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想象”的塑造:競爭式民主中的動員議題設置

      2020-12-11 15:00:16
      關鍵詞:臺灣地區(qū)馬英九選民

      李 智

      (河海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南京 210098)

      當今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實行競爭式民主模式,此民主模式的核心在于“競?cè)∪嗣竦倪x票”。政黨或候選人只有在議會選舉、總統(tǒng)選舉等各種競爭性選舉中通過競?cè)〉竭x民的選票支持,才能掌握國家或地區(qū)權(quán)力,進而左右政局的發(fā)展,維護和實現(xiàn)既定目標和承諾。而選民在選舉中如何投票,既有可能是其道德判斷的結(jié)果,也有可能是其特定情感的取舍,抑或是其現(xiàn)實的權(quán)衡,當然也有可能是選民基于以上因素所進行的綜合評判。相應地,政黨或候選人會選擇性地提出某一重要問題并設置為議題,以塑造普通選民的想象,力圖動員選民投票支持自己。

      一、道德指責以激發(fā)價值評判

      政治人物如具有良好的品行,在道德上潔白無瑕,自然會獲得選民的肯定和支持;反之,政治人物道德敗壞,則會遭到選民的唾棄。因此,政黨或候選人在選舉競爭中常攻擊對手在道德上具有墮落性,以樹立其令人厭惡的形象,從而喚起選民的道德共鳴并對其做出否定性的道德評價,以達到分流其支持力量的目的。如1896年美國大選中,共和黨將民主黨候選人布萊恩描繪為“神經(jīng)病人、瘋子、煽動暴力者、小偷、叛徒、謀殺者”[1],對其人品進行全方位的道德指責。為更有效地對選民進行道德動員以激發(fā)其內(nèi)心的道德感,政黨或候選人主要將道德指責的火力集中在不誠信、性丑聞、不廉潔等方面。

      誠信即真誠、實在、不欺。誠信是個人為人處世所應遵守的基本道德,也是維持社會正常秩序運轉(zhuǎn)的基礎。對于政治人物而言,誠信是其政治生命線。一般認為,誠實可信的政治人物,如擔任公共職位后,也會真誠地對待選民要求,能夠積極兌現(xiàn)各種承諾。而不誠信之人,因其品性不佳,則會受到選民廣泛的否定與鄙視。誠信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選舉政治中攻擊對手的重要議題。在美國大選中,兩黨都會努力搜集對手的不誠信言行,以引發(fā)選民對其的怨恨與不滿。老布什在執(zhí)政后增加稅收的行為違反了其競選時“絕不加稅”的承諾。此言行不一的不誠信行為在1992年老布什尋求連任時遭到民主黨的大量批評,引發(fā)許多選民的不滿。而2004年美國大選中,共和黨發(fā)布了一組題為“快艇老兵告訴你真相!”的政治廣告,其內(nèi)容主要是暗示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約翰·克里在越戰(zhàn)期間實際上并沒有參加某次戰(zhàn)斗,意指其越戰(zhàn)經(jīng)歷造假,使其“越戰(zhàn)英雄”形象大打折扣。奧巴馬曾評論:“沒有想到幾則安排巧妙的廣告和保守派媒體的幾句中傷,就能讓一位曾經(jīng)的越戰(zhàn)英雄在人們心目中的光輝形象,蛻變成一個軟骨頭的妥協(xié)者?!盵2]而在2020年我國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中,由于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在擔任高雄市長僅數(shù)月后就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民進黨將韓國瑜稱為“落跑”市長,指責韓國瑜違背了對高雄人民所做的承諾,是一種不誠信行為。民進黨的攻擊使韓國瑜的選情受到巨大影響。

