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小娟
摘 要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記載了古代大量的人文歷史、地理風貌、生活習俗等,其中還隱藏著作者真實的情感。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處于小學中年級階段,相較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古詩詞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古詩詞底蘊,對古詩詞也有了初步的認知。由于,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中缺乏教學手段,導致小學四年級學生古詩詞學習得不到有效提高,影響了小學四年級學生古詩詞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積極開拓教學方式,可以利用構(gòu)建情景課堂,理解古詩詞含義、深化教材內(nèi)容,加強古詩詞記憶、拓展課外教學,豐富古詩詞文化的教學方式教導小學四年級學生,幫助小學四年級學生提高古詩詞學習的效率。
關(guān)鍵詞小學四年級;古詩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3-0193-02
古詩詞是古代文化的結(jié)晶,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詞,不僅能夠提高文化知識的儲存量,了解古代人文歷史,還能塑造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zhì),促進語文學習的進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理解古詩詞的含義,還需要將古詩詞完整的背誦下來,這種教學規(guī)范為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古詩詞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師在實際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利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教學,使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學習語文古詩詞的效率較低,不能滿足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教學理念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教學,促進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古詩詞學習的進程。
一、構(gòu)建情景課堂,理解古詩詞含義
古詩詞與現(xiàn)代漢語語言不同,它具有獨特的語言韻律、句式等等,是能夠承載作者情感的文學體裁。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古詩詞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自身成長發(fā)展的需要。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雖然吸收古詩詞知識的效率較高,但是未能經(jīng)歷作者的人生階段,無法理解古詩詞中作者的情感,也無法理解古詩詞的含義,影響了古詩詞學習發(fā)展。教師在古詩詞含義教學的過程中,只依靠教材教導學生,容易導致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最終讓學生無法有效理解古詩詞的含義。針對古詩詞含義的教學,教師可以構(gòu)建情景課堂,讓學生扮演古詩詞中的人物,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例如,在教導《芙蓉樓送辛漸》這首古詩詞時,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理解這首送別詩的含義,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王昌齡與辛漸并讓學生模擬芙蓉樓王昌齡送辛漸的情景。扮演王昌齡的學生要先了解王昌齡對辛漸的情感,再進行情景演繹。即王昌齡陪辛漸到江寧再到潤州,在潤州分別時王昌齡創(chuàng)作了這首《芙蓉樓送辛漸》的送別詩,表示對辛漸的深厚友情?!盾饺貥撬托翝u》最后玉壺二字,深刻的體現(xiàn)出了王昌齡雖然身在官場,但是依舊要堅持操守,保持自己本心的信念。扮演王昌齡的學生要理解王昌齡的堅定信念,再進行情景演繹,才能讓學生認知到《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表達的含義以及王昌齡內(nèi)心的情感?!盾饺貥撬托翝u》這首詩不僅表達了王昌齡送別辛漸的深厚情感,還表達了王昌齡盡管受到了迫害被貶謫,但是依舊堅持自己潔身自好、頑強不屈的品格。教師在教導學生《芙蓉樓送辛漸》的過程中,讓學生扮演王昌齡與辛漸的教學方式,能夠拉近學生與作者王昌齡之間的距離,增加學生對王昌齡的認知,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體會作者王昌齡的情感,使學生理解這首古詩詞的含義。
二、深化教材內(nèi)容,加強古詩詞記憶
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需要將古詩詞能夠完整地背誦并默寫出來。小學四年級學生背誦古詩詞,既能夠增強文化學識,提高語文成績,還能夠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為未來的人生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古詩詞具有獨特的表達句式,其中存在一些較為陌生的詞匯,為學生記憶古詩詞增加了難度。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詞時間較短,古詩詞知識學習還處于起始階段,古詩詞學習未能形成科學的學習方式,影響了古詩詞的記憶效率。教師在古詩詞記憶的教學過程中,通常是讓學生進行機械記憶,這種記憶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記憶難度,還容易使學生遺忘古詩詞的詞匯與句子。針對學生古詩詞的記憶教學,教師可以深化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古詩詞知識,使學生體會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加強學生的古詩詞記憶。
例如,在教學《出塞》時,教師除了對學生講解語文教材中出塞的相關(guān)知識,還可以對學生講解《出塞》的另一首。即,出塞分為兩首,學生學習的是《出塞》的第一首。第一首《出塞》表達了當時盛唐戰(zhàn)爭屢戰(zhàn)屢勝的氣勢和當時人民的自信,能夠體現(xiàn)出盛唐時期強大的軍事力量。第二首《出塞》則描寫了一位勇猛善戰(zhàn)的將軍英姿颯爽場景,贊揚了駐守邊塞士兵勇于殺敵為國立功的精神。兩首《出塞》從不同的角度,共同描寫了盛唐時期國家強盛以及在戰(zhàn)爭中不斷取勝的情景。學生學習第二首《出塞》,不僅可以豐富古詩詞文化,促進語文成績的提升,還可以將兩首《出塞》相互印證,加強對教材中《出塞》的理解,便于自身記憶。教師通過深化教材內(nèi)容的教學方式,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習到更多關(guān)于教材中的古詩詞知識,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加強學生對教材中古詩詞的記憶。
三、拓展課外教學,豐富古詩詞文化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處于高效吸收文化知識的階段。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除了要教導學生教材中的古詩詞知識,還要豐富學生古詩詞文化,增強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水平。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時間較短,未能學習到更多的古詩詞,導致無法積累大量的古詩詞。教師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基本只教導學生教材中的古詩詞,未能對學生教導課外的古詩詞,限制了學生語文思維的發(fā)展,也影響了學生古詩詞的積累。因此,教師可以拓展課外教學,利用課外古詩詞豐富學生古詩詞文化。
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假期,組織學生參觀李白、杜甫、王安石、陸游等等歷史人物的紀念館,讓學生了解古詩詞詩人的成長歷程、創(chuàng)作背景、主張思想等。學生參觀古詩詞詩人的歷史紀念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會到古代社會的景象,學習古代社會的人文風俗、地理風貌等等。參觀古詩詞詩人的歷史紀念館,不僅有助于學生積累古詩詞,提高學生古詩詞數(shù)量的儲備,還有助于學生吸收高尚的道德思想,塑造學生優(yōu)良的思想品質(zhì)。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假期,組織學生到歷史文化博物館進行古詩詞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歷史文化博物館中古詩詞的氛圍。學生在歷史文化博物館中可以找尋到古詩詞的來源與古詩詞發(fā)展的過程,能夠加深自身對古詩詞的認知,使自身更為便捷地學習古詩詞課程。教師拓展課外教學,既能夠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也能夠增加學生古詩詞文化積累,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承載古代文化的文學載體,是歷史文化的瑰寶。語文古詩詞不僅是小學四年級學生主要學習的內(nèi)容,還是小學語文教師主要教學的內(nèi)容。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詞,既能夠促進古詩詞的學習進程,提高語文綜合能力,還能夠塑造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zhì),為未來人生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教師在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學手段,導致學生無法有效的學習古詩詞。因此,教師可以轉(zhuǎn)變教學方式,利用構(gòu)建情景課堂、深化教材內(nèi)容、拓展課外教學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理解古詩詞含義,加強學生古詩詞記憶,豐富學生古詩詞文化,促進學生古詩詞的學習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彩花.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1(04):94-95.
[2]田曉娟.關(guān)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34):108-109.
[3]孫永華.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