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云飛
音樂教育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課程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和廣泛的宣傳性,是學生中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因此,聲樂課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大多數學生都愿意接受,但在許多高校,聲樂課并沒有得到有效普及,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
聲樂作品欣賞是主體主動參與的過程,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層次。最后,將聲樂作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
首先,我們可以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聲樂作品的欣賞是一個內化于心、外化于實踐的過程。它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提升,最后形象生動地反映在頭腦中,最后轉化為自己。
第二,增加聲樂知識,傳承音樂文化。例如,在欣賞民族音樂文化時,通過了解音樂本身的情感和背景,了解民族文化和歷史背景,從而更好地繼承和發(fā)展民族優(yōu)秀文化,增加學生的體驗,使學生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融入歷史文化,使作品具有豐富的情感。
第三,提高聲樂演唱技巧。在聲樂欣賞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充分理解演唱時的情節(jié)、情感以及所要達到的水平,從而提高自己的演唱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合作能力。趣味創(chuàng)造貫穿于生動的音樂欣賞教學的全過程。它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表達欲和創(chuàng)造激情,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fā)揮。聲樂有合唱、合唱、二重唱等多種形式。因此,在聲樂作品欣賞中,可以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普通高校會開設聲樂選修課,但沒有科學系統(tǒng)的課程體系。它們都是根據需要和人來設置的,沒有明確的方法來評估教學目標。因此,在確定聲樂教育教學目標時,既要把教育目標與教學目標統(tǒng)一起來,又要使之具有鮮明的特色。
普通高校的聲樂課程過于松散隨意,高校重視不夠,缺乏一套嚴密系統(tǒng)的學科體系,缺乏整體思路,不夠豐富和精細。
大多數學生接觸真實聲樂藝術的機會很少,不能深刻體會聲樂藝術的美,對聲樂藝術技巧的掌握不夠清晰。因此,學生不能理解音樂的形式和技巧,這是非常復雜和難以理解的。不能準確把握不同風格、不同層次的聲樂作品,給學生選擇和學習帶來困難。
普通高校的聲樂課程太少,只有聲樂欣賞課或合唱課,不能使學生在充分的實踐活動中展示豐富的理論知識,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在高校音樂教學活動中,教育模式過于簡單,即音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過于枯燥,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高校音樂教育中的聲樂欣賞課應采取多種方法,加強師生互動,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我們應該采取討論式的教學形式。在欣賞聲樂作品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只負責引導和回答問題。要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討論、辯論、激勵,在交流中發(fā)展和進步。在學生能夠解決問題之前,教師永遠不干預,當學生不能解決問題時,教師會引導學生,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從表演者轉變?yōu)榭刂普摺F浯?,采取理論?lián)系實際的教學形式。在聲樂欣賞過程中,既要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又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實踐活動,在舊知識中推陳出新,從而實現(xiàn)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人的認知能力就是在這樣一個循環(huán)中不斷發(fā)展的,從而達到理性知識學習與感性藝術實踐的充分結合,使學生能夠充分吸收所學的知識。最后,結合教學實踐。音樂會本身的藝術價值很高。它能使學生親身體驗和領悟音樂。它能幫助學生深刻地掌握音樂的藝術性,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他們在體驗音樂藝術的同時,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音樂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新能力。
多數高校對聲樂欣賞課不重視,只是出于開放的需要,缺乏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和領導。只有得到高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每個學生才能接受藝術的教育和熏陶,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完善健全的人格。首先,高校要保證足夠的經濟支持。高校要在明確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合理安排相關經費預算,確保音樂教育投入,確保藝術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和實施。其次,高校要保證充足的物質條件。大多數高校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如音樂課堂設備建設不完善、學習資料匱乏等。因此,高校應加大對音樂課程開發(fā)的投入。最后,高校要嚴格規(guī)范音樂教學的管理和控制。音樂教學管理要有一個系統(tǒng)的管理體系,科學地協(xié)調和控制教師的教學手段、學生選課形式和師生的考核,實行全方位的監(jiān)督。同時,要求人事部門領導干部對教師的設置、引進、使用、考核和繼續(xù)教育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控制,確保課程的正常開設和運行。
開設聲樂欣賞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得到更全面有效的發(fā)展,使學生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適應新時代社會的需要,這也是高校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因此,高??梢酝ㄟ^音樂欣賞課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因此,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制定符合實際行動的教學目標,并根據其發(fā)展狀況積極引導。要從三個方面確立培養(yǎng)目標。首先要正確認識我國民族聲樂和西方聲樂的發(fā)展,了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作品,從而充分了解這些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情感和背景。其次,要系統(tǒng)研究中西方音樂的發(fā)展,充分把握藝術的風格、情感和旋律特點,不斷學習,培養(yǎng)向牛學習、常以腸子判斷羊的能力。
首先,就中國聲樂作品而言,學生對聲樂作品的欣賞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使學生充分了解中國音樂,有效地增加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心。因此,一方面要從傳統(tǒng)音樂入手,其中蘊含著多種音樂形式,如戲曲、民歌等,使學生增強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要選擇具有時代精神的聲樂作品,如土地革命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的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其次,對于西方聲樂作品的欣賞,主要是增強學生對古典音樂的理解,讓學生了解歐洲音樂的發(fā)展,進而讓學生接觸浪漫主義音樂和現(xiàn)代音樂。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介紹歐洲音樂發(fā)展時期的代表性音樂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加深學生對西方音樂發(fā)展的認識。最后,中外流行作品深受學生喜愛,但高校對其持排斥態(tài)度,不讓這些聲樂作品進入課堂,這與學生的態(tài)度相悖。因此,高校應該尊重學生的需求。對于那些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精神境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流行歌曲,高校也應該采取支持的態(tài)度,為聲樂欣賞課注入新的活力。
隨著教育思想的不斷發(fā)展,中西教育思想的融合,在聲樂欣賞中,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積極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從而有效地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首先,高校要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觀念。音樂教師不僅要有足夠的音樂專業(yè)知識,還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與時俱進地充實自己。其次,音樂教師角色由課堂上的表演者轉變?yōu)檎n堂上的控制者,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教師不應干預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與學生的互動達到一定程度的教與學,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科學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最后,高校音樂教師應主動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高校音樂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拓展知識面,提高綜合素質,使學生與社會接軌。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聲樂欣賞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存在諸多問題。要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模式,提高對聲樂欣賞課的認識,準確定位培養(yǎng)目標,科學安排音樂欣賞內容,提高音樂欣賞質量,促進聲樂欣賞課的發(fā)展,要切實提高教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