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余華的小說《活著》是一部具有非常深刻意義的小說,其通過各種豐富的敘事策略,展現(xiàn)出小說主人公徐福貴對于人生當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坎坷的蕩然與面對,其中人物的情感與命運之間激烈的碰撞,以及在這種碰撞過程中人格的升華與變化,也是這部小說所探索的主題。在余華這部小說里面采取了更加精準的敘事語言,以及通過多元化的敘事角度,包括在敘事過程中帶有節(jié)奏性的特點,這些都是余華在創(chuàng)作《活著》的過程中所運用的一些敘事策略,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把平時樸素的語言運用到對于人生與命運等重大話題的討論中,從而展現(xiàn)出這部小說獨特的藝術張力。
關鍵詞:余華;《活著》;敘事策略
作者簡介:王娟(1981.8-),女,陜西西安人,本科,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戲劇、電影、文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2-0-03
余華的《活著》是其比較著名的代表作品,超越了很多余華傳統(tǒng)的作品。余華在創(chuàng)作《活著》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稱之為對當事文學領域的一些經(jīng)典,其構(gòu)思的巧妙以及在敘事策略上面的精心布局,這些都為這部文學作品奠定了良好基礎。在余華《活著》的這部作品里面,其深刻地剖析了當代對于悲傷以及各種憂郁的情緒的表達,但是作品雖然是關于死亡的悲傷故事,但是卻告訴人們必須堅強地活下去,這也是對于命運的一種抵抗,在敘事策略上也展現(xiàn)了非常獨特的藝術風格。因此剖析余華《活著》的敘事策略,將有助于我們對余華的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深入思考,同時也對《活著》這部作品進行深入的解讀,從而進一步地對余華在創(chuàng)作這部故事的過程中,如何運用各種敘事策略優(yōu)化敘事過程當中的各種細節(jié)有非常大的幫助。
一、余華《活著》的敘事者雙重特色
各種不同的敘事類文學創(chuàng)作都涉及到兩個不同的元素,一個是故事相對比較完整,另一個則是故事的敘述者,這兩種特征也是任何敘事類的小說和其他類的文學作品或者藝術之間最基礎的區(qū)別。在余華《活著》這一部作品里面,其對敘事者的安排極為巧妙,余華對于小說當中敘事者設置了雙重聲調(diào),這也是其敘事策略當中最為典型的部分。
《活著》這一部作品主要是描繪了關于死亡的悲傷故事,但是故事卻希望表達對生命的堅強與執(zhí)著,以及對命運的挑戰(zhàn)等,無論命運如何殘酷,都要學會正常的面對,而且能夠樂觀繼續(xù)生活。在《活著》這一部小說當中,作者余華將人物的自身特色充分的挖掘出來,而且這也是余華長期寫作所積累出來的各種經(jīng)驗,包括融合了新時期對于故事創(chuàng)作的各種需求,以及對這部作品所提出來的要求。余華在《活著》這一部作品里面摒棄了傳統(tǒng)敘述方面的一些優(yōu)勢模式,重點是讓故事當中的各種人物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因此,在敘事語言方面并不側(cè)重于采取文學性的語言,而是朝著口語化的方向進行表達。這種人物的生活經(jīng)歷和地位方面互相結(jié)合的口語化表達,在余華這一步《活著》當中有著非常鮮明的表現(xiàn),從而展現(xiàn)出自由的敘事語言風格。通過這種方式,余華對整部作品都營造出非常豐富的情感碰撞,從而讓其表達與敘述的過程當中更加栩栩如生。
大部分小說的傳統(tǒng)寫作方式主要還是采取全知的敘事角度,也就是敘述者的角度,對整個故事都有著全面的了解,所有的細節(jié)幾乎都能夠囊括其中,這樣的一種敘事風格,敘事者能夠無一例外地掌握到所有事件,而且敘事者還可以把這種道德上面的評判,包括各種各樣的想法,都非常清晰地傳遞給各種讀者。但是在余華這部《活著》之中,卻匠心獨運地安排了兩個續(xù)世者,也就是第一個故事的敘事者以第一人稱展現(xiàn);第二個故事的敘事者則是以主人公也就是徐福貴來展現(xiàn)。在這兩個不同的故事之中,整個故事的敘事風格也出現(xiàn)了更多的變化,對于事件的看法和評論,也是基于這兩種不同的角色進行敘述,從而在敘述的過程中展現(xiàn)了多元化的特色。兩個不同的敘述者也分別承擔著各自的敘述任務,從而把這種獨特的故事能夠以更為鮮明的方式展現(xiàn)。