      除誠信問題外,性丑聞也是道德指責的重要內(nèi)容。對婚姻的忠貞被視為衡量人品的重要標準,如政治人物對伴侶不忠,其品行會受到嚴厲的質(zhì)疑。而且,自律是對政治人物的基本要求,也是其責任感的體現(xiàn),私生活不能自律的人,選民有理由懷疑其是否能夠履行公務,兌現(xiàn)其對選民的承諾。因此,政黨或候選人挖空心思在男女關系上做文章,以動員廣大選民尤其是具有嚴格道德約束和家庭觀念的人參加投票來懲罰“不忠者”。1884年美國大選中關于男女不正當關系的互相攻擊非常具有典型性。民主黨候選人克利夫蘭年輕時曾與一名寡婦交往甚密,并生有一子。共和黨人獲得此信息后,運用各種激烈詞語對克利夫蘭進行道德指責,如“流氓”、“浪子”、“私生子之父”、“粗俗放蕩的男人”、“臭名昭著的人”、“不值得尊敬和信賴的卑鄙小人”。[3]149而民主黨也在男女關系上對共和黨候選人布萊因進行反擊?!罢材匪埂·布萊因在背叛一個姑娘后,他如此怯懦,以致不敢拒絕給她以合法補償。盡管后來承認了她的孩子的合法地位,但這是在一支上膛的槍口下才覺悟的?!盵3]152-153當下,男女關系問題仍是選舉競爭中慣常使用的議題。如2004年美國大選中,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約翰·克里因被揭露與一女子有染被弄得灰頭土臉。而在我國臺灣地區(qū),綠營就力圖通過在男女關系方面做文章來攻擊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綠營媒體《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在2019年5月30日爆料,高雄市長韓國瑜與一女子保持不正當關系長達10多年,并育有一女。此后,盡管韓國瑜對此努力澄清,但還是給選民留下“抱女人”的不良形象。

      現(xiàn)代政治道德要求政治人物清正廉潔、一心為公、不以權(quán)謀私,而腐敗行為則打破了此政治道德要求?!案瘮∈怯捎谂c私人(家庭、關系密切的私人集團)有關金錢或地位的收益,或違反針對行使某些種類的與私人有關的影響的規(guī)則,而偏離一個公共角色的標準職責的行為。它包括諸如賄賂(使用報酬來扭曲一個負有責任的人的判斷)、裙帶關系(因特殊的關系而不是品德而給予庇護)、侵吞公共財產(chǎn)(用于個人目的而非法侵占公共資源)?!盵4]如政治人物存在賄賂、裙帶關系及侵吞公共財產(chǎn)等腐敗問題,其政治品行會被認為存在重大缺陷,自然不應該擔任公共職位,掌握公共權(quán)力。而選舉政治又是一種金錢政治,會涉及大量金錢,一些政黨或候選人有可能會利用監(jiān)管漏洞攫取非法政治獻金,選舉中非法政治交易、賄選等行為也有發(fā)生的可能性。因此,不管是否真的存在腐敗問題,在選舉中指責對手存在腐敗問題是非常有效的道德議題。如在我國臺灣地區(qū),腐敗問題一直是政黨相互攻擊的重要議題。2012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時,因為蔡英文選舉陣營包含原陳水扁團隊,國民黨馬英九團隊在報紙上發(fā)布“他們同在一起,你安心嗎?”等政治廣告來挑起選民對于陳水扁腐敗的記憶,并強化蔡英文與陳水扁的緊密聯(lián)系,以喚起選民的討厭之情。而以清廉形象示人的馬英九在2012年獲勝后也免不了被綠營指控存在腐敗情況。從2014“九合一選舉”之后,馬英九接連遭遇“腐敗指控”,從收受巨額政治獻金、競選補貼款風波到被指逃稅等,不一而足。2015年5月,馬英九甚至遭到臺北市政府廉政委員會指控并建議移送法辦。這一系列的腐敗指控被認為是綠營通過抹黑馬英九以力圖影響2016年國民黨選情。在2020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中,腐敗問題繼續(xù)是互相攻擊的重要議題。在2019年12月25日第二場政見發(fā)表會上,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批評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縱容派系大撈特撈、大貪特貪,蔡英文則細數(shù)臺行政機構(gòu)前秘書長林益世、南投縣前縣長李朝卿等國民黨腐敗名單。

