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河北省保定市唐縣長古城初級中學,河北 保定 072350)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音樂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音樂是初中階段不可或缺的一門藝術課程,在素質(zhì)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首先,青少年的道德水平?jīng)Q定整個民族的未來,中學生的德育問題一直是國家及社會關注的重點話題。初中階段是青少年發(fā)育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習專業(yè)知識和社會知識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盡管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見,但社會閱歷少、思想單純幼稚,容易被各種不良思潮所影響,由于初中生德育教育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不是短時間內(nèi)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單靠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達到目的的,因此需要初中各個學科的參與,將德育教育與智育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素質(zhì)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其次,德育教育與音樂教育的教育內(nèi)容方面具有交融性,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大多具有真摯感人、催人向上、愛國主義的情感,聽者會被作品本身的情感元素所感染,產(chǎn)生共鳴,潛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感染。而且相對于思想政治教學的枯燥,初中音樂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手段靈活,深受廣大中學生的好評,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有效載體。
因此,在素質(zhì)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初中音樂教學融入德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與思想品德教學不同,音樂教學可選的教學內(nèi)容較多,并不僅僅局限于音樂教材,不同的音樂作品蘊含的情感不同、表現(xiàn)方式不同,德育感化作用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從大量的音樂教學素材中甄選適合德育的內(nèi)容,教師要熟悉和了解每首音樂作品背后的作者情感,對一些宣揚愛國主義和民族情感的作品進行挖掘、提煉和組織,使其能夠作為教學素材,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給學生。例如我國每年有各種民族節(jié)目和紀念日等,教師選擇與這些紀念日相契合的音樂作品進行德育教育,不僅提高了學生興趣,又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九一八”國恥日是每一個中華兒女不能忘卻的日子,教師可以在當天帶領學生重溫《黃河大合唱》這首歌曲,教師先用感染力的語言介紹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當年作者親眼目睹了祖國大好河山被日軍鐵騎所踐踏,又被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所感染,為了激發(fā)愛國熱情、歌頌中華兒女錚錚鐵骨,作者創(chuàng)造了這首歌曲。學生們被教師的介紹深深地感染了,在齊整軒昂的歌聲中,整個課堂彌漫著濃濃的愛國抗爭情緒。
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同樣也會為德育教育加分。中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對純理論說教感到厭煩。而有的教師依然沿襲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方法,教師高高在上,是音樂課堂的絕對主角,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學習積極性自然差強人意,這樣的音樂課堂也達不到德育教學的目的。為此,音樂教師要積極嘗試多媒體、游戲教學或者體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多媒體集圖片、聲音、視頻于一體,給予學生充分的視覺和聽覺刺激,使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滿足初中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音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黃河大合唱》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浩浩蕩蕩的黃河圖片,讓學生領會到母親河滾滾向前、永不停歇的精神;教師也可以用多媒體播放洶涌澎湃的黃河視頻,營造課堂學習的氣氛;教師也可以播放背景背景音樂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的片段,在課前就讓學生深深的融入到愛國主義氛圍中。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樂作品是無數(shù)音樂人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情感。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有意識地將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合適的德育資源。比如在教學生唱《渴望春天》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觀察校園,在熏軟的春風里,欣賞蔥蘢挺拔的樹木、綠意盎然的小草、波瀾不驚的小湖。在草地上,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作者創(chuàng)作的背景,莫扎特晚年已經(jīng)百病纏身、來日不多,但他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對生活依然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學生們被作者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和堅強意志力所感動,在歌唱這種歌曲時,自然而言地充滿了尊敬,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再例如在學習《走進新時代》這首贊歌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學校,邀請老八路進班現(xiàn)場演唱,講述中國發(fā)展的進程?!拔覀兂鴸|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讓學生感知幸福生活的不易,體悟中國人在中國領導人的帶領下乘風破浪,不斷前進的信心,從中得到鼓舞和力量。
總之,素質(zhì)教育全面推動的今天,初中音樂課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必然的趨勢。這對于音樂教育的實施者——音樂教師,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音樂教師要提高對德育工作的認識,充分發(fā)揮音樂教學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道德修養(yǎng),達到國家對青少年道德建設提出的要求,早日實現(xiàn)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