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亮亮
(安徽省建筑工程質量監(jiān)督檢測站,安徽合肥 230088)
某工程為四層框架結構,建筑面積約900m2。該工程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50 年,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Ⅵ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場地類別Ⅱ類。基礎形式為柱下獨立基礎,基礎持力層為粉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fak=135kPa。建筑物衛(wèi)生間隔斷為100 厚煤矸石空心磚,其余內墻為200 厚煤矸石空心磚。設計內墻水泥砂漿涂料面做法為12mm 厚1:3 水泥砂漿底,8mm 厚1:3 水泥砂漿面。填充墻砌筑砂漿設計強度等級為M5,砌塊材料為設計強度等級為MU5.0。工程于2019 年4 月開工建設,2020 年6 月竣工并交付,在交付使用時,發(fā)現(xiàn)其填充墻不同程度的開裂。為了解其開裂原因并為下一步裂縫處理提供相應的技術資料,需對其裂縫成因進行檢測與分析。
根據(jù)現(xiàn)場具體情況及裂縫開展情況,施工方及建設方共同指定其中兩塊填充墻進行現(xiàn)場檢測與裂縫原因分析?,F(xiàn)場檢測工作于2020 年7 月17 日進行。主要檢測與分析項目包括裂縫開展性狀檢查、墻體砌筑砂漿與抹灰砂漿抗壓強度、墻體抹灰砂漿厚度、裂縫成因分析。
現(xiàn)場采用目測、裂縫觀察儀及尺量、拍照與描繪的方法,現(xiàn)場對二層墻體1/2/C-1/C、4-5/C 裂縫開展位置、寬度、走向和長度進行檢查。檢查結果見表1 及圖1~4。
圖1 二層墻體1/2/C-1/C 西側面裂縫
圖2 二層墻體1/2/C-1/C 西側面裂縫
依據(jù)《貫入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JGJ/T 136—2017),現(xiàn)場采用貫入法檢測二層墻體1/2/C-1/C、4-5/C 砌筑砂漿抗壓強度,經(jīng)檢測,兩面墻體砌筑砂漿抗壓強度分別為7.0MPa 和5.1MPa,均符合設計強度等級M5 的要求。
表1 填充墻裂縫外觀質量檢查結果匯總
圖3 二層墻體4-5C 南側面裂縫
圖4 二層墻體4-5/C 南側面裂縫
依據(jù)《沖擊法檢測硬化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YB 9248—1992),經(jīng)現(xiàn)場采樣,室內沖擊試驗的方法檢測二層墻體1/2/C-1/C、4-5/C 抹灰砂漿抗壓強度,經(jīng)檢測,兩面墻體抹灰砂漿抗壓強度分別為20.3MPa 和22.4MPa,可達到強度等級M20 的要求。
現(xiàn)場采用局部剝除游標卡尺量測的方法檢測墻體抹灰砂漿厚度,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墻體抹灰砂漿厚度檢測結果匯總
由表2 可知,兩面墻體抹灰砂漿厚度平均值分別為28mm 和26mm,均大于設計厚度20mm 的要求。
該樓設計為四層框架結構,建筑面積約900m2,設計使用年限50 年,結構安全等級二級,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本工程基礎設計采用柱下獨立基礎,基礎設計安全等級為丙級,基礎持力層為②層粉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fak=135kPa??蚣芰嚎蚣苤艾F(xiàn)澆板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25,填充墻砌筑砂漿設計強度等級為M5,砌塊材料為設計強度等級為MU5.0。設計內墻水泥砂漿涂料面做法為12mm 厚1:3 水泥砂漿底,8mm 厚1:3 水泥砂漿面。衛(wèi)生間隔斷為100 厚煤矸石空心磚,其余內墻為200 厚煤矸石空心磚。