由于敘述的人員在設置方面出現(xiàn)了多元化的特色,兩個完全不同的敘述角色能夠互相進行交替和轉(zhuǎn)換,從而讓故事能夠從過去與以前之間不斷的變化能夠切換時間和空間的界限,這樣小說的主人公也就是徐福貴,其所經(jīng)歷的這些不同的命運坎坷在時間和空間的轉(zhuǎn)換之下能夠不那么痛苦或者悲傷,同時作品里面又展現(xiàn)出多元化的對話方式,從而讓整個余華的作品里面敘事的風格更具備張力,而且對敘述的空間也是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在藝術效果方面也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特色。
二、余華《活著》帶有節(jié)奏感的敘述特色
在小說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敘述的特色首先就體現(xiàn)為敘述的時間,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敘述要素。因為敘述的時間必然會影響到整個小說作品里面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特別是小說里面的故事布局以及內(nèi)在的設置是否能夠合理化,通常而言在故事情節(jié)的設置方面比較精短,但是敘述的時間跨度相對比較大的情況下,節(jié)奏會相對比較緩慢,但是故事情節(jié)相對比較長,但是敘述的時間會比較短,那么敘述的節(jié)奏也會呈現(xiàn)出更快的特點。作家一般而言會配合使用一些場景,或者有必要性的省略一部分的內(nèi)容進行敘述,從而讓整部作品在敘述的過程中更加科學,也更帶有深刻的藝術性。
余華的這部《活著》當中,運用了不同的敘事風格與方法,從而讓整部作品當中帶有一種非常深刻的敘事特色,也就使節(jié)奏感比較鮮明。在余華《活著》這部小說里面,故事的情節(jié)是從舊有的中國社會到全國解放之后的新社會,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的滄桑與變化,在時間的跳躍性上面會相對比較強,在這樣的一段歷史里面所發(fā)生的事情也更加豐富,歷史的背景相對沉重,但是卻有著更加多元化的敘事空間。余華在這部小說當中有意識地讓一些沉重的歷史事件成為敘事者敘事空間與節(jié)奏的推動力,比如國共之間的戰(zhàn)爭或者新社會所開展的土地革命,乃至于一些公社化過程中大鍋飯的現(xiàn)象等,這些都是故事的主人公所生活的一些生活的大背景,而在這些生活的社會背景之下,徐福貴也就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經(jīng)歷著其命運當中的坎坷與變化?!痘钪愤@一部小說里面其實也是為我們講述了人物與人物之間復雜的感情,這種復雜的感情更多是傾向于友情,友情感人至深,有著非常豐富和深刻的意蘊,彼此之間也有著互相的感激與仇恨,這種恩仇疊加的背景又讓這些敘事的特色與節(jié)奏更加多元化。在這種故事背景里面,彼此之間互相的聯(lián)系在一起無法將對方拋棄,但是人物與人物之間又無法完全責怪對方。在《活著》這部小說里面小說的人物往往都是一同面對著命運的坎坷與變化,但是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又一起化為泥土和雨水,其實也不過就是人生命運的變化,在感知這個世界的過程中,活下去是每個人的愿望,而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變化卻是活下去最大的理由。當然余華通過《活著》這一部小說也表達了如何去面對人生當中的各種挫折,包括深重的苦難等。在這部作品里面,余華從道序到重新插敘等多種完全不同的敘事手法,都運用到整部作品里面,讓整部小說能夠帶有時間上的交錯感,一切變化的時間與眼前的時間互相之間變化與交替,從而讓時間與空間的交錯,把人物的這種感情進一步升華。
