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艷,靳蓉,蘇守碩,王菲,李悅,劉燕
(貴陽市婦幼保健院/貴陽市兒童醫(yī)院 呼吸科,貴州 貴陽 550002)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是兒童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嚴重威脅兒童健康,并給患兒家庭及社會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負擔。且據(jù)WHO統(tǒng)計,發(fā)展中國家兒童肺炎的發(fā)病率比發(fā)達國家高l0倍。病毒是引起兒童肺炎的主要病原,2歲以下病毒性肺炎占86%,5歲以上占3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流感病毒(influenzavirus,IF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鼻病毒(rhinovirus,RV)及腺病毒(adenovirus,AdV)等是引起兒童ALRTI的常見病毒病原[1]。本次研究選擇于我院呼吸科住院的2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鼻咽分泌物進行收集,通過直接免疫熒光法對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抗原進行檢測,并對檢測結(jié)果進行分析,現(xiàn)將報道示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前來本院接受診療的2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齡28天至14歲,平均(7.03±1.24)歲。入選患者中,急性肺炎42例,急性支氣管炎78例,急性毛細支氣管炎80例。本次研究患兒家屬已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已獲得院內(nèi)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主要通過直接免疫熒光法對病毒抗原進行檢測,檢測的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抗原主要包括RSV、IFV、PIV1、PIV2、PIV3、RV、Adv共7種病毒抗原。檢測方法如下:將一次性塑料導管經(jīng)患者鼻腔插入,插入深度達7 cm左右直達咽部,然后將鼻咽分泌物吸取出,并使用2 mL濃度為0.9%的無菌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沖洗導管,將標本取出之后馬上送檢。檢測步驟為:將標本置入到離心管之中,并保持均勻狀態(tài),以1000 r/min完成離心操作,時間為10 min,將上部清液去除,向沉淀物之中擠入PBS,劑量為2 mL,然歐再以1000 r/min完成離心操作,時間仍設定為10 min,然后再將上清液去除,將0.5 mL PBS加入到沉淀物之中,對其充分混勻,然后取出25 mL置于多孔載玻片進行風干,完成風干之后使用冷丙酮將其固定5 min,之后使用試劑盒7中熒光標記單克隆抗體分別向標本上滴加,在37℃環(huán)境下孵育30 min,進行3次PBS洗片,風干之后進行封片鏡檢。通過熒光顯微鏡進行讀片,若一孔涂片含有的細胞個數(shù)≥100個,則可以認為該涂片能夠應用到檢測結(jié)果評價之中,若出現(xiàn)的完整細胞≥2個,且細胞之中存在蘋果綠熒光,則可判定為陽性[2]。
1.3 統(tǒng)計學分析。以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將()代表計量資料,經(jīng)t檢驗,將%代表計數(shù)資料,經(jīng)χ2檢驗,差異明顯時,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本組標本病毒抗原檢測結(jié)果。200份標本中,病毒抗原陽性檢出率 48.5%(97/200),在7種病毒抗原中,以RSV陽性率檢出率最高,其次為RV,兩者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三種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抗原檢測結(jié)果。毛細支氣管炎病毒抗原陽性檢出率高于其他兩種疾病,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本組標本病毒抗原檢測陽性結(jié)果(n,%)
表2 三種疾病病毒抗原檢測結(jié)果(n,%)
直接免疫熒光法是當前呼吸道感染病毒抗原檢測的一種廉價、快速、高效的方法,目前,此方法已在臨床檢測中推廣應用。通過此方法能夠?qū)Σ《究乖M行準確檢測,可于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發(fā)病初期階段便能夠進行明確的指導。而從當前該疾病用藥方面,濫用抗生素現(xiàn)象比較普遍,若未能夠找出病毒抗原從而對患兒實施針對性治療,則患兒在用藥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病毒耐藥性,從而降低治療效果,甚至不能夠發(fā)揮藥物效用[3]。因此,需要對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抗原進行準確檢測,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目前,雖然直接免疫熒光法得以在呼吸道疾病檢測之中得到普遍應用,但該方法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在使用這種方法進行篩查的過程中,通常會存在4%-8%的染色具有非特異性,從而容易出現(xiàn)誤診的情況,對于該缺陷,閱片醫(yī)務人員的工作經(jīng)驗顯得非常重要,閱片醫(yī)務人員可通過自身豐富的經(jīng)驗來對特異性和非特異性之間做出區(qū)分。
呼吸道病毒主要指的是侵犯呼吸道而引發(fā)呼吸系統(tǒng)以及呼吸系統(tǒng)外組織器官病變的一類病毒。在呼吸道病毒抗原中,以RSV、IFV、PIV1、PIV2、PIV3、RV、Adv這7種抗原最為常見。在這7種病毒抗原之中,RSV屬于最為常見的一種抗原,其能夠造成間質(zhì)性肺炎,也能夠造成毛細支氣管炎,其病毒感染的潛伏期一般在2-8 d,大多數(shù)情況下,其潛伏期通常在4-6 d,其產(chǎn)生的癥狀一般比較輕,單純感染病例一般會在6-10 d便可自行恢復[4],通過X線檢查,其產(chǎn)生的陰影一般會在2-3周時間范圍內(nèi)消失,若未能夠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將會容易造成繼發(fā)感染,并再度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因為患兒的呼吸道局部與成人相比缺乏IgA抗體,因此此類人群對RSV比較易感[5]。通過本次研究顯示,病毒抗原陽性檢出率為48.5%,其中單一陽性檢出率最高的是RSV(40.21%),其次為RV(24.74%),RSV能夠引發(fā)病毒性肺炎以及毛細支氣管炎,病毒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2-8 d,如果未能夠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容易繼發(fā)感染,并再次出現(xiàn)發(fā)熱,而因兒童呼吸道局部缺乏IgA抗體,故比較容易感染RSV[6]。此外,本次研究提示,在三種急性下呼吸感染病例中,以急性毛細支氣管炎的病毒陽性檢出率最高(77.5%),這與國內(nèi)相關報道研究結(jié)果一致,可見,RSV是毛細支氣管炎最常見的病毒病原,針對這一檢測結(jié)果,需要臨床醫(yī)師指導患兒家屬積極配合做好預防工作,尤其是對一般治療進行重視,注意對患兒隔離,并做好其他病毒感染的預防工作。
綜上所述,經(jīng)檢測分析,本地區(qū)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抗原主要為RSV,其次為RV,臨床用藥治療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各病原體進行合理用藥,并且相關單位還應該加強防控工作,對一般治療特別重視,一旦出現(xiàn)感染病例,應該重視采取隔離措施,著重預防激發(fā)細菌感染以及其他類型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