該工程原材料進場后,經(jīng)見證取樣,送樣復試,各種材料試驗結果滿足標準質量要求。該工程地槽、基礎結構、主體結構等分部工程分別進行過驗收,其基槽開挖符合勘察要求,土層已達到設計持力層,符合設計要求。基礎、主體結構工程質量合格。工程曾經(jīng)第三方檢測鑒定機構進行結構安全性鑒定,鑒定結論為上部結構構件未發(fā)現(xiàn)因荷載因素引起的結構性受力裂縫以及鋼筋銹蝕因素引起的順鋼筋方向裂紋、保護層脫落現(xiàn)象;未發(fā)現(xiàn)不均勻沉降引起的上部結構異常;本工程鑒定單元安全性等級評定為Bsu 級,滿足整體承載要求。
根據(jù)委托方提供的沉降觀測技術資料顯示,本工程各觀測點累計沉降量為4.65~5.10mm,各觀測點沉降量在安全范圍內。各觀測點沉降量隨時間變化曲線趨向水平,且趨于0。最后一周期平均沉降率小于0.04mm/d,建筑物不均勻沉降較小,建筑物沉降已趨于穩(wěn)定。
根據(jù)墻體裂縫開展形態(tài)、工程質量檢測結果以及工程相關勘察、設計、施工及沉降觀測資料結合《規(guī)程》(CECS 293—2011)對裂縫成因進行分析。
本工程個觀測點累計沉降量為4.65~5.10mm,各觀測點沉降量在安全范圍內,不均勻沉降較小,各觀測點沉降量隨時間變化曲線趨向水平,趨于0。最后一周期平均沉降率小于0.04mm/d,建筑物建筑物沉降已趨于穩(wěn)定,建筑物未發(fā)現(xiàn)因不均勻沉降引起的上部結構反應,墻體裂縫非沉降變形裂縫。
該工程衛(wèi)生間隔斷為100 厚煤矸石空心磚,其余內墻為200厚煤矸石空心磚。設計內墻水泥砂漿涂料面做法為12mm 厚1:3水泥砂漿底,8mm 厚1:3 水泥砂漿面。
《抹灰砂漿技術規(guī)程》(JGJ/T 220—2010)規(guī)定:抹灰砂漿不宜比基體材料強度高出兩個及以上強度等級,對于無粘貼飾面磚的內墻,底層抹灰砂漿宜比基底材料低一個強度等級。內墻普通抹灰的平均厚度不宜大于20mm。抹灰應分層進行,水泥抹灰砂漿每層厚度宜為5~7mm,水泥石灰抹灰砂漿每層宜為7~9mm,并應待前一層達到六七成干后再涂抹后一層。
現(xiàn)場檢測時發(fā)現(xiàn),檢測的兩面填充墻抹灰均為一次性完成,抹灰砂漿抗壓強度均可達到強度等級M20,高出基體材料強度兩個以上強度等級。兩面填充墻抹灰砂漿厚度平均值均大于設計厚度20mm 及規(guī)程的要求。
綜上所述,檢測的兩面墻體裂縫主要由墻面抹灰砂漿的收縮變形引起,裂縫多為表面抹灰層裂縫。墻面抹灰砂漿強度較高,抹灰較厚,現(xiàn)場施工時未按規(guī)程及設計分層抹灰,抹灰砂漿有較大的收縮變形。當抹灰砂漿收縮應力大于其抗拉強度時就會形成裂縫。填充墻承受抹灰砂漿收縮所傳來的應力,當應力大于填充墻砌塊或者砌筑砂漿的抗拉強度時會在填充墻體上形成裂縫。門、窗洞口的角部等應力集中部位、長寬比或寬高比較大的細長墻體是裂縫形成的多發(fā)地。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建筑業(yè)的發(fā)展也是方興未艾,而框架結構和框架剪力墻結構則為最為常見的結構形式。兩種結構形式的填充墻體出現(xiàn)裂縫也成為最為常見的質量通病之一,已成為商品房質量糾紛、投訴的熱點問題。填充墻體雖不是建筑結構的主要受力構件,但墻體裂縫不僅對使用功能造成一定影響,也會對建筑工程的結構產(chǎn)生一定影響。因此,參建各方應對墻體裂縫有足夠的重視,施工時通過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控制,提升工程質量,以避免不必要的質量糾紛與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