對于文學作品在敘事的時間和速度方面,敘事者在個人的觀點運用的比較多,同時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放出了更多的自由信號。在創(chuàng)作作品的過程中,時間在推進的速度上與小說的整體布局密切相關,構(gòu)成了整部小說故事敘述節(jié)奏感,是每一個作家在打造一些經(jīng)典的作品過程中,必須要深入地考慮和掌握好的一些節(jié)奏。這一種道理也十分的簡單,因為在時間的安排上面,如果沒有快速的推進,那么情感或者故事的情節(jié)就無法起到互相變化的效果,整部小說也就顯得沒有趣味性。而從另外一個方面,如果沒有緩慢地進行敘述,再應該投入更多的筆墨的部分,喪失了對這種細節(jié)的刻畫,那么整部故事的情節(jié)就無法生動地展現(xiàn)出飽滿與張力。因此在整部小說的控制上,余華對于《活著》這部小說還是非常重視,尤其是在時間的安排上面十分注重這種節(jié)奏感的安排,從而以恰到好處的方式展現(xiàn)出節(jié)奏和速度,讓整部小說都具有更加豐富的生命力。
三、余華《活著》運用的敘事語言精準性
在余華的這部《活著》之中,余華所采取的敘事語言風格比較樸素,這種樸素的語言直接表達了一些觀點,這是余華豐富的敘事語言經(jīng)驗所積累下來的特點。通過這種更為樸素和厚重的語言,讓作品當中帶有感染力的部分深入的增強下去,從而讓創(chuàng)作的效果更加明顯。余華在《活著》之中所采用的這些敘事語言風格,其實與余華傳統(tǒng)的作品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余華在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往往是比較重視用更為敏感或者比較尖銳的語言進行描述,但是正是這種對于語言過于敏感或者尖銳,無法把這種深重的主題展現(xiàn)出來。因此,在《活著》這部小說里面,余華放棄了這種傳統(tǒng)的語言風格,而是采取了更加生動的手法,這種把敘述主體進行壓制的方式,讓敘述出來的內(nèi)容更加全面地展現(xiàn)出來。在這一部小說當中,已經(jīng)很難看到余華當時比較流行的一些小說語言風格,其語言敘述的風格,不像過去的作品那樣充滿著一些沖突或者帶有矛盾的特征,而是以更加包容或者具有理解性的風格來展現(xiàn)出這種作品敘述上面的自由性。
在《活著》這部小說里面,其主要還是采取用平時的語言或者更為簡單的句式進行敘述,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出獨特的溫情以及非常親切的敘述語感,也在最大的程度上,對于閱讀這部小說的讀者而言,引起更加豐富的共鳴,在情感上面也有更加密切的聯(lián)系。用比較樸素和平靜的語言進行敘述,這一點與非常沉重的人生磨難之間有著非常強烈的對比,而這種對比也形成了情感上的碰撞,作者余華采取了極為平靜的語言去表達了對于生命的看法,使得這種沉重的生命與苦難,往往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用平實和準確的語言去表達故事的內(nèi)容,使得這部作品的語言有著非常豐富的層次性,也展現(xiàn)了小說作者非常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
同時在《活著》這部小說里面,余華也通過了敘事過程當中各種不同聲音的對話,將不同的人物角色內(nèi)心豐富的世界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正是小說里面主人公徐福貴和妻兒,乃至與父母之間形形色色的交流與對話,讓這部小說里面所表達的這些命運的坎坷能夠更加具體和形象,另一方面也讓小說的主人公個人的形象和各種思維的特點鮮明地展現(xiàn)出來,從而豐富了這些小說人物的形象,讓小說人物的人生與命運也更加貼切地表現(xiàn)出來。徐福貴在自己無法預見的人生當中,與這些親友與各種人物與事件互相的交集,他注定與這些人與事情相遇,也注定和這些人與事情的分離,悲歡離合之間正是小說人物內(nèi)心對于命運的各種抵抗,面對命運當中種種不同的磨難,懂得如何去承受與包容。余華用各種具有情感的口吻,對于故事當中的各種情節(jié)進行刻畫,就像在敘述主人公徐福貴,回憶自己的父母與女兒等各個方面的親人時,所運用的語言是十分的溫柔。而在整部《活著》的作品里面,其實小說是悲傷的,整個感情的主調(diào)有著無法抗拒的悲涼,不過這并不妨礙敘事語言包含的各種濃濃深情,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一種對于感情的細致刻畫,更是對這種悲傷與碰撞的命運悲劇進行包容的過程,作品里面包含了非常深刻的情感,這也是這部小說作品帶有強大的感染力的根源。