      二、利益聚集以引誘現(xiàn)實權(quán)衡

      在選舉競爭中,各政黨或候選人都會提出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清單。然而,許多大政方針與普通民眾的切身利益并無直接關系,民眾既不了解,也不太感興趣。因此,政黨或候選人一般選擇與民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政策作為主要動員議題。為更有效地進行利益動員以引誘選民進行現(xiàn)實權(quán)衡,政黨或候選人通常避免純粹宏觀層面上的政策討論和指責,而是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以講故事、擺數(shù)字的方式使得政策易被理解與接受。

      首先,就業(yè)政策自然是選民首要關心的問題。對于普通選民而言,是否有工作,收入是否能增長,關系到其能否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因此,政黨或候選人常常通過描繪物質(zhì)收入的變化來直觸選民神經(jīng),從而讓選民進行現(xiàn)實權(quán)衡。如1896年美國共和黨麥金利與民主黨布萊恩激烈角逐總統(tǒng)寶座時,共和黨讓支持者們用直白語言宣揚布萊恩獲勝后的惡果,從而讓選民有更加切身的感受和恐懼。一些雇主在工資單上印出“假如布賴恩當選為總統(tǒng),不要回來上班。本廠將關閉”,而銀行家則宣揚會取消抵押貸款和收回借款。[5]51事實證明,這類話語對于麥金利的最后當選起了幫助作用。為使恐嚇更加具有沖擊力,動員內(nèi)容還會訴諸具體的數(shù)字變化。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就曾使用具體數(shù)字來恐嚇法國民眾。其主席勒龐在1985年就寫道“250萬的失業(yè)者,就是由于多余的250萬移民”[6],將法國普通人的失業(yè)歸結(jié)為外來移民的原因。勒龐還將矛頭指向特定政黨,其曾在演講中提到:密特朗擔任總統(tǒng)期間,每年有12萬以上的外來移民進入法國。如密特朗繼續(xù)擔任總統(tǒng),未來的7年,那將繼續(xù)有100萬以上的外來移民進入法國!勒龐進而要求選民在“復興”與“拋棄”、“法國人的法國”與“被入侵的法國”之間做出選擇。

      其次,社會福利政策也是選民日常關心的重要議題。隨著普通民眾應享有社會福利保障的理念在各國和地區(qū)成為政治共識后,政黨或候選人在選舉競爭中都會努力向選民表明:自己是其福利的最好照顧者,而對手則是漠不關心者。如在英國20世紀初時,民眾福利問題是自由黨與保守黨相互攻擊的重要內(nèi)容。自由黨認為當時英國的福利改革成果都是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競爭對手保守黨在民眾福利問題上則一無是處,“1895—1905保守黨執(zhí)政的10年中,除了任命了一個委員會和三個委員去調(diào)查該問題外,其余什么也沒有做”[7]。保守黨對此進行激烈反擊,認為保守黨才是英國社會福利實踐的開創(chuàng)者,自由黨只不過是跟隨者而已。隨著福利政策的逐步推進,政黨或候選人進而運用具體數(shù)字變化方式,讓選民的想象更加具體翔實,以增強其對本黨的好感。如我國臺灣地區(qū),發(fā)放給年滿65歲以上(曾加入過農(nóng)保滿6個月以上)農(nóng)民的老農(nóng)津貼,就成為各政黨討好選民的重要手段。每逢選舉,各政黨就對津貼金額層層加碼,并掀起政治惡斗。如在2011年,國民黨馬英九擔任地區(qū)領導人時,想通過修法,將老農(nóng)津貼數(shù)額每人每月增加361元(新臺幣),而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gòu)民進黨團則競標加碼,要求每人每月增加1000元(新臺幣)。藍綠雙方為2012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而相互角力。

