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建始縣也州鎮(zhèn)七里坪小學,湖北 恩施 445300)
在現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背景下,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這對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水平進步帶來了重要支持。網絡資源作為網絡技術中的基礎內容,其可以通過發(fā)揮自身資源的豐富性、涵蓋面等優(yōu)勢,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帶來助力,實現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紤]到小學生有限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做好對網絡資源運用的方法分析,發(fā)揮出網絡資源的教育優(yōu)勢勢在必行,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實現對網絡資源的有效應用,并發(fā)揮其對課堂教學工作的優(yōu)化作用,就必須要堅持興趣原則。所謂“興趣原則”是指以學生興趣為先決條件,所用應用的網絡資源都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可以讓他們在學習、體驗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并對其產生更為深入的探究欲望,由此做到借助網絡資源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能夠在網絡資源的輔助下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激發(fā)和語文知識積累提供助力與支持。
恰當原則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網絡資源予以有效應用的重要原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認識到網絡資源雖然能夠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幫助,但其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所以切忌不可在課堂上不合時宜的過度應用,影響語文課堂原有的秩序和效果。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網絡資源的質量對其予以科學設計,讓其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最恰當的方式予以呈現,由此達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礎。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初始環(huán)節(jié),做好課堂導入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為擁有網絡資源支持以前,小學語文教師的導入多以口頭導入為主,內容也多限制在課前預習之中,這種導入策略雖然能夠起到一定思維啟發(fā)效果,但在興趣激發(fā)方面有所欠缺。在網絡資源得以在教育工作中應用以后,教師可以在分析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到網絡上收集與之相匹配的資料,并將一些網絡上的優(yōu)秀素材、方法應用到導入環(huán)節(jié)中,這可以讓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內容更充實,形式更新穎豐富,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帶來了重要的支持。
例如在進行《貓》的教學導入設計時,我就在抖音、快手等軟件上收集了很多關于寵物的趣味視頻,包括狗、貓、柯爾鴨等。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我先問學生喜歡什么寵物,有的學生說小狗,有的學生說小貓。接著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我搜集的網絡資源播放出來,學生在觀看這些萌趣、可愛的寵物的過程中,心中的情感體驗會有所提升。在此基礎上,我會告訴學生我有一個朋友,他和他的家人特別喜歡貓,但卻從不養(yǎng)貓,這讓我感到很疑惑,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他家看看,找一找他與家人喜歡貓卻又不養(yǎng)貓的原因。因為學生的情感體驗被網絡資源所調動,所以他們會對我提出的問題產生疑問和興趣,借助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習熱情的目標由此得以實現。
“借助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網絡資源予以應用的基礎方法。從課堂教學角度來看,受時間、空間及教材內容的限制,學生所接觸到的內容相對有限,他們內心中的一些疑問也得不到解答,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出現知識盲區(qū)。為了進一步做好對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yǎng),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水平,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要盡量豐富其內容,讓學生可以在教學資源的幫助下實現課文與現實相結合,由此來完成對他們以小見大、推此及彼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
例如在進行《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的學習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五位壯士的英勇無畏,我專門在網絡上找到了影視資料,并截取五壯士跳崖的片段在課堂上予以播放,由此帶給學生心靈和情感上的震撼。在此基礎上,為了讓他們記住狼牙山五壯士,我還給他們展示了我在網上所收集到的資料,包括名字、生平以及后人為紀念他們所設立的“五壯士紀念塔”,讓他們在感到憤慨的同時,意識到革命烈士高尚不可侵犯,由此做到在完成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也為他們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打下基礎。
課堂訓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不僅是考察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基礎方法,更是教師獲得教學效果反饋的關鍵方式。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訓練以讀背課文、寫生字、練組詞和造句為主,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但其并不能帶給學生良好的體驗,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擁有網絡資源的支持后,教師可以學習網絡上的一些優(yōu)秀的訓練方法,并實現對其與課堂教學內容的關聯,由此做到在提升課堂訓練趣味性的同時,進一步完成對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為高效的課堂訓練環(huán)節(jié)開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完成《匆匆》一課的學習后,我除了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之外,還將“藏、挪、徘、徊、蒸、裸”的生字作為游戲元素,讓學生進行組詞比賽,由此來考察學生對生字的理解和記憶效果。除此之外,我還會引用網絡上較為典型的游戲方式,包括“漢字大會”、“中華好詩詞”等,讓學生以競賽的方式去進一步完成對語文知識的探究,提升他們對于已學習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由此做到在完成課堂訓練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對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yǎng),為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構建提供助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后作業(yè)也是非常關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雖然,從形式上課后作業(yè)是學生在課后獨立完成,但其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對作業(yè)的批改來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在對網絡資源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過程中,做好對課后作業(yè)的分析也非常重要。相較于課堂而言,課后教師對學生的約束力下降,一切學習行為都靠學生自覺。所以,教師要想辦法激發(fā)學生對作業(yè)的興趣,網絡資源的應用由此得以展開。
例如在完成《草船借箭》一課的學習后,我就為他們布置了回家觀看電視劇83 版《三國演義》中第34 集,讓他們通過最直觀、具體的方式去了解草船借箭事件,以及當時的赤壁之戰(zhàn),由此來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感官體驗,加強他們對于歷史事件的了解。在觀看完視頻資料后,學生還需要寫一篇以“如果我是XX(三國人物)”的作文,讓他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去進行創(chuàng)作,并進一步感受到寫作文所帶來的良好情感體驗,由此做到在有效完成布置課后作業(yè)目的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為他們的文化認同感與傳承精神培養(yǎng)帶來支持。
綜上所述,做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網絡資源的應用分析,不僅可以實現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還能夠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帶來支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負責人,其在進行網絡資源的甄選和設計時,一方面要考慮其在內容方面與課堂知識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要保證其可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需求,由此做到真正將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在帶給學生優(yōu)質的課堂學習體驗基礎上,為推動小學語文教育水平進步,實現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目標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