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酸 堿中和反應”為例"/>
鎖艷
(寧夏中寧縣大戰(zhàn)場初級中學,寧夏 中衛(wèi) 755100)
自《新課程標準》在我國初中教育中實施以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是最近幾年初中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基于此,初中化學作為一門蘊含了較為豐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基礎學科,如何在發(fā)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下,科學的設計教學方案、凸顯學科知識中蘊含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我國初中教學改革的今天,隨著我國教育領域各項有關“立德樹人”舉措的提出、推行,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們意識到了在小學、初中素質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在這一背景下,初中化學作為一門蘊含了物質變化、科學研究精神的基礎學科,通過對這一學科課堂的科學創(chuàng)設,凸顯初中化學知識中蘊含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幫助初中生們在學習化學時逐步積累科學的思維、理念,為初中生的成長、學習提供助力是當下初中化學教育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應明確這一課程教學的目標。就“酸 堿中和反應”課程而言,可以發(fā)現這一課程位于科粵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中,這一課程內容是對以往初中化學中“酸”“堿”知識的延伸,并希望通過這一“酸 堿中和反應”的講解幫助學生融通“酸”“堿”間的通性,為后續(xù)有關“鹽”內容的教學奠定基礎。
其次,應對學生有關這一課程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歸結。以筆者所在班級為例,可以發(fā)現在經過了“酸”“堿”性質的學習后,雖然學生初步了解了“酸”“堿”的特性,但大部分學生對“酸 堿中和反應”的實質了解度仍舊有待提升,需要通過后續(xù)更完善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深化對“酸 堿中和反應”的理解。
第三,應明確“酸 堿中和反應”教學的重難點。即通過恰當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明確這一反應的實質,強化學生書寫這一反應方程式的能力。
第四,應明確“酸 堿中和反應”教學設計的流程。首先,根據學生對這一反應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筆者以初中生們比較有興趣的化學小魔術“變色的紙花”入手,調動學生參與后續(xù)這一反應學習的興趣;而后,筆者設計問題“酸、堿兩種物質間是否會發(fā)生反應呢?”入手,讓學生自主設計“酸 堿中和反應”的實驗,并鼓勵學生在實驗后對實驗的成果進行總結、分享;最后,在學生完成這一反應實驗的設計、實踐、總結后,教師根據學生總結的結論展開升華,滲透這一反應實驗中涉及的化學符號(如,H+、OH-等)以此引導學生書寫這一反應的反應方程,實現這一課程教學的目標。
以科粵版初中9 年級化學教材為例,可以發(fā)現大部分化學內容都是既往化學知識的延伸,所以,在未來發(fā)展化學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設計時,教師們應深度挖掘教材的內容,為學生們設計科學的問題情景,深化學生對已經了解化學知識的認知,實現“溫故知新”的教學目標,同時幫助學生深化對初中化學學科的感悟。
如果想要在課堂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也應重視對初中生認知能力的有效培育,通過設計遞進內容的方式,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能力以循序漸進的趨勢發(fā)展,以此獲得更好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實現當代初中化學教育的意義所在。
實踐作為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舉措之一,未來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也應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入手,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舉辦多元化的初中化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成果中反思自己在化學學科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收獲更好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效果,助力初中生成長。比如,就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開展有關化學問題的探究活動,根據不同化學實驗的需求,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而后為學習小組設定化學研究目標,以此提高學生參與化學課堂的積極性,實現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有效培育。
綜上所述,隨著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的推進,基于發(fā)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化學教育改革是未來初中化學教學發(fā)展的必然方向,所以,本文在這一學科素養(yǎng)培育的指導下進行了教學設計和反思,希望能對后續(xù)初中化學教學革新有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