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雪梅
我們都希望別人秒回微信,卻以不同的速度回應對方,有的即時,有的拖延,有的視而不見?;貜臀⑿诺乃俣?,與我們的性格有關,更與我們的人際交往方式,以及角色定位相關。
急脾氣的人顯然比慢性的人更快回復微信,有強迫癥的人最見不得手機上一個個明滅可見的小紅點兒,拖延癥患者會對一堆信息提示視同于無物;在意別人的感受,會更即時地回應;有條不紊者,能在信息的汪洋中分出輕重緩急。
戀愛中的人,會從回復微信的速度中,判斷對方的在意程度。在交往之初,試探期內,從回應的速度、語氣、表達方式中,尋找愛與不愛的蛛絲馬跡。等到這一份感情篤定了,對回應速度的揣測——他是不是在意我?會變成關切——他在忙些什么,是不是被什么事情絆住?當一個人,已經(jīng)成為你人生的組成,微信就只是簡單的溝通工具,不需要再費心力去尋找信息之外的含義。
什么情況下,你會秒回對方的微信?
嘿嘿,正好你在看手機;你關切的人,關切的事;還有對你而言重要的人際交往——你的領導,重要客戶,要緊的關系。
老婆和老板的微信,更多人會選擇先回復后者。人們對事情輕重緩急的排序通常是:緊急而重要的,緊急但不重要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不重要也不緊急的。老板的微信一般可以歸為前兩類,可能沒什么重要的事,但是,老板的身份決定了它的優(yōu)先級。
此時,微信就不只是溝通工具,甚至它傳遞什么樣的信息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人發(fā)來信息,你在回應中希望留給對方怎樣的印象——好員工,“圈子”中人,抑或是有進一步交往可能的特定關系人。
同樣是工作微信,不同的回應速度和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職場定位。你會發(fā)現(xiàn),群里的工作指令,有些人會快速回應,有些人反應遲鈍。慢慢地,你會習慣遲鈍者的“慢半拍”,而不接受快速反應者偶爾的遲緩。這說明,我們的職場定位,取決于兩方面: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及你在別人印象中的定位。同樣是秘書,你要寫的報告要完成的工作,會比另外一些人多。領導(工作)總會選擇反應即時、認真靠譜、服從要求的人,久久而之,你這個秘書在別人心中的印象定位,就與其他人有了差別。我不是說,你要晚些回應工作微信,或者領導指示。而是你所選擇的工作方式——積極或者消極,接受或者逃避,直接或者迂回,服從或者對抗,會影響你的角色定位,最終讓你成為職場二八定律中的20%,或者80%。
人際交往的鏈條中,你有所“求”的人,往往也居于要緊的位置。有幾個家長,敢忽視老師的微信?又有幾個公務員,會怠慢上級領導的“小紅點”?權力層級中,居于上層的人,其收到的微信回復速度,肯定高于位居下層者。你在這個人際圈里,居于強勢地位,卻在另一個圈子里,處于弱勢。各種圈層的交織,標定著龐雜的社會關系網(wǎng)中你的坐標,它不是一個確定不變的點,而在漂浮游動中,或主動或被動地回應他人,也被他人所回應。
又有微信。領導發(fā)來已經(jīng)折騰過數(shù)遍的策劃案,是假裝沒看到,緩一緩再回應,還是馬上回復?
盯著手機,我開始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