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夏市第三中學,甘肅 臨夏 731100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為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與此同時,其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教師要客觀、科學的分析傳統(tǒng)課堂上所用到的教學方法,在當下的教學體系中,引入“互聯網+”這一教學方式,利用學生所感興趣的方法來開展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始終占據主導地位,這導致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濃厚,最終影響到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為此,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得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同時,教師還要全面了解各種新型的技術,并且學習這些新技術,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目的。只有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他們才會更好的適應智能化環(huán)境和數字化環(huán)境。
當前,教師要從教學的主導者轉變?yōu)榻虒W的引導者,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的設計中。當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的設計中時,此時教師要給學生留出更多的空間,讓他們自主查詢資料,并對所查詢的資料進行整理,必要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當老師的教學地位發(fā)生了變化時,此時,學生占據主導地位,學生主動探究教學問題,主動思考問題,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上,通常都是教師講解,這樣的教學方法無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枯燥無味的文本、圖片等轉換為生動、直觀的動畫和視頻,此時,通過動態(tài)化的講解便于學生掌握相關的概念和理論,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和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更多有用的信息技術規(guī)律和方法。除此之外,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教學主題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并結合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提出一些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但是由于初中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因此,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實踐部分通常都是由老師來完成。這樣的教學方法并沒有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慢慢地學生失去了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同時,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比較差。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要圍繞著當下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現狀,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在學習“文字處理軟件”的知識點時,課堂上,教師要將不同的文字處理軟件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并讓學生了解每個文字處理軟件的特點以及具體的使用方法。同時,學生之間要相互交流與探討利用不同的文字處理軟件處理文字時,會遇到哪些問題。以此為基礎,教師要設計一個實踐性較強的作業(yè),即:課下,學生用文字處理軟件修改一篇文章?!盎ヂ摼W+”時代下,學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從網絡上尋找相關的例子,并利用網絡中的教學視頻學習相關的技巧。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將自己所做的作品傳到班級群里,這樣便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
“互聯網+”時代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結合互聯網的新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學生才會從中感受到創(chuàng)新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這樣一來,一些新的思想就會進入到學生的學習中。
在學習“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的知識點時,教學活動剛剛開始的時候,教師首先借助多媒體將一個電腦合成的圖形圖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如全班學生的一張合照,又或者是老師的一張藝術照;然后,教師再教授圖像的采集與加工這一知識點。當老師教授完知識點之后,教師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主加工照片。通過讓學生自主動手加工,便于學生感受到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魅力,還有助于學生快速消化本節(jié)課所講解的知識點。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敢于質疑,探究圖像采集與加工的各種路徑和技巧;最后,通過項目教學法這一形式,為學生該階段的學習設計最終的項目目標。當明確了最終的項目目標后,學生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優(yōu)秀的案例,并將這些優(yōu)秀的案例運用到創(chuàng)意作品的制作中,這樣一來不僅保證了學生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具有創(chuàng)意,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中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主要介紹了物聯網以及機器人等新技術知識,這些新知識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還有助于學生形成算法思維,這對于學生日后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大有裨益。由于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很多學校對科技內容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為此,要想突破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學校應定期組織老師參與培訓活動,在培訓中,不僅便于教師掌握新的科技知識,也便于教師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并能將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到課堂中。
在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案例教學法,又可以運用模擬教學情景教學法,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此外,學校要通過社團活動的模式,組織開展創(chuàng)客教育的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近幾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廣泛應用,學生們開始對人工智能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為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愛好,開設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課程。通過學習人工智能相關的課程,學生覺得人工智能知識并不是那么神秘,此時,教師要將人工智能課程的教授落實到編程上,這會讓學生對人工智能產生退縮的情緒。鑒于此,教師要認真?zhèn)湔n,告訴學生學習編程的重要性,并且告訴學生Python是我們要學的編程語言,這一編程語言在全球范圍都是非常流行的。同時,教師要鼓勵每位學生,大膽實踐,并且引導學生編寫簡單的小程序,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讓學生掌握了有用的信息技術知識。
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既要了解整體的教育趨勢,又要掌握主流發(fā)展方向,根據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當然,教師還要借助互聯網這一渠道,整合素材,引入多媒體這一教學手段,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起來,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