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 阜新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阜新市婦產(chǎn)醫(yī)院 , 遼寧 阜新 123000 )
老年患者接受骨科下肢手術后,其術后康復進程較為緩慢,容易受到各類并發(fā)癥的困擾。老年骨科下肢手術患者術后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表現(xiàn)精神紊亂、記憶力減退,影響其遵醫(yī)行為,對于術后康復治療工作形成干擾和妨礙。為了有效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需要了解損害患者認知功能的相關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1]。在老年患者的骨科下肢手術治療期間,麻醉是影響其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重要因素。手術治療期間,在麻醉藥物的作用下,能夠讓患者完全喪失意識和感覺,確保手術安全、順利的進行。而在術后恢復期間,麻醉效果逐漸消退,患者的意識和感覺逐漸恢復,但是在短期內(nèi),患者仍會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導致其康復進程的延遲。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合理尋找麻醉方式、方法,加快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的困擾,對于患者的術后康復的有著積極的影響[2]。本研究探討了94例老年骨科患者接受下肢手術期間的麻醉方法,觀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應用療效,結合患者的術后短期認知功能進行評價,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2018年3月-2019年2月,94例老年骨科患者于我院接受下肢手術治療,行硬膜外麻醉(觀察組47例)和全身麻醉(對照組47例)。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9/18,年齡范圍為60-76歲,平均年齡(65.78±4.15)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30/17,年齡范圍為61-78歲,平均年齡(64.92±4.39)歲。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觀察組患者接受骨科下肢手術治療期間,實施硬膜外麻醉?;颊呷?cè)臥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完成穿刺后,經(jīng)硬膜外間隙,注射2%濃度利多卡因(上海朝暉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52)3ml。給藥后5分鐘,持續(xù)觀察患者的表現(xiàn),確認無不良反應發(fā)生,并對麻醉平面進行測定,根據(jù)手術治療的實際需要,考慮到患者的個體情況,適當予以調(diào)控。給予0.5%濃度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666)。根據(jù)麻醉平面,控制藥用劑量。對照組接受骨科下肢手術治療期間,實施全身麻醉。在麻醉誘導階段,給予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69)0.15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256)0.4μg/kg+丙泊酚(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4457)1.5mg/kg,靜脈泵注給藥。連接呼吸機后,行機械通氣。在麻醉維持期間,持續(xù)靜脈泵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8)4μg/kg·h+丙泊酚5mg/kg·h。手術麻醉及術后麻醉恢復期間,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心率變化情況。在麻醉前、麻醉后6小時、麻醉后12小時以及麻醉后24小時,評價患者術前、術后的認知功能,對比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應用效果。
5 結果
5.1 2組患者在麻醉期間的認知功能變化對比:在觀察組中,患者麻醉前、麻醉后6小時、麻醉后12小時以及麻醉后24小時的MMSE評分為(28.42±0.68)分、(24.05±0.65)分、(26.59±0.52)分以及(27.11±0.56)分。在對照組中,患者麻醉前、麻醉后6小時、麻醉后12小時以及麻醉后24小時的MMSE評分為(28.37±0.71)分、(23.18±0.42)分、(24.71±0.48)分以及(25.06±0.53)分。
5.2 2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觀察組中,2.13%(1/47)的患者發(fā)生風險事件。對照組中,17.02%(8/47)的患者發(fā)生風險事件,對比差異顯著(x2=4.424,P<0.05)
老年骨科下肢手術患者的麻醉環(huán)節(jié),需要兼顧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保障手術安全的同時,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該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加強對麻醉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和控制,合理選用麻醉方法和麻醉藥物,并以術后快速康復為目標,強化護理用藥和康復治療的管理[3]。根據(jù)不同麻醉方式對于老年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并具體了解其影響機制,然后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應用更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的骨科下肢手術中,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4]。
全身麻醉是一種常用的麻醉方式,經(jīng)由呼吸道或靜脈給藥,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產(chǎn)生強效的抑制作用,患者完全失去感覺和意識,消除手術創(chuàng)傷引起的痛感,確保手術安全、順利的進行。完成手術治療后,麻醉藥物可以通過人體代謝排出。全身麻醉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顯著,可以充分保障手術治療的安全,但是患者術后易產(chǎn)生認知功能障礙[5]。由于麻醉藥物用量較高,在術后麻醉恢復期間,患者機體仍存在殘留的麻醉藥物,持續(xù)阻滯中樞神經(jīng),并對患者的認知功能產(chǎn)生抑制作用,延緩其術后康復[6]。硬膜外麻醉則是一種局部麻醉方法,經(jīng)腰椎部位穿刺后輸注麻醉藥物,用于骶骨阻滯,藥物作用于脊髓感覺運動神經(jīng),使患者手術部位的感覺消失,對于患者中樞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較小,能夠更好的維護患者的認知功能[7]。與此同時,在硬膜外麻醉期間,可以有效減少麻醉藥物的用量,進而減輕藥物副作用,維持大腦血液流動和新陳代謝的正常與穩(wěn)定,有助于認知功能的恢復[8]。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過硬膜外麻醉(觀察組)和全身麻醉(對照組)后,2組患者的認知功能MMSE評分均出現(xiàn)下降的情況。而在麻醉后6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2組患者的認知功能MMSE評分逐漸提升。相比之下,觀察組患者麻醉后6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的認知功能MMSE評分均高于同期對照組,充分說明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下肢手術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更小。
綜上所述,在老年骨科下肢手術中,為了更好的保護患者認知功能,應選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能夠有效減輕認知功能障礙,有助于促進患者的術后快速、良好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