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娜
(武漢市江夏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漢 430200)
在我國乙肝病毒發(fā)病率較高,在世界上有兩億慢性乙肝病毒患者,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國,臨床上乙型肝炎疫苗預防是對乙肝的唯一有效辦法,現階段國內已經對乙肝高危人群進行免疫接種,但劑量推薦標準不夠統(tǒng)一,同時有研究發(fā)現不同類型的人群,注射乙肝疫苗后免疫程度有所不同[1]。本次抽取在2019年4月—2019年12月期間無乙肝疫苗接種史,沒有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員1200例作為觀察對象,分析不同人群接種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報道如下。
抽取本醫(yī)院2019年4月-2019年12月期間無乙肝疫苗接種史,沒有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員120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體檢健康且血清學檢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體、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均為陰性,與醫(yī)護人員能夠進行正常的溝通,無語言功能性障礙疾??;入組人員均經本人同意、家屬知曉,并簽訂知情研究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患者,不愿意配合參與此次研究者;按照是否接種乙肝疫苗分為兩組,分為觀察小組(n=900)與對照小組(n=300)。觀察組:男性組員人數例數為455,女性組員人數例數為445,平均年齡數據(27.8±2.6)歲,對照組:男性組員人數例數為155,女性組員人數例數為145;平均年齡數據(27.2±2.5)歲;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認定批準,兩組組員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經過分析,指標信息相似,差異不明顯(P>0.05),比較研究有意義。
對所有患者進行乙肝疫苗接種,按照0、1、6個月的免疫程序接種酵素乙肝疫苗,實驗利用乙肝疫苗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維康”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后利用Abbott RIA試劑盒檢測,血清免疫前進行血清篩選,利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的放射免疫盒,檢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體、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水平。
對不同人群接種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進行觀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不同人群接種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調查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分析,HBsAg陽性率、乙型肝炎感染率行卡方檢驗,用(n,%)進行表示,P>0.05:研究數據屬于無意義數據,P<0.05:研究數據屬于有意義數據。
觀察組HBsAg陽性率1.11%(10例)相比對照組HBsAg陽性率20.00%(60例)發(fā)現,觀察組指標數據優(yōu)勢更加顯著(x2=146.1441,P=0.0000),對照組5歲以下人員乙型肝炎感染率0%(0例)與其他年齡段:5~15歲人數50人,乙型肝炎人感染率2.00%(1例),16~30歲人數60人,乙型肝炎感染率16.67%(10例),31~40歲人數100人,乙型肝炎感染率25.00%(25例),41~50歲人數90人,乙型肝炎感染率26.67%(24例)相比,感染率較低(x2=6.5185,P=0.0106)。
乙肝疫苗病毒感染仍為現階段全球性的預防難題。有美國學者發(fā)現,乙型肝炎病毒在控制不成功的情況下形成,有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一種為乙肝高危人群未納入免疫計劃,在我國大規(guī)模的開展兒童免疫接種,但我國乙肝病毒感染率持續(xù)增長,隨著基因工程的疫苗批量生產以及價格的下降,逐漸全球范圍展開免疫計劃。不同人群注射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對免疫效果影響因素進行探究。
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HBsAg陽性率相比對照組發(fā)現,觀察組指標數據優(yōu)勢更加顯著(P<0.05),對照組5歲以下人員乙型肝炎感染率0%(0例)與其他年齡段:5~15歲2.00%,16~30歲16.67%,31~40歲25.00%,41~50歲26.67%相比,感染率較低(P<0.05)。
不篩選新生兒人群免疫效果:婁海琴等[1]在對新生兒接種時不進行HBsAg進行篩選,對新生兒進行普通程序接種,3針酵母乙肝疫苗,隨后發(fā)現新生兒HBsAg陽性率為2.0%、2.2%、2.3%、2.4%,各組的免疫兒童的保護率為79.4%、83.2%、85.3%、84.4%,各年齡段抗HBsAg的陽性率分別為88.6%、80.2%、71.4%、64.4%,均值為75.4%,研究發(fā)現,不篩選孕婦進行免疫接種后HBsAg的陽性率為2.0%-2.2%,高于進行篩選的免疫人群HBsAg的陽性率0.45%-0.91%。
兒童及青少年免疫效果:何俊俐等[2]研究中,按0,1,6免疫程序接種500例小學生,疫苗規(guī)格為5 μg/0.5 mL的酵母乙肝疫苗,結果顯示3、6、12個月HBsAb陽轉率為82.34%、99%、99%,滴度分別為200TU/L、345TU/L、333TU/L,5μg首針免疫后1個月、3個月、7個月抗體陽轉率為16.6%、72.8%、70.9%,3個月、7個月平均滴度為60.0 IU/L、58.0 IU/L;10μg首針兔疫后1.1個月、3個月、7個月抗體陽轉率為20.0%,88.2%,91.1%,3個月、7個月幾何平均滴度為112.4IU/L、93.2IU/L。楊道坤等[4]等比較兩種酵母乙肝疫苗采用0個月、1個月、6個月的接種程序為青少年進行接種,免疫效果:5μg疫苗首針接種后1個月、2個月、6個月、7個月的抗體陽轉率分別為3.0%,60.0%,88.2%,98.7%,幾何平均滴度為2.10IU/L、15.0IU/L、50.0IU/L、1 001 IU/L;10μg疫苗首針接種后1個月、2個月、6個月、7個月的陽轉率分別為12.8%,65.5%,94.2%,98.0%,幾何平均滴度分別為幾何平均滴度為5.0IU/L、18.0IU/L、70.0IU/L、3668IU/L,全程免疫后10μg疫苗的幾何平均滴度相比5μg疫苗,優(yōu)勢明顯,但抗體陽轉率無統(tǒng)計學差別。國產酵母乙肝疫苗應用0個月、1個月、6個月和0個月、1個月、2個月在免疫程序接種1600例6~12歲的小學生中的接種結果,0個月、1個月、6個月在免疫后抗體陽轉率均值分別為77.0%、72.2%、69.99%,幾何平均滴度分別為102.11、68.24、68.77和66.28 IU/L與0個月、1個月、2個月組抗體陽轉率和抗體滴度均無顯著性差異。綜述,接種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能夠預防乙型肝炎,建議在嬰幼兒時期接種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有利于提升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