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園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臨床實習屬于護理學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于提高教學成績和后期臨床護理質量具有積極作用[1]。若仍采取傳統(tǒng)機械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降低教學質量。因此,本次研究將在乳腺癌護理教學中采取PBL和CNP聯(lián)合教學的模式,并對其教學質量進行分析,情況如下:
將本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本院乳腺外科實習的40名護士生作為此次對象,隨機的分為對照組(n=20名)和觀察組(n=20名)兩組。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最小為17歲,最大為20歲,平均年齡則為(18.52±1.01)歲,其中12名學歷大專;8名為本科;觀察組均為女性,年齡最小為17歲,最大為21歲,平均年齡則為(18.41±1.12)歲,其中11名學歷大專,9名本科。比較兩組臨床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教學,觀察組則給予PBL+CNP聯(lián)合教學:授課教師要向護生講解乳腺癌疾病相關知識,加深護生對于疾病的了解。要求學生對乳腺癌護理工作進行發(fā)散性思考,并提出問題,例如術后如何預防淋巴水腫、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康復鍛煉措施、化療期間護理要點等,學生之間分成不同小組,組內、對組討論,同時記錄、總結相關問題。教師一旁監(jiān)督,并在課下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帶領護生采取護理實踐,利用書籍、互聯(lián)網(wǎng)以及文獻等方式查詢資料,也可由學生之間嘗試解決驅動問題答案,并從中提出新問題,便于激發(fā)護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和缺點進行總結,并及時指導護生更正,確保教學質量。首次教學試驗完成后,護生組內總結,針對之前驅動問題、解決方案制作成PPT格式病例分析進行討論,由教師講解詳細的護理臨床路徑流程,并要求護生將一周實踐工作和臨床路徑護理步驟相結合,提出二次驅動問題,再次展開實踐工作,同時總結、歸納、理解實踐中護理要點,教學試驗結束后統(tǒng)一考核。
對兩組教學成績進行比較,包括創(chuàng)新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每項分值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成績越好,反之越差。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分析,計量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x2檢驗,檢驗標準P<0.05。
兩組教學成績對比:對照組創(chuàng)新思維評分為(72.24±2.01)分、語言表達能力為(70.77±1.36)分、理論知識掌握評分為(69.88±3.67)分;觀察組創(chuàng)新思維評分為(92.34±1.85)分、語言表達能力為(91.03±2.67)分、理論知識掌握評分為(93.78±2.37)分。兩組比較結果依次為(t=32.905,P=0.000)、(t=30.238,P=0.000))、(t=24.466,P=0.000),P<0.05。
近年來,乳腺癌是女性群體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病人逐漸年輕化、治療時間長、自身身體外觀缺陷等,患者脾氣暴躁,抑郁焦慮、情緒敏感,對護理質量要求高。易引起護患糾紛,導致護理管理難度增加。因此,針對乳腺外科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能力則具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臨床護理路徑教學具有規(guī)范性、專業(yè)性,堅持學生自主手動操作,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跟隨指導,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加強學生與交流和溝通,明確教學目標,完善教學計劃,使內容更貼合臨床,而學生課下查閱資料,則能有效提高學生積極性[2]。在臨床護理路徑教學的基礎上再結合PBL教學,使學生能夠獲得批判性思維,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還能有效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力。將實際案例用于PBL教學中,教師積極指引學生查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再通過學生之間小組討論,能夠有效提高團隊協(xié)作、獨立思考能力[3-5]。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教學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護理教學中給予PBL和CNP聯(lián)合教學,可有效激發(fā)積極性,提高教學成績,確保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