      最后,安全政策也是選民現(xiàn)實權(quán)衡的重要議題。毋庸置疑,人們都希望生活在安全、寧靜的生活環(huán)境中。反之,人們對于破壞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給人身安全帶來威脅的力量則有著怨恨情緒。政黨或候選人在人身安全方面對選民進行恐嚇,激發(fā)選民內(nèi)心的恐懼感,以讓選民進行現(xiàn)實權(quán)衡。如在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就常常被美國政黨描繪成邪惡外部勢力來恐嚇美國選民。1964年林登·約翰遜陣營推出著名的“雛菊”廣告。此廣告時長僅1分鐘,一個小女孩在田野中邊摘花瓣邊從1到10數(shù)數(shù),數(shù)到9的時候,一個男性聲音從10往0倒數(shù)。當數(shù)到0的時候,發(fā)生了原子彈爆炸。此時,旁白中出現(xiàn)林登·約翰遜的聲音,“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選擇,為上帝的孩子締造美好的世界,還是陷入永久的黑暗。我們或者彼此相愛,或者共同死亡?!绷硪粋€旁白則說道:“在11月3日投約翰遜總統(tǒng)一票,這賭注高到讓你不能留在家中。”[8]此廣告暗示如果共和黨的巴里·戈德華(Barry Goldwater)成功當選,可能會導致與蘇聯(lián)爆發(fā)核戰(zhàn)爭,以制造民眾恐懼感,從而引導公眾放棄對戈德華的信任與支持。而在我國臺灣地區(qū),民進黨常將中國大陸描繪為對臺灣進行軍事威脅的邪惡力量,渲染大陸“軍事威脅論”。這種建構(gòu)源于民進黨歷史上一直鐘愛的“兩岸悲情牌”,即“動輒以大陸打壓臺灣進行煽動騙取民眾同情心”。[9]2004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中,為動員選民投票,陳水扁恐嚇民眾:“大陸以496顆導彈對準臺灣,每6天還增加一顆!我們能麻木不仁嗎?”[10]而2020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中,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繼續(xù)使用此悲情牌,力圖讓臺灣民眾對“解放軍犯臺”一事心生恐懼,以博取民眾的同情心。2019年2月,蔡英文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專訪時,就將臺灣樹立為對抗大陸霸權(quán)的具有悲情色彩的民主斗士。蔡英文聲稱,中國大陸想要獲得世界霸權(quán),對臺灣的威脅也越來越大,臺灣將面臨“獨立生存”、“經(jīng)濟繁榮”、“民主延續(xù)”等挑戰(zhàn)。[11]

      三、政治象征以強化情感勾連

      查爾斯·弗蘭克認為,象征有兩個典型特征。首先,象征概念指代能夠產(chǎn)生和強化諸如愛與恨、尊崇與輕蔑、熱望與冷漠等情感的任何客體和事件;其次,象征的終極指向是某事物所代表的那些情感而不是事物本身。[12]在政治領域,當特定的人、物、事件成為某些政治情感的寄托時,其所包含的意義便不單單是其自身所固有的意義,而轉(zhuǎn)變?yōu)橐环N新生事物,包含著強烈的政治意味,成為政治象征的化身。在選舉政治過程中,政黨或候選人常選擇富含特定情感和意義的政治象征物來對選民進行情感動員,以強化其對自身的熱愛及對競爭對手的憎恨。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特定地點不是簡單的地理標志物,而是聚集愛或恨、尊崇或輕蔑、熱望或冷漠等特定情感的象征物,能夠觸動民眾內(nèi)心。如在美國,“華爾街”作為政治象征物,等同于“富豪、特權(quán)”,在選舉中被政黨或候選人用來激發(fā)選民對權(quán)貴的憤怒情感,以達到催票的目的。如19世紀末美國人民黨在參與競選時就利用“華爾街”進行政治動員。人民黨宣稱“華爾街擁有美國”,“美國不再是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而是華爾街有、華爾街治、華爾街享的政府”,[3]161要求將政府還給美國普通人民。尤其是當美國經(jīng)濟狀況不佳時,等同于“富豪、特權(quán)”的“華爾街”更是在選舉競爭中頻頻出場。2007年,美國因次貸危機而引發(fā)嚴重的金融危機,民眾對華爾街的金融大亨們怨聲載道。為迎合民眾,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在競選中順勢提出了“不能富了華爾街,窮了商業(yè)街”的口號。而在2016年總統(tǒng)大選時,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同樣也對“華爾街”開火,特朗普表示華爾街那些公司高管的天價薪酬是個“笑話”。他承諾,若當選,將對華爾街基金經(jīng)理們開征高額稅。

