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汶 潘思羽
主編羅暉以對詩歌的熱愛和奉獻精神,十八年如一日地辛勞與付出,使大型系列的《中國詩歌選》(每個年度的詩歌選本)得以編輯出版,并成為年度優(yōu)秀詩歌精選的標本,這是他及每一位編委送給詩界的厚禮,讓中國新詩的宏大長卷又一次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
一、主編者十八年如一日深耕詩壇
培根在《論讀書》里說:“讀詩使人聰慧。”詩歌在時間的鏈條上一直不斷地延續(xù),仿佛奔流不息的長河、周而復始的旭日,將詩歌的生命延續(xù)至今,并且不斷地解構古典的枷鎖,可持續(xù)地融入現(xiàn)代性。
在現(xiàn)代社會光怪陸離的異化形態(tài)中,詩歌給予不知所措的人們一個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從古至今,詩歌都是一種特殊的媒介,其不僅橫向拓寬了中國文化的傳播空間,在世界舞臺上閃耀著詩情畫意之美;還縱向延伸了中國文化可持續(xù)的時間,使中華民族的詩歌傳統(tǒng)不至于出現(xiàn)斷層,埋沒于被人遺忘的塵埃之中。詩歌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情思歷程,見證了中華民族在哲思上高遠的飛躍。
每個人都是詩人,詩人就是每一個人。《中國詩歌選》(年選)的主編羅暉便是這樣,他的專業(yè)屬于理科范疇,文學卻成為其歸宿?!吨袊姼柽x》(年選)其實并不是他主編的第一本書。在與詩歌相伴同行的路上,在由筆尖和汗水鋪就而成的長途中,他對詩歌傾注了自己的熱愛,創(chuàng)作了個人作品集《歲月無痕》《飄香的野草》,還編輯了詩壇作品選《中國詩歌選》《當代作家叢書》等。當年那個寫下第一行青澀詩句的普通學生或許還未曾想過有一天會成為海風出版社的特邀編輯,未曾想過詩歌會成為他一生的知心伴侶。他只是憑借著對于詩歌的赤誠熱愛,以筆尖在紙面上起舞,奏響了詩歌的初章。
說到羅暉與詩歌,不得不提的是由他和梁潮策劃與組織的詩歌盛事——第四屆華語詩歌春晚桂林分會場。在梁潮、羅暉等人的心血和汗水的澆