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秀麗
關鍵字:小組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課堂 教學作用
從當前的社會發(fā)展趨勢來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社會分工也更加精細。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功,僅僅依靠個體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而密切的合作,無疑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應該展開更加全面的探索,思考如何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課程中,以此促進各項教學目標的落實。
第一,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的重要要求。在新課程的實施計劃中,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第二,合作學習是語文學科發(fā)展的必要保障。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既要重視文本中蘊含的一般性知識,也要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
第三,首先,小組合作中的同伴關系可以讓學生發(fā)展社交能力。其次,同伴關系對學生的社會化進程會產生重要影響。最后,同伴關系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自我。
例如,在學習《宿建德江》時,從文本內容來看,這首詩主要刻畫了秋江暮色。在這首詩中,圍繞“愁”這一詩眼突顯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構思。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1.掌握文中基礎的語言知識,并能夠流利、正確、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2.學會逐句分析詩歌內容,理解詩句的淺層含義,初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3.認識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主要特點,并學習“想象”“人論詩”等詩歌賞析方法。通過學習目標的確定,給各小組的自主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的依據(jù)。
在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中,學生的參與性不高,許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班級人數(shù)較大,教師也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因此學生如果長時間思想、注意力不在課堂上,就會導致學習效率不佳。而通過小組合作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每個小組成員都需要為小組負責,促進他們的合作意識。
例如,在小學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課程教學中,我需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為學生講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原因,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體會文章的深刻內涵。在精讀課文時,除了進行一些基礎的字詞、語段的學習以外,還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并聯(lián)系實際,討論一下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以及自己讀書的目的,通過這一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夢想。同時,教師要教會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
通過對大量教學活動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幾種合作學習方法通常是比較實用的:
第一,兩兩配對法。在這種方法中,小組成員首先要以個體為單位進行學習,然后通過兩兩互助的方式展開分析、交流與綜合。兩兩配對是小組合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于解決生字生詞認讀、課文朗讀評價、簡單對話、簡單作業(yè)修改等問題。
第二,三步訪談法。首先,兩人進行對話,一人講,另一人記錄。然后,記錄者向其他成員轉述記錄的觀點并進行適當?shù)难a充。通過不斷的循環(huán)交流,最后小組成員可以逐漸得到比較完整的信息。這樣的合作方法可以達到兩個效果,一是在集思廣益中豐富信息,二是可以去偽存真,從而提煉和升華觀點。
第三,合作辯論法。根據(jù)某個任務或者某個話題,小組成員可以根據(jù)觀點的不同分成正反兩方,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觀點展開辯論。
第四,輪盤法。在語文課程中,這種方法通常應用于語文知識的回顧和拓展中。總之,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不斷探索多樣化的合作方法。
為了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僅僅依靠課內學習時間遠遠不夠,而是要適當拓展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布置一些課后合作任務。
例如,完成《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之后,我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各小組自主確定一個主題,然后認真調查我們的生活中存在哪些具體的環(huán)境問題。在撰寫調查報告時,要闡述自己作為小學生應該如何保護自然環(huán)境。
總而言之,這一學習方式的合理利用,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而且能夠逐步幫助學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因此,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設計更加恰當?shù)暮献鲗W習組織方法,并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及時加以調整和改進,從而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