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丹霞,黃 芬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60)
牙周炎多采取牙齒潔治術治療,有較好的臨床療效。為確保臨床療效,同時輔以全面、優(yōu)質護理服務有積極臨床價值[1]。本次研究即探究綜合性護理干預應用于牙齒潔治術牙周炎病患中的臨床措施及效果。
擇取于本院行牙齒潔治術的牙周炎280例患者進行研究,病患納入時間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納入標準:(1)符合牙周炎診斷標準;(2)近3個月內未行牙周治療;(3)近1個月內未行抗生素治療;(4)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80例行牙齒潔治術的牙周炎患者根據(jù)護理內容不同分組為參照組、研究組。參照組140例病患中男、女例數(shù)之比為76:64,其年齡在35歲~72歲間,年齡均值為(46.36±7.12)歲;研究組140例病患中男、女例數(shù)之比為77:63,其年齡在36歲~73歲間,年齡均值為(46.61±7.11)歲。兩組行牙齒潔治術牙周炎患者各基線資料經(jīng)分析、對比可知無明顯差異(P>0.05)。
針對所納入的280例行牙齒潔治術的牙周炎患者,均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即介紹牙周炎及牙齒潔治術相關知識,指導病患如何配合以及術后如何自我護理。
研究組則在常規(guī)組措施基礎上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為:(1)全程心理干預。病患因牙周炎發(fā)作,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牙齒疼痛,而長期疼痛會致使病患情緒不安、焦躁,影響其手術治療依從性及術后效果。為此,需全程密切關注病患情緒,并給予安慰、鼓勵,提升其治療信心。(2)全程宣教。普及牙周炎疾病健康知識同時,需為病患耐心解釋牙齒潔治術的意義、預期效果及注意事項,通過提升病患健康知識掌握度提高其依從性。(3)牙齒潔治術干預。行牙齒潔治術過程中,指導病患取正確體位,及時清理其口腔內血液、唾液,實時詢問病患舒適度以作及時調整護理內容。(4)飲食調整。指導病患術后行溫涼飲食,以促牙齦修復。并囑咐病患術后3個月內忌食生冷或過硬食物。(5)口腔干預。舒服病患術后以溫鹽水收口,并指導病患正確刷牙時間、方式。(6)感染預防。為避免感染情況發(fā)生,行手術治療過程中要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要求,術后給予適當抗生素,并做好口腔自我護理。
對兩組行牙齒潔治術牙周炎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價、對比,評估標準為:(1)顯效:干預后病患疾病癥狀完全消失,術后未見牙齒松動,其咀嚼功能恢復正常;(2)有效:病患疾病癥狀明顯改善,牙齒略有松動但不影響咀嚼;(3)無效:干預后,病患不符合以上顯效、有效情況。護理總滿意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兩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問卷總分為100分,分為不滿意(得分低于60分)、比較滿意(60分~79分)、滿意(得分為80分或以上),護理總滿意率=(滿意例數(shù)+比較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采用軟件SPSS20.0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行x2檢驗比較。P<0.05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研究組140例牙齒潔治術牙周炎患者護理顯效、有效、無效例數(shù)分別為69、65、6,護理總有效率為95.71%(134/140);參照組患者護理顯效、有效、無效例數(shù)分別為55、60、25,護理總有效率為82.14%(115/140)。組間比較其護理總有效率可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140例牙齒潔治術牙周炎患者護理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例數(shù)分別為61、74、5,護理總滿意率為96.43%(135/140);參照組患者護理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例數(shù)分別為58、63、19,護理總滿意率為86.43%(121/140)。組間比較其護理總滿意率可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牙周炎多因口腔牙齦類桿菌或螺旋體等大量繁殖,致使病患口腔內環(huán)境變化,而隨著疾病發(fā)展,會惡化為牙齦炎,甚至導致牙齒脫落。臨床采取牙齒潔治術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為確保臨床療效,需同時輔以全面、優(yōu)質護理服務[2-3]。
對牙齒潔治術牙周炎病患施行綜合性護理干預,通過全程宣教、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病患的疾病認知度、臨床配合度、情緒狀態(tài)。同時施行飲食調整、口腔干預、感染預防以提升整體護理效果[4]。結果數(shù)據(jù)顯示,研究組病患護理總有效率95.71%顯著高于參照組82.14%,護理總滿意率96.43%顯著高于參照組86.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行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牙齒潔治術牙周炎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