《活著》這部作品主要想表達的內(nèi)容并不復雜,關鍵是表達著人的一生當中活下去就是為了活下去。為了活下去,平平淡淡的人生與各種細水長流的命運,其實就是日常生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余華通過更為樸素的敘事語言構(gòu)建的,也不過就是具有磨難特征的人生命運,在磨難的面前,有的人選擇抵抗,但是未必能夠與悲慘的命運發(fā)生更加強烈的碰撞,反而可能將自己的人生碰到粉身碎骨,而有的人在磨難的面前承受的這些命運的挑戰(zhàn),慢慢的,命運把其打磨得更加光滑,也讓其能有著更加溫潤和低沉的品格。因此在這樣的一部小說演繹的過程中,并不僅僅是為了表達命運如何不公平,而是表達小說的人物主人公,也就是徐福貴在面對著這樣的人生坎坷與變化的過程里,慢慢地成長起來,慢慢地通過無數(shù)的苦難從一個浪蕩子演變?yōu)閷τ谌耸篱g的各種變化有自己的包容與溫情的心理特點,這也是溫潤的品格,只有經(jīng)歷了磨難之后才能夠慢慢演變出來的過程。在小說里面通過徐福貴與人生之間的忍耐,以及各個女性角色特有的善良和溫柔,包括一些人物角色的執(zhí)拗等都有著非常細致的刻畫,這些刻畫與描寫的過程,以及為精準的語言進行描述,從而把內(nèi)在的各種細節(jié)與語言展現(xiàn)出來,進一步地表現(xiàn)出人生中的喜怒哀樂,這種樸素而平和的語言特點也正是這部小說敘事語言的重要特點。
余華作為上個世紀80年代比較具有典型意義的先鋒派轉(zhuǎn)型作家之一,其作品里面其實包含著非常豐富的變化,特別是語言與敘事風格上面的變化,很明顯地看到余華已經(jīng)從早期的這種先鋒派的文學語言風格,逐漸地轉(zhuǎn)變?yōu)槊耖g的語言創(chuàng)作風格,這種風格的跨越也是其個人才華不斷變化的提升的過程。在余華的這部《活著》創(chuàng)作之前,一切的作品所展現(xiàn)出來的這種語言敘事風格,其實更多是對于原有的語言敘事風格進行創(chuàng)作與實驗,通過這種語言實驗之后,余華也深刻地意識到要把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展現(xiàn)出來,就必須要考慮到如何表現(xiàn)出生命這種大的主題,又如何運用平和的語言表達這種深重的主題。因此在這部小說里面,創(chuàng)作者放棄了用晦澀難懂的語言進行表述,把原有對于血腥暴力的縣長,特別是對于人物角色的多方面改變,這種敘事風格徹底地摒棄,采取了多種不同敘事者互相切換的方式,在敘事語言方面更加精準,這也是其敘事策略當中難能可貴的部分。這種帶有節(jié)奏感和更加準確的敘事語言風格,把小說里面命運的不公和悲傷的出現(xiàn)緩解,變成了對于人生的透視,巨大的悲痛所造成的各種沖擊力和影響力也隨著降低,從而緩解了讀者在欣賞小說作品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精神緊張等,真正讓讀者能夠在寧靜中感受到這部作品里面獨特的思維與美感。由此可見,如何探索這種語言的精準性,也是對于余華這部作品進行細致探索的過程。
四、結(jié)束語
《活著》這部小說作品是余華的代表作,在這部作品里面敘事風格與敘事特色的變化,其實就是為了服務于故事的主題,也就是展現(xiàn)出命運當中的坎坷與變化。小說的主人公徐福貴其實面對著非常多的變化,然而在坎坷的命運面前,如何表現(xiàn)出堅毅和淡薄的特色,這也是這部小說希望表達的,對于人與生命之間關系的探索,也是這部小說作品里面的現(xiàn)實價值。因此余華通過《活著》這一部小說非常好的展現(xiàn)出其對于人生的思考,包括人生在艱難與困苦當中,如何繼續(xù)活下去,這是一種精神力量的根源,也是對于命運的進一步探索。由此可見,如何在深邃的主題以及生活的比例面前進行平衡,正是這部小說敘事風格與特色的重點,也是剖析這部小說的難點,只有深入地思考這部小說的主題,并且對于這種敘事風格進行細致的刻畫,才有助于我們對于這些小說作品應有價值的思考。
參考文獻:
[1]何如意.余華《活著》中人生觀的兩面性[J].大眾文藝,2018,(13).24-25.
[2]徐意想.基于語言—文化—交際維度分析《活著》英譯本[J].英語教師,2020,20(13):141-144.
[3]楊星雨.從生存哲學視角看《活著》中的活著[J].名作欣賞,2019,(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