在,建立起一種全新認識化學反應本質的新視角。
三、任務驅動、引出新課
《酚》在教材中的位置處在蘇教版《有機化學基礎》醇之后,學生對結構決定性質的理解比較片面,大部分學生對于基團之間是否相互影響以及如何影響的概念比較模糊。從擁有相同官能團的有機物卻有較大差異的性質出發(fā),學生漸漸認識到有機物的性質不僅取決于官能團的性質,還要考慮相互影響的作用。
(一)引課設計
教師:我們已學過的有機化合物中哪些物質中含有苯環(huán)?學生1:和。教師:哪些物質含有羥基?學生2:CH3CH2OH等醇類及無機物H2O。教師:羥基直接連在苯環(huán)上的有機物叫作苯酚。請根據(jù)苯酚所含的基團寫出你認為苯酚具有的所有可能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并說明理由。學生3:苯酚中含有苯環(huán)作為有機物應該易溶于有機溶劑,難溶于水。學生4:苯酚和乙醇一樣含有羥基,可以溶于水。教師:那化學性質呢?同學們預測苯酚有哪些化學性質。
(二)設計意圖
教師通過新舊知識聯(lián)系的驅動性任務喚醒學生原有的認知經(jīng)驗,從中發(fā)現(xiàn)了學生的認知困難。任務型教學是以學生為本,以知識的應用為目的的有效教學途徑,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教學反思
學生就苯酚是否溶于水這是物理性質上的認知困難,而對于化學性質,學生的認知是將苯酚性質看作是苯和醇性質的簡單相加。帶著這種認知沖突,學生將會具備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積極進入探究活動中去,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產(chǎn)生思考。本節(jié)課的最大意義在于提供了學生對有機物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重視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性學習,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當然除了以上三種能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引課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引課,諸如故事導入式、化學史、圖片、動畫等。靈動的課堂引入,為課堂增添了一抹藝術的色彩,發(fā)展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化學思維,體現(xiàn)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李發(fā)順.圍繞核心問題,落實三重境界[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6(8).
(責任編輯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