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森
這幾日讀了陳俊年先生的《南邊的岸》,讓我感慨頗多。
南邊的水資源十分富饒豐盛,在各個城市都有它們的存在。人的生活實際都離不開水的存在,所以有水的地方便存在著人,人與水便共處一世。
正如《南邊的岸》所寫:有水就有岸,有岸就有史。早在長遠的歷史中便有記載,古人生存的地方,那便是靠著江流的邊岸。南邊的江岸有許許多多,在每一個江岸邊都生活著它們的人們,也發(fā)生著屬于它們的故事。南邊的岸,白天時它便是倒著過來的天,清澈而又明亮;在黑夜降臨時便有幾處燈火,其中夾雜著幾處繁星點點。
我的家鄉(xiāng)也有幸是南邊的海岸,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的親人里面,我的伯伯便是一名漁民。曾在我年幼時,因家境的貧困,我的父親曾讓我隨著伯伯出江,去體驗漁民的生活。在每天凌晨五點時分,伯伯便帶好相應(yīng)的漁具,把我從熟睡中叫醒,匆匆便向靠在岸邊的船而去。
那時的天還很暗,能看見的只有伯伯手電筒照出來的光,能聽見的只有細碎的幾聲蟲鳴,我隨著伯伯的步伐上了船,伯伯便又開始收拾起了漁具,海面的星光閃閃,可能是想跟江上的我打聲招呼。不一會兒,小鐵船便傳出了引擎的突突聲,緊接著船便向前方駛?cè)?,待到天再亮一點,我們卻早已到達地方撒好網(wǎng)等待魚兒進網(wǎng)。伯伯一下便用手上的火苗將香煙點燃,時間在香煙的燃逝之中過去。在天完全亮起來時,我們便又返航,漁網(wǎng)上跳動的魚兒似乎是伯伯跳動的內(nèi)心,歡快流暢。
江水又一次拍打上岸,岸上的人們心懷敬仰。南邊的岸,南邊的我們,是生生世世不滅的傳唱。
(指導(dǎo)老師:董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