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前,一個熱心的讀者朋友說要給我寄點兒毛栗子,還說他們那里產毛栗子,挺出名的。
說實話,一般讀者要給我寄啥我大多時候會拒絕,一是不想給別人添麻煩,二是會有心理負擔,因為我一直覺得人和人之間是個禮尚往來的事兒,人家給我寄毛栗子,我給人家回點啥???臨潼石榴?周至獼猴桃?問題我家又不產這些,我得專門出去買,還得聯系快遞寄,想想就覺得麻煩……
后來又一想,人家也是一份心意,有時一直拒絕反而會拂了一份好意。
我同意了她給我寄毛栗子。后來才知道她也需要專門去買,于是就非常不好意思。但是也不好說別太麻煩了,當時我正熱衷于種蘑菇,每天在朋友圈曬我的蘑菇曬得不亦樂乎,便隨口說我給你寄蘑菇菌包,給孩子養(yǎng)著玩玩。其實我也是淘寶買的,但是她不肯給我地址。
有來不往非禮也,我于是就想著找機會再送她點啥吧。
沒幾天栗子收到了,我沒想到她給我寄了一大箱子。
生毛栗子我們以前買過,印象中特別容易放壞,我和婆婆商量,咱們給鄰居送一點兒吧,免得放壞糟蹋了東西。婆婆表示可以有,于是便給對門鄰居送了二斤。我讓婆婆再給她一個特別好的朋友也送點兒。結果我婆婆卻說,送是沒問題,但是吧,你送啥她肯定想著再還你點啥,都是面皮薄不愿意欠人情的人,雖然送東西是好意,有時反而給人家增加負擔。我隨口說,兩斤毛栗子不止于還要還點啥吧,你就和她說,太多了,吃不完,擔心放壞。于是婆婆去給那個阿姨送毛栗子。
兩天后,婆婆說的話得到了印證,那個阿姨突然打電話說,兒媳婦回了一趟陜北,帶回來一些特產,給我們分點兒。于是我們又收到一大堆東西:有核桃、有紅薯、有豆角,還有陜北大紅棗。
婆婆說:“你看,我就說吧,她肯定會想著再給你回點東西?!?/p>
我洗了幾個大紅棗吃,發(fā)現陜北的棗水分沒有大荔的冬棗大,但是特別甜。
我于是說:“媽,咱這兩斤毛栗子送的也太賺了。家里還有啥可送的嗎?再給阿姨送點兒去。”
當然,這是玩笑話。但的確有一種人情往來叫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順便說一下,就在我們給對門鄰居送毛栗子的第二天,我就聽到敲門聲,對門阿姨給我們拿來幾個大蘋果。我說家里有,而且很多,因為剛買了一箱。
阿姨說:“這個蘋果味兒不錯,你們嘗嘗。”
我知道我不收阿姨肯定會不安,便收下了。
那位讀者朋友肯定想不到,她的毛栗子,能引出這么多故事。
我記得老早以前在老家,誰家娶媳婦或者坐月子,去吃喜酒親戚們會帶些東西,關系近的親戚會用大筐裝幾十斤面粉,或者幾十個比小孩兒腦袋還要大的饅頭。那種大筐很大,是用荊條編的,裝上幾十斤面粉后很沉,需要用根扁擔挑著才行。主人一般不會讓客人空手回,總要往大筐里裝點啥當作回禮??腿撕貌蝗菀撞虐岩豢鹬刂氐臇|西卸下,堅決不肯再帶回,于是執(zhí)意拿出來,說,唉呀不要不要,家里有,吃不了。于是主客之間就會一直推來搡去,從家門口一直推搡到大街上,簡直是一場人情往來的大戲。
每次看他們推來搡去,我都覺得累得慌,很想和主家說:不要就不要硬給了嘛!也想和客人說,給你就拿上嘛!
后來發(fā)現,我其實也很具備這種推來搡去的精神,我也欠不得人家人情,誰給我點恩惠,會一直想著,總惦記著還上,比方,誰要請我吃頓飯,我會想著下次請人家吃。如果人家一直不給我機會,我就總覺得心愿未了,賊難受。
一個朋友曾和我開玩笑說我受不了別人對我好:“一旦對你好,就特別不好意思,甚至不安。”我個人覺得這算是一種毛病,大概因為小時候窮,過分講究窮人的尊嚴,所以經常放不開,占不得別人便宜。上次和小又同學的媽媽帶娃去游樂場玩兒,小又說口渴,我便去買水,我都掃了碼,錢的數字都輸進去了,她非說她來,她網速比我快,刷刷就支付成功了。
我開玩笑說,以后幾塊錢就別和我爭了,花大錢的時候再和我爭,但卻惦記著一會兒我再給娃買點啥。出了游樂場我給小朋友們買了烤紅薯,原以為可以稍微安心些了。結果她又給娃們買了糖葫蘆……
后來我發(fā)現她和我是一類人,無法忍受占別人便宜,這次你花錢,一會兒或下次一定我來買。但我完全爭不過她,于是我決定收手,讓她站上峰,要不孩子們肚子就吃爆了……
不過怎么說呢,這種欠不得別人人情,我覺得也分人,關系特別好就沒必要這樣急著還人情,因為又不打算絕交,很多時候沒必要分那么清,凡事慢慢來,才能細水長流。
你就欠她一次,自己難受點兒,咋了?
(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李清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