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俊杰
有一次回老家,無意中看到雜物間墻上掛著的那桿秤。自從父親去世后,這桿秤就很少用了,上面落滿了灰塵,秤鉤生銹了,秤星也模糊了,秤錘也不知道哪兒去了。要是父親還活著,它一定不會是這樣的……
這桿秤跟著父親好多年了。那時父母為了養(yǎng)活我們兄弟姐妹六個人,除了每天辛苦種地,還要把自家種的菜帶到集市上去賣,以貼補家用。特別是夏天,菜地里西紅柿、黃瓜、豆角、茄子等都長成了,為了菜更新鮮,父母每天天剛亮就到菜地里,把成熟的蔬菜摘下來,放到自行車兩邊的鐵絲筐里。再帶上母親給他備好的油饃和白開水,父親就騎著自行車上路了。為了賣個好價錢,父親舍近求遠,騎兩三個小時的自行車,到縣城的集市上去賣。在那段時間里,筐和秤成了自行車的“標配”,菜地里的菜漸次成熟,要賣上兩三個月才能賣完。除了下雨天,不管天有多熱,父親都要去,那桿秤也見證著父親總也流不完的汗水。但是父親每天回來的似乎并不晚,母親向同村賣菜的一打聽,原來父親賣的菜不但新鮮,價錢便宜,秤又足,零頭還不收,對于買家來說,便宜占完了,所以他一到集市,菜都不用從自行車上搬下來,就有人圍著買,還有人去早了,專門等著買他的菜。這樣,他的菜哪能賣得不快呢?
母親勸父親說:“咱們種菜也不容易,你不會賣得貴些?聽說有人在秤上做手腳,換小秤錘賣東西,你不會也想想辦法?”父親毫不猶豫地說:“自己種的菜除了力氣又沒啥本錢,別人都那價,咱能賣貴?賣菜稱的是良心,缺斤短兩,咱可不能壞了良心!”母親生氣地說:“就你腦子不開竅,你沒見咱村有些人去城里收破爛,專門在秤上做手腳,特別是收大件,收時一個腳尖悄悄頂著破爛,重量就輕;賣時腳尖踩著捆破爛的繩子,東西就重。兩三年的工夫就發(fā)了大財,回村里蓋起了小樓……”“你還好意思說,”父親打斷母親的話,“那都是折福損壽的事,掙的也是讓人戳脊梁骨的昧心錢?!蹦赣H看他那么固執(zhí),也就不再說什么了。
父親確實很固執(zhí),后來,有人到村里收破爛。村里人怕他的秤不足,就拿自己家里的秤稱,而父親卻總是放心地讓收破爛的稱,連秤也不看,人家說多少斤就是多少斤。有人到村里賣東西,村里人怕缺斤短兩,就到家里再稱稱,如果真少了就找回去,而父親每次買回來的東西也從來不稱,甚至母親想稱,他還說:“稱那干啥?收破爛的、做小生意的都不容易,讓人家多掙幾個錢也窮不了咱們家?!?/p>
轉(zhuǎn)眼間,父親去世二十多年了,但那桿老秤還在墻上掛著,父親的話還在耳邊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