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斯淇 劉 靜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由于本次疫情的影響,全國各地的學前教育機構都推遲了開學計劃,從家庭教育角度看,則可能成為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最多的一段時間。疫情發(fā)生以來,我們必須認識到的一點是:不光是成年人,更多的孩子們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那么疫情期間應該如何進行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家庭教育環(huán)境呢?
面對疫情肆虐的今天,我們幾乎都是終日足不出戶來對抗病毒的侵擾,這種約束不光讓很多成年人人心惶惶,也讓孩子們感受到人類對病毒的懼怕。在這場與病毒抗爭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身為孩子的他們不是旁觀者,而是這場災難的經(jīng)歷者和見證者。[1]但是很多家長并沒有把握這一教育契機,忽視了引導幼兒不斷感受生命狀態(tài)的美好,從而學會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我國著名的特級校長李鎮(zhèn)西曾經(jīng)說:“學校教育確實很重要,但無論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睂W校教育是很重要,這一點我們都無法否認,但家庭教育才是第一重要的。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這段時間里,很多孩子由于家長的嚴禁外出而天天窩在家里作息時間沒有規(guī)律,晝夜顛倒;孩子們玩電子產(chǎn)品的時間過長;還有思念幼兒園里的小伙伴等問題。這不僅會影響孩子們的身體健康,也會讓孩子們的內(nèi)心更加焦躁。[2]這段時間何嘗不是一個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的契機呢?家長應該重視此次契機,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一直以來,自我管理教育都是我國家庭教育的薄弱點,自我時間管理則更為缺失,家庭里僅有的自我管理教育也主要是以家長的苦口婆心式說教為主,不容易引起孩子的重視。自我管理教育有著深刻的實踐性、體驗性的特征,家長應該在孩子的自我管理教育上足夠重視,引導孩子規(guī)律的生活和學習。
特殊時期,足不出戶的生活打破了我們的作息規(guī)律,更影響了幼兒的一日生活。幼兒的性格特征是活潑好動,所以連著兩三個月足不出戶在室內(nèi)活動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這使很多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會出現(xiàn)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3]缺少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多家長常常因為陪伴方法不當而讓親子關系疏離。一場疫情,不僅僅讓孩子的假期變的這么長,也讓家長心煩焦慮,隨著與孩子在家里共處的時間增多,親子矛盾和沖突可能也會逐步增加。家長可以多給孩子一些獨處的空間,[4]并且家長要一步步的尊重他們對獨立和獨處的需求,更應該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段時間感到心煩氣躁的不僅僅是成人孩子也有同樣感受,所以面對當前的形勢,作為學前兒童家長更加需要理解和信任孩子,根據(jù)孩子的狀態(tài)盡量多一些商量和鼓勵,少一些說教和嘮叨。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打破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學校、幼兒園也未能如期開學。幼兒園與家長的鏈接不像以往那么緊密,大部分幼兒園不了解家長的需求,也沒有關注家長因延長假期在家?guī)薜慕箲]和煩惱,更不清楚可以為家長提供哪些支持和幫助。
一些幼兒園開展線上活動,一開始家長們應該是蠻熱忱和積極參與的,因為一些家長已經(jīng)開始正式上班,雖然不出門也得在家辦公,可是因每日有打卡任務的要求,參與的熱情難免會日漸消退[5]。幼兒園的初衷一定是好的,老師們?yōu)榱虽浿埔曨l,也花了不少心思和功夫,但是,反觀幼兒園自己這些不是家長和孩子們所需要的。
更重要的是建立家園之間的有效的聯(lián)系,家園溝通是建立和諧家園關系的重要方式之一,疫情期教師無法與孩子、家長直接互動,一部分幼兒園不能及時了解孩子近況并給予孩子更好的成長支持。還有一部分幼兒園開展家長溝通工作前不了解家長的需求是什么。事先缺乏周密的準備,即使了解了家長需求也難以向他們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由于缺乏反饋,家園合作的溝通效果大打折扣。
誰都不希望與災難相遇,而實踐證明,災難也是機遇。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6]用自己的行動去體現(xiàn)什么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用自己的人生去詮釋什么是道德、良知、信仰。比如,家長是否遵守政府關于防疫的有關規(guī)定?是否出門戴口罩?是否能夠主動的向上申報途徑哪些城市或者已經(jīng)乘坐了哪些公共交通工具?當需要成年人前往抗擊疫情一線去支援的時候,家長又是否做到了主動報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孩子喜歡模仿的榜樣,父母教育孩子最為重要的使命就是以身作則,告訴孩子要洗手不如天天自己先洗手;告訴孩子如果出門必須安全完整的佩戴好醫(yī)用口罩,則當自己出門的時候也一定要戴好醫(yī)用口罩;告訴孩子們疫情發(fā)生的時候要好好待在家別總出去玩,自己也要在家里多陪一陪孩子。除此之外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的對話,幫助孩子認識我國處理重大危機的優(yōu)勢,增強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上的自信。在當前形勢下,家長還可以借助各種新媒體手段獲得課程資源讓孩子嘗試自學,有必要時及時引導解惑,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這是一場最值得孩子學習的“大課”,所有人都參與其中,堪稱巨型的社會實踐課。[7]當前全民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戰(zhàn)斗正在持續(xù)進行,整個社會共同捍衛(wèi)生命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生命的損失。面對孩子的疑問,家長應該坦誠地告訴孩子當前的疫情形勢,讓孩子明白人類對病毒、對自然的認識還有很多未知,有待進一步探索。
在楊琴、朱永新等學者看來,尤其是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們在疫情防控中也是主力軍。受疫情影響,無論是誰情緒都難免會出現(xiàn)波動,所以心理健康問題同樣不能忽視。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疫情發(fā)生后,反而是孩子們心態(tài)非常健康,他們對有效防控疫情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8]孩子們也可以理解病毒、生病這些醫(yī)學簡單概念,孩子們可以學習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面對疫情并理解成年人的各種決定[9]。
疫情下,不管是通過網(wǎng)絡進行云教育教學,還是更加重視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每一個身邊的點滴小事都能成為課堂。[10]利用好這些教育機會,不僅能讓孩子掌握更多知識、收獲更多認知和體驗更多情感,對老師和家長來說同樣也是一種進步和成長。家長們應該明白,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不存在假期,家庭教育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孩子之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家庭教育的差異,家長積極的關注,才是孩子主動自律的基礎。
我們都知道半個多世紀前,參與血吸蟲病防治的袁鴻昌教授說過一句話,“流行病的防治,既要有高效動員的人民戰(zhàn)爭,又要有科研醫(yī)護工作者的躬身犧牲。”的確,在與其他任何災難相比,公共衛(wèi)生危機對每個成年人的影響都是更加顯而易見的,而學前兒童所受到的沖擊和對于整個人生的影響,將會更加非同小可。透過這次疫情,我們能了解到學前教育不是僅僅發(fā)生在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更能夠發(fā)生在每個家庭中,能夠時刻發(fā)生在每位家長與孩子的身邊。把握好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時機,讓家庭教育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