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yī)院 放射影像科,四川 遂寧 629000)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多發(fā)惡性腫瘤之一,它的發(fā)病率僅次于肺癌,目前在我國上以前列腺癌為例,該病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長年以來居高不下。在以往的診斷中,多采取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另外還有超聲檢測等;但是就準確率來看,離預期值仍有一定差距,并且此類診斷方式會給患者帶來不小的痛苦[1]。近年來,伴隨著磁共振檢查技術的不斷進步,動態(tài)增強核磁共振診斷鑒別已成為目前最流行的無創(chuàng)性檢查方法之一,極大地減少了患者檢查過程中的痛苦,以下將我院36例患者的檢查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選取12例無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12例患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12例患有前列腺癌的患者;其中無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男7例,女5例,年齡63-71歲,平均(67.19±2.36)歲;前列腺增生患者男6例,女6例,年齡64-72歲,平均(67.20±2.29)歲;前列腺癌患者男5例,女7例,年齡63-72歲,平均(67.23±2.41)歲。納入標準:所選患者皆已成年,有自主判斷能力;患者知情研究內容且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精神類疾病,存在嚴重的暴力傾向;患有語言功能障礙,難以交流;患有嚴重臟器類疾病,對結果可能造成影響。
1.2 方法。此次研究所用儀器選擇西門子Avanto 1.5T磁共振掃描儀。動態(tài)掃描采用快速梯度序列FE:TR=110 ms,TE=6.0 ms,掃描共持續(xù)19 s,其中中心層面為平掃T2WI圖像上顯現最為清晰的病灶,一共分為7層,層厚和層間距為6.0 mm;FOV:400-420 mm;ETL:1;矩陣:190×160。此次研究所采用的對比劑選擇為馬根維顯,診斷劑量為0.1 mmoL/kg,注射方式為肘前靜脈高壓推注,速率控制在2 mL/s,時間控制在7 s左右。在診斷結束后由兩位影像學專家進行閱片,閱片方式采取盲法,對病灶位置、信號、范圍等做詳細評價,最后將專家給出的結果與實際病癥做對比,評價診斷的準確性。
無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者診斷時信號緩慢上升至300s到達峰值(0.93-1.01),隨后呈逐漸下降;患者前列腺增生患者至240 s時達到峰值(1.49-1.69);前列腺癌患者在60 s時出現強化,信號強度為1.29-1.49,隨后緩慢下降,見表1。
表1 動態(tài)增強信號強度對比
前列腺癌屬于男性十分常見的一項惡性腫瘤,該病在臨床中的發(fā)病率極高,并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對于廣大男性患者而言,深受其影響,對于身心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為了提供及早治療,對于前列腺癌而言,需要進行早期診斷,但是很多前列腺癌早期癥狀不具有典型性,因此容易與前列腺增生混淆,而這兩種疾病的治療方式完全不同,因此一旦將前列腺癌誤診為前列腺增生,容易使患者錯過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致使癌細胞發(fā)生轉移和擴散,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梢姡瑴蚀_的診斷對于前列腺癌的治療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為后續(xù)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在當前前列腺癌的診斷中,影像學技術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項措施,而不同的影像學技術在診斷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近年來各項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診斷準確率方面得到很大提升,例如CT檢測隨著螺旋CT的發(fā)展,使得圖像清晰度逐漸提升,不過CT檢查時同樣可能出現為影的,對診斷結果造成一定干擾。隨著核磁共振的進一步推廣,該技術在診斷前列腺癌過程中可以更為清晰地觀察出病變組織,相較于CT檢查來說,核磁共振掃描時對于軟組織的分辨顯然更高。
本次研究通過對信號強度值的測量,能夠較為直接地描述出正常周圍帶增生與癌之間的強化方式,在通過觀察信號強度曲線時可以清晰地看出,前列腺癌患者診斷中所顯示的曲線強度峰值到來較早,一般在藥物注射結束60s前后出現;與之相比較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曲線強度則到來較晚,大約在注射藥物后240 s前后,將兩者進行平行對比時可見差異性較為明顯[2]。綜上可以發(fā)現,前列腺癌患者在診斷中所顯示的曲線峰值多出現在早期,但是在觀察正常周圍帶時未發(fā)現特別明顯的峰值,曲線較為平滑,總整體數軸空間的呈像來看,呈現出緩慢的增長趨勢[3]。在本文中共對比了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正常人群三種類型,均發(fā)現強化方式與血供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例如正常人群診斷中發(fā)現周圍帶微小血管密度值相比于其他兩種處于低水平狀態(tài)[4]。前列腺癌則在早期就已達到峰值狀態(tài),影響因素包括微血管密度值處于較高水平,還有其不良的血管壁構筑以及通透性增加等原因[5]。
多項研究表明,動態(tài)強化有以下幾方面,優(yōu)點:在對腫瘤進行診斷時所顯示的特異度較高,并且可以十分清晰地顯示出微小病灶范圍、形態(tài)等,另外良好地區(qū)分薄膜侵犯也是十分具有標志性的優(yōu)勢之一,這有利于在早期強化中能夠及早發(fā)現低信號病灶等[6-8]。最后在腫瘤顯示方面所表現出的邊界更為清晰;還有研究表明,在聯合脂肪抑制的基礎上,采用直腸腺圈能夠最大程度上提升動態(tài)強化準確性。
除此之外還能從研究中反映出,當患者在診斷時存在炎癥、傷口未愈合等狀況時,診斷圖像周圍帶會出現低信號結果;若出現這樣的狀況時應提前與患者溝通,詢問診斷部位是否有傷病,否則未深入了解,容易診斷出假陽性,但通過動態(tài)增強可將早期腫瘤與其他類型的良性腫瘤作甄別。由此可見,對于前列腺癌的診斷中,采取動態(tài)強化的方式可提高診斷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