      與特定地點相比,政治人物身上所寄托的情感更具有鮮活性。因此,政黨或候選人利用特定政治人物來進行情感動員。如在我國臺灣地區(qū),蔣介石作為臺灣威權(quán)時代的典型人物,常被民進黨當作政治符號來凝集選民、爭奪選票。2007年期間,在臺灣地區(qū)執(zhí)政近8年的民進黨政績不彰,民眾滿意度持續(xù)走低。為刺激來年的選情,民進黨祭出了“去蔣化”手段。臺北中正廣場牌坊上的“大中至正”四字被“自由廣場”所取代,“中正紀念堂”也被改為“臺灣民主紀念館”。此外,民進黨還宣稱,蔣介石陵寢是“完全不符合民主時代潮流的封建產(chǎn)物”,駐守兩蔣慈湖陵寢的衛(wèi)兵應撤離。民進黨想利用蔣介石這一政治象征物來刺激選情,希望激發(fā)臺灣民眾對國民黨的怨恨,并對民進黨作為民主斗士予以肯定。而在2016年臺灣地區(qū)“九合一”選舉中,由于時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人氣低落,各縣市長國民黨候選人都紛紛與其撇清關系,馬英九甚至被稱為“國民黨的票房毒藥”。各地民進黨候選人則紛紛打出“票投某某某,就是支持馬英九”的類似口號。如民進黨在新北市召開記者會,主題即為“票投朱立倫,就是支持馬英九”,呼吁選民拒絕為國民黨候選人投票,“避免臺灣未來再被‘第二個馬英九’掌控”。在云林,民進黨四處張掛“票投張麗善,就是支持馬英九”的布條,還因此引起國民黨籍縣長候選人張麗善差點以“意圖使人不當選的奧步”為由對民進黨提出控告。

      除特定人與物外,特定歷史事件也常被各政黨及候選人利用,“以史觀今”,過往與當下緊密勾連,從而喚醒選民的歷史記憶,并進而有效地操控選民的情感想象。如美國內(nèi)戰(zhàn)后數(shù)十年間的每次總統(tǒng)大選,共和黨總是抓住民主黨在內(nèi)戰(zhàn)中作為“叛逆黨”的身份,以挑起選民的怨恨之情。如在1876年美國大選中,共和黨在選舉中宣揚“雖然并非所有的民主黨人都是叛逆者,但所有的叛逆者都是民主黨人”[5]146。與此相似,在我國臺灣地區(qū),“2·28事件”也成為重要的政治象征。“2·28事件”是1947年發(fā)生在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血案,它是國民黨政權(quán)對臺灣廣大民眾的迫害、屠殺,造成數(shù)千人死亡。然而,“2·28事件”經(jīng)過民進黨等政治力量的扭曲塑造后,已建構(gòu)為外來政權(quán)對臺灣民眾的屠殺、外省人對本省人的迫害。在各種選舉中,民進黨等政治力量常常利用“2·28事件”進行催票,讓選民不要忘記國民黨所犯下的罪行,不要再投票給國民黨。如2004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中,泛綠陣營借“2·28事件”紀念日發(fā)起了由基隆至屏東的“百萬人牽手護臺灣”大游行,凝聚本土選民,動員本土選票支持陳水扁。據(jù)報道,本次活動參與人數(shù)多達120萬人,動員催票效果明顯?;顒舆^后所做的民調(diào)顯示,原先綠營一直落后藍營5~7個百分點,但在大游行后,綠營只差藍營3個百分點。[13]同樣在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中,由于柯文哲祖父曾受難于“2·28事件”,柯文哲在選前造勢活動中,常通過引述“2·28事件”來爭取認同。其對手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則被認為未對“2·28事件”予以正視而被猛烈批判。

