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勞殳:
“干多干少一個樣”這種現(xiàn)象在企業(yè)中很常見,導致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青工“未老先衰”只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其背后的原因隨青工個體的不同而不同;二是青工思想上的“未老先衰”并不是一朝一夕才出現(xiàn)的,而是思想問題長期存在的積累;三是個別領導對青工一些先入為主的認知,有針對性地采取更嚴厲的制度約束,更激化了這種思想。
青工思想上出現(xiàn)波動,存在得過且過的思想,若不及時處理,會造成工作失誤或拖延的現(xiàn)象,嚴重時會影響績效。社會心理學把一個人在群體中工作,不如單獨一個人工作時更努力的傾向,稱為社會惰化效應。在團隊工作中,往往能發(fā)現(xiàn)小組成員你推我讓,抱怨所分配的任務太多或不喜歡,習慣把困難推給其他成員,最終不能完成任務。人們常常習慣把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所得的獎勵,與別人或自己過去付出的努力和所得的獎勵進行比較。如果比較的結果證明是公平的、合理的,那么,就會心情舒暢地繼續(xù)努力工作,如果比較的結果得出相反的結果,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影響其積極性的發(fā)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責任分散。所謂責任分散是指在與他人共同工作時,個人有責任感下降、將工作推給別人去做的傾向。產生責任分散的原因在于,指向群體的責任壓力分散開來,落到每一個人身上的責任就很少了。因此,個人沒有什么責任壓力,而且互相依賴,產生推諉。從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中就能看到責任分散的弊端。人越多,責任分散得越嚴重,個人的責任感越低,工作效率就越差。為了增強個人責任感,作為管理者,分配任務時,要有理智、寬容、開放的態(tài)度,明確各自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防止下屬員工產生“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做到賞罰明確,才能使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這樣能夠避免許多無謂的紛爭,使員工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
首先根據(jù)處理情緒的接受、分享、肯定、策劃的程序,接受青工的不良情緒,每個人在改革中的情緒波動是非常正常的,引導他們看到前景與希望,明白自身優(yōu)勢和內在潛力點,讓青工知道每一個崗位都可以實現(xiàn)自我價值。面對改革的新變化,作為我們個體是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信念,增強內在的能動力,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價值。從心理學角度,要按照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的原則,引導青工情緒的轉化,對問題多角度思考,通過運用傾聽、接納、換位思考技術,轉變青工觀念,接納自己的情緒,慢慢理清思路,找到事情解決的方向。
其次通過開展員工思想動態(tài)調查,了解每一名員工真實的生活和工作狀況,避免對青工產生認知偏差和投射效應。作為黨支部書記要運用人本主義思想和馬斯洛需求理論,結合青工的自身情況,認真分析青工的真實需求,確立其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努力幫助青工解決所面臨的生活和工作遇到的困難,消除存在的習得性無助現(xiàn)象。
第三對表現(xiàn)突出的青工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表彰,引導青工學習勞動模范,做好正能量和榜樣的引領作用。鼓勵和引導青工單獨參與一些技術難度高的施工項目或者具體工作,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激發(fā)青工的工作動力,避免責任分散效應。
第四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分配機制和基層隊、班組、崗位“目標績效管理”現(xiàn)場考核體系,制定詳細的目標考核細則,進行考核量化得分排名,將青工的個人目標和企業(yè)目標實現(xiàn)統(tǒng)一,多組織團體性活動,提升青工對企業(y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