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淼
(河南輕工職業(yè)學院基礎部,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思想政治課仍然存在親和力不足,實效性不強的問題。尚不健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評價機制,是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之一。因此,建構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評價機制,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效果。
考核評價目標決定了考核評價所要達到的目的與效果。與專業(yè)課側重于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除了以上目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激發(fā)青年學生主動思考、投身實踐的熱情,引導青年學生在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中,有所思,有所悟,從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四個自信”。但從教學實踐來看,大多數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評價時,仍然采取與其他課程相同的考核評價模式,更多體現了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目標的考察,并未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點,將考核評價進一步延伸到育人目標上,因而難以客觀反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際育人效果。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體系是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多門課程組成的,每門課程均有各自側重的考察目標與學習要求。但多數高校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未根據課程特點與要求進行區(qū)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書面考核,輕綜合考察。課堂氛圍、學風建設、態(tài)度意識、行為表現等雖然是評判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但由于難以量化,因而在實際的考核評價中被有意或無意的邊緣化。而“看得見”、“摸得著”的書面材料,在考核評價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甚至成為決定考核評價結果的唯一參考。二是重督導,缺引導。學校的教學行政部門,更多是從防止教學事故的角度進行督導工作,較少從提升教學質量方面開展相關工作。督導工作更多在于“督”,而“導”則流于形式。雖然部分高校為加強教學質量評估建立了督學機制,以隨堂聽課等方式加大考核力度。但由于大學課程安排緊密,授課的教師與聽課的專家往往同時承擔著較為繁重的授課與聽課任務,因而難以有充足的時間就授課情況進行交流研討,無法形成有效的溝通反饋。三是重量化評分,缺定性分析。通過將教學目標進行分類整理,形成具體的教學指標與評分體系,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打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學情況。但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學風學情、教師風采都能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僅依照“評分表”機械的打分,難以生動反映師生交流、觀點碰撞的過程。在量化評分的考核方式之外,增加定性分析的比重,能夠更加客觀的體現課堂中的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過程。
多數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評價內容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是重知識內容,輕實踐內容。同其他課程一樣,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是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部分。但所不同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在實踐中,不斷感悟真理、檢驗理論的科學性,從而增進對于理論知識的認同,提升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前的考核評價機制雖能反映出學生掌握教材知識的程度,但不能體現學生的思考深度與實踐過程,因而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二是重結果性評價,輕過程性評價。僅以期末成績?yōu)橹饕罁W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效果。思想觀念的形成與塑造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期末考試的分數不能完整體現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形態(tài)與趨勢,不能從“入腦入心”的角度對學生接受理論知識的情況進行考察,易形成考核結果與實際效果“兩張皮”的現象。三是重橫向比較,輕縱向對比。多數高校的考核評價機制側重于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尤其是考試分數的比較。這種考核評價方式,淡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關照現實,關照“人”的自身的課程,學生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重新審視自身在歷史、社會、現實中的坐標,與他人的比較是定位自身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全部的方式,歷史縱軸中的自我發(fā)展、自我認同,同樣是認識自我的方式之一。
在建構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評價機制時,應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的作用,彰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本色,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鼓勵教師結合常見現象與熱點問題,通過體驗式教學方式,抽絲剝繭,將包裹在現象之中的本質呈現給學生,啟迪學生進行思考。最后,以純正的理論觀點進行引領與解答,以科學的理論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幫助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培育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與親身實踐,在回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的同時,深入了解中國革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脈絡,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考核評價機制的全面性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覆蓋教學參與主體。良好育人效果的實現,離不開教學參與主體的共同協(xié)作。教師和學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參與者,一方出現倦怠,就會嚴重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通過全覆蓋的考核評價機制,一方面有利于激發(fā)參與主體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時糾正教學參與主體的失范行為。二是覆蓋教學內容。依照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全面考察教學內容的學理性、現實性。三是覆蓋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考核評價機制的“指揮棒”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貫穿于教學各個階段。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評機制的構建中,效用性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效的提升教師積極性。全面成熟的考評機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實際的可運用性,思想政治理論不再拘泥于課本上條條框框的理論知識,而是在生活及社會各個問題層面中進行實際分析運用。在貫徹效用性原則時,不止看思想政治課的課堂形式是否熱鬧,更要看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運用的參與度、認同感,要看學生在實際生活實踐中,對社會問題層面認識中的提高以及行為方式的改變。要把效用始終貫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評機制構建中,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師積極性。二是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效用性原則體現出評價機制中注重實用性的部分,促使評價機制多元性,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開放、靈活的特點,課堂展現的開放靈活,課程評價的開放靈活,理論實踐的開放靈活。因此,效用性原則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三是提升課程實效性。課程理論考評與課程實踐考評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有效的貫徹了課程效用性原則,使得課程評價更全面,更具有實效性。
一是教學模式方面。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現實聯系緊密,因此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考核評價時,不宜過分強調依照課本章節(jié)順序進行授課??晒膭罱處熢谔釤捊滩睦碚撝R精髓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熱點問題,探索專題式教學、沉浸式教學等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模式。二是教學手段方面。教育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思想碰撞,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知識厚度、人格魅力、工作態(tài)度往往能對課堂效果起到更大影響。因此,建議對于課程教學的考核評價更應回歸到教學效果本身,以學生是否“入腦入心”為核心評價標準,以觀察學生成長效果作為長期性評價標準。三是課堂管理方面。鼓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現有學生管理制度框架下,自主建立更加靈活的管理方式,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落到實處。
一是優(yōu)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內評價體系。不再將閉卷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評價依據,注重考察學生的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和發(fā)展能力。將結果性評價轉化為過程性評價。如可通過組織學生自主開展調研,實行全過程跟蹤評價,考察學生在調研過程中所展現的意志品質、研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二是增加課外行為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不應只體現在課堂內,更應體現在學生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之中。依托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形成課堂表現與課外行為聯動評價機制,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全過程。三是建立成長性評價機制。由于學生的情況不同,單純的橫向比較式的評價結果不能完全反映每一名學生真實的努力程度與成長情況??山Y合學生參加思想政治理論課前后的現實表現,全面考察其各方面素質素養(yǎng)的成長情況,以此形成更加客觀、準確、全面的評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