      四、余 論

      眾所周知,選民的“同意”之聲即民眾的參與對于競爭式民主起著關鍵性的基礎作用。盡管政黨或候選人的動員議題設置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特定群體的政治參與積極性,但卻對公民參與起著日益增多的負面作用。在競爭性選舉中,政黨或候選人為在選舉中贏得相對多數(shù)或絕對多數(shù)的選票,“感情牌”、“道德牌”、“恐嚇牌”等輪番上場,抹黑、謾罵、誣陷、打斗等手段交互使用。在激烈選戰(zhàn)的影響下,選民的怨恨情緒被有效激發(fā),選民用投票對自己怨恨的對象表達“不同意之聲”,讓其在選舉中落敗,從而讓怨恨得到宣泄,選民投票日益非理性化。與此同時,由于選舉競爭的動員議題設置日益負面化,越來越多的選民尤其是沒有明顯政黨傾向的中立選民及政治參與度較低的選民對選舉政治乃至對民主政治日益感到幻滅。許多選民不愿意參與到這種被人操控的政治游戲中,用棄權(quán)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如美國2008年之前的26屆美國總統(tǒng)選舉的選民投票率平均僅為48%,參與其他公職選舉的投票率更低。[14]而據(jù)歐盟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在法國2012年的議會選舉中,選民投票率下降至55.40%;芬蘭在2006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投票率為74.05%,到了2012年,這一數(shù)值下降到68.86%;2009年,冰島的議會選舉投票率為85.12%,2013年投票率下降了3.68個百分比。就連實施強制性投票措施的希臘,其投票率也在走低,在2009年的議會選舉中,投票率為70.92%,而到2012年下降至62.47%。[15]可以說,在實行競爭式民主的國家和地區(qū),選民普遍出現(xiàn)政治不熱心乃至政治冷漠的現(xiàn)象。

      猜你喜歡
      臺灣地區(qū)馬英九選民
      豫劇在臺灣地區(qū)的生存與現(xiàn)代化追求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9:00
      另辟蹊徑的《選民登記》
      我國臺灣地區(qū)社會工作參與家事審判機制及其啟示
      法大研究生(2019年2期)2019-11-16 00:39:50
      聽奶奶講當“選民”的事兒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48
      賣水果
      不夠用
      不負當初對選民的承諾
      人大建設(2017年8期)2018-01-22 02:04:19
      論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以法國及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規(guī)定為參照
      建立選民測評代表機制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2
      臺灣地區(qū)擬修訂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
      应城市| 黎川县| 永和县| 安远县| 镇原县| 积石山| 榆树市| 福鼎市| 广东省| 松滋市| 甘孜县| 通城县| 湟源县| 泾川县| 高碑店市| 苏尼特右旗| 蒙城县| 清流县| 鲜城| 荥经县| 资源县| 瑞丽市| 新龙县| 梅河口市| 塔城市| 会同县| 上林县| 兴业县| 汕头市| 绥德县| 邓州市| 兰溪市| 南开区| 四会市| 蒲江县| 开封市| 徐汇区| 井研县| 洪洞县| 淮安市|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