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蓉
廣西科技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廣西 柳州 545000
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中國互聯網的發(fā)展經歷了門戶網站時代、搜索與社交時代、智能手機(移動端APP)時代三個時期,短短20年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被互聯網深深改變著。2019年是開啟移動網絡5G時代的元年,隨著5G時代的到來,虛擬和現實融合進一步加強,勢必對社會生活產生新的變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我們應當順應時代趨勢,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繼續(xù)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發(fā)展。
“易班”自從2007年在上海高校創(chuàng)辦,2012年實現上海高校全覆蓋并擴展到成都的華西大學和廈門大學,2014年教育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fā)《“易班”推廣行動計劃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把“易班”建設成為集思想教育、教務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全國性大學生網絡互動示范社區(qū),如今“易班”已經成為全國網絡思政教育系統(tǒng)的知名文化品牌。易班是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新媒介,新媒體經濟依舊是內容為王,其發(fā)展則應遵循媒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而核心就在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建設。
有數據顯示,80%在校大學生每日使用手機5小時,13%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達9小時以上。其中使用時長前五位的APP男女學生有所區(qū)別,男生排名前五名應用依次為:微信、QQ、王者榮耀、微博、瀏覽器;女生排名前五名應用依次為:微信、QQ、QQ空間、淘寶、微博。
移動端APP數據流量顯示,占據在校大學生數據流量第一位的是視頻應用,第二位的是社交應用,第三位的是購物應用。學習類APP使用頻率相對較小,且主要集中在英語學習類APP,大四學生普遍使用求職類APP。
而“易班”APP的使用則無法排進學生常用客戶端的前列,在與微信、抖音短視頻、今日頭條等相比下,爭奪大學生的關注度方面十分缺乏競爭力,大學生主動使用“易班”的意愿不高。
網絡思政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更多的體現在互聯網本身的缺陷上,互聯網時代無限而龐大正如一把雙刃劍,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體現在:第一,網絡信息一應俱全,帶來的是大學生面臨的選擇焦慮;第二,網絡信息內容的良莠不齊;第三,網絡信息傳播便捷,然而真相滯后于謠言;第四,網絡信息迭代迅速,隨之而來的是網絡信息管理的困難。
易班具有線上線下雙重優(yōu)勢,打造虛擬與現實之間的有機互動和共享,構成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的長效聯動機制。對于大學生而言,其真正訴求是健康成長、綜合發(fā)展,而重構大學生主體是易班建設的關鍵所在。
目前的平臺建設問題集中在以下幾點:
第一,橫向傳遞信息的不便捷,體現在及時性和交互性較低,難以滿足學生們的使用需求,導致參與性不高。
第二,平臺內容吸引力不強,易班的趣味性不足,原因可以歸結于目前大多數學校在管理易班過程中考核制度,重形式輕內容,工作流程多為自上而下的任務傳達和分配,這不僅達不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易班的良性發(fā)展。
第三,網絡思政教育隊伍的意識不夠、工作能力需要提高。許多輔導員本身并不熟悉易班的功能,習慣傾向于采用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方式,也就不能實現利用易班開展網絡思政教學的目的。
要提高易班思政育人的關鍵問題還在抓牢學生的關注度,滿足學生基本需求可以作為工作的首要落腳點。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互聯網主要滿足人的高層次需求: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思政教育應該定位在滿足大學生自我實現的需求、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其中做好基本的教育形式尤為重要,務必在改善APP用戶體驗便捷的基礎上,多采取視頻教育的方式,多設置游戲與互動體驗的方式貫徹教育內容,多分享貼近學生的帖子等服務學生需求,另外,要對學生聊天窗口進行整改,從最基本的交際服務上抓牢學生。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已經成為許多工作突破的有效途徑,易班作為互聯網思政平臺的代表,是貫徹思政教育因勢而新的重要平臺,應該積極帶頭體現時代的先進性。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易班工作可以從以下幾點去突破:第一,通過大數據分析,差異化推送思政教育的內容。第二,通過大數據分析,呈現動態(tài)化的數據供學生進行學習、工作等方面的參考。第三,通過人工智能,智能化分析每位學生用戶的習慣,不斷學習、優(yōu)化甚至定制一體化的用戶使用體驗。
經過幾年的易班建設,不少功能與工作方式的缺陷在學生反饋上已能得到體現,例如EGPA考評體系存在不少缺陷:EGPA值對學生吸引力不足,經驗值的濫用、形式上追求EGPA值、存在學生投機取巧通過作弊盜刷等行為使得EGPA經驗值的設計初衷與現實發(fā)生的沖突,偏離考評目的,與設置的意義失去了必然聯系。如何調整改變是易班工作需要思考的問題。
此外,目前易班工作過程中往往出現靠行政強制力推廣的現象。從長遠來說對易班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十分不利。一開始過于依賴自上而下的強制注冊,很容易讓學生滋生了抵觸的情緒,使易班在未開始體驗時便讓廣大師生反感,認為是形式主義和政治負擔,自身就阻礙了易班的宣傳和推廣。在新生入駐易班工作過程中,應當重點主抓易班內容的建設,而不是注意力在強制注冊上,改變這樣的思維習慣是高校易班工作需要強化和突破的難點。
互聯網發(fā)展是時代的大致所驅,思想教育與互聯網的結合越來越成為我們工作的重要途徑,不斷學習與掌握互聯網的發(fā)展態(tài)勢,同時結合互聯網優(yōu)化思政教育工作是我們未來工作的重點,易班平臺作為教育部主導的網絡思政平臺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探索,在不斷發(fā)現問題、克服問題,不斷完善修正的過程中深耕細作。鑒于工作的不成熟,以上分析還存在不正確之處,希望通過進一步的工作實踐與研究得到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