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進秀
(青海仁濟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科,青海 西寧)
COPD 這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全球范圍內的流行性疾病之一,其中老年患者居多,吸煙、吸入粉塵、大氣污染等是其重要發(fā)病因素,臨床主要表現在于肺部進展性氣流受限,逐步加重,損傷通氣功能后就會引起呼吸衰竭,難以通過常規(guī)治療來改善病情[1]。針對合并存在呼吸衰竭的COPD 患者還需選擇治療措施來改善通氣功能,可選擇呼吸機輔助通氣,這其中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又是第一選擇[2]?,F就我院無創(chuàng)呼吸機正壓通氣治療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詳細的梳理和歸納,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6 年8 月至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的58 例合并重癥呼吸衰竭的COPD 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9 例。入組者符合相關標準,經CT、血氣分析、痰檢等,結合臨床癥狀,確診為COPD、重癥呼吸衰竭,知曉同意后簽署協議書。排除心肺功能障礙、語言障礙、精神疾病者。對照組:男女比例13:16;年齡45~78 歲,平均(52.2±3.1)歲;COPD 病程2~10 年,平均(5.1±0.6)年。觀察組:男女比例15:14;年齡43~79 歲,平均(52.7±3.3)歲;COPD 病程2~11 年,平均(5.2±0.4)年。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嚴密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給予濕化氣道、吸痰,給予體位護理、心理疏導和健康指導。觀察組采取整體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①治療前:先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其能盡可能多地了解無創(chuàng)呼吸機通氣治療知識,包括通氣治療目的和方法、注意事項等,也讓患者在建立了初步認知后能緩解內心的焦慮和疑慮。積極勸導患者要配合無創(chuàng)呼吸機通氣治療,并事先告知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適感,避免患者的誤會,維護護患關系良好。再以治療成功患者現身說法,介紹自身治療經驗,提高患者信心。鼓勵家屬及親戚朋友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協助患者遵醫(yī)囑用藥,也讓患者感到家人的溫暖。指導患者盡量嘗試適應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呼吸節(jié)律、掌握正確呼吸方法,還可使其學會自行連接、拆除呼吸機,在緊急情況下能自行拆除。加強患者心理調整和建設,加強外界環(huán)境護理,室內溫濕度保持適宜,讓患者盡可能舒適。
②治療中護理:開始通氣后,護理人員要積極鼓勵,增加良性刺激。遇到語言障礙者可用手勢、圖片等方式與其交流,并鼓勵家屬一起,充分利用探視時間,巧妙化解患者的擔憂和不良情緒,給予精神支持。嚴密觀察通氣中患者與呼吸機配合情況,警惕人機對抗、配合不協調的情況。教會患者正確呼吸、不說話,如有不適宜通過手勢來表達。維持氣道通暢、濕化,氣體濕化后進入氣道。通氣過程中要嚴密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及各臟器功能狀態(tài),警惕器官功能衰竭事件發(fā)生。為患者翻身拍背,鼓勵咳嗽、排痰。若需吸痰則要先詳細說明,在取得患者配合后進行吸痰,動作穩(wěn)定、輕柔,警惕發(fā)生缺氧,控制每次吸痰操作不超過15 s。讓患者主動練習肢體運動,避免臥床相關并發(fā)癥。飲食上加強營養(yǎng)攝入,多吃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少食多餐、合理搭配飲食。不能進食者腸內營養(yǎng)支持。無創(chuàng)呼吸機使用中還要密切關注面罩漏氣情況發(fā)生,必要時以海綿墊密封。口干時可適當飲水或使用加濕器。呼吸道分泌物要及時清理,以免氣道阻塞。口腔部因長時間佩戴面罩,也要警惕發(fā)生感染。患者進食后要以藥物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健康。治療過程中出現腹部不適、胃腸脹氣者要進行胃腸減壓或藥物治療,還要更換體位預防吸入性肺炎發(fā)生,更要注意預防交叉感染。
③治療后護理:患者因為呼吸機治療后對其存在依賴性,撤機后會對自身自主呼吸能力有所懷疑,表現出呼吸不適應,此時要嚴密觀察、進行心理指導,并繼續(xù)吸氧,鼓勵患者鍛煉呼吸肌功能。
④出院指導:出院后采取多種溝通方式進行隨訪,了解病情轉歸情況,及時叮囑患者復診。
觀察分析兩組血氣分析指標(SpO2、PaO2、PaCO2)、不良反應率(胃腸脹氣、壓瘡、分泌物滯留、口鼻紅腫、口干等)、護理滿意度。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和護理滿意度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和護理滿意度比較(±s)
組別 SpO2(%) PaO2(mmHg) PaCO2(mmHg)護理滿意度(分)觀察組 95.1±0.3 95.6±2.1 32.2±1.2 90.5±2.8對照組 91.6±1.6 91.5±1.3 45.6±1.8 86.7±1.9 t 11.5783 8.9396 33.3565 6.0476 P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n, %)
COPD 是呼吸內科疾病中的常見病癥,上呼吸道感染后氣流受限是其主要發(fā)病原因,使得氣管功能惡化,逐步影響呼吸而導致呼吸衰竭[3]。雖然COPD 明確誘因不明,但研究者認為與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吸入粉塵、環(huán)境因素等均有一定關系,患者胸悶、咳嗽、呼吸困難[4]。此時機械通氣可增加通氣量、改善血氧指標、恢復呼吸功能,是改善病情的關鍵。機械通氣分有創(chuàng)或無創(chuàng)兩種選擇,有創(chuàng)通氣下需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這對患者損傷大、并發(fā)癥多,所以無創(chuàng)通氣才是首選[5]。無創(chuàng)通氣下不僅改善通氣、還可預防肺泡萎縮、改善呼吸肌疲勞。無創(chuàng)通氣還具有操作簡便靈活、對患者損傷小、不影響正常飲食和語言功能等特點。
雖然無創(chuàng)呼吸機通氣有助于改善病情,但其操作精密,需要患者自身密切配合。部分患者對呼吸機通氣的認知極少,常常不配合,影響療效[6]。臨床護理中應及早采取整體性護理措施。整體護理這種新型模式的核心在于護理程序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在現代護理理論的指導下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協助醫(yī)生順利完成相關治療操作,確?;颊攉@得更好的預后。我院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COPD 合并重癥呼吸衰竭的過程中應用整體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自身能熟練掌握呼吸機使用方法,在呼吸機治療前后均積極參與,能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能及時監(jiān)測各項指標,能與患者及時有效的溝通,能安撫和改善患者的情緒,能規(guī)避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7]。護理人員關注患者身心狀態(tài)、所處環(huán)境等方面,綜合患者需求,開展護理工作。也有人說整體護理綜合了人體生理、心理、文化、社會、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最大化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和治療效果[8]。本組研究結果表明,整體護理下觀察組血氣分析指標要比對照組更優(yōu),且護理滿意度更高,不良反應率更低。
綜上所述,對于COPD 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來說,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是有效的,該過程中整體護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執(zhí)行每項護理操作過程中都遵循動作輕柔、技術精湛專業(yè)的原則,為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務,讓患者積極配合救護,可以更好低保障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的順利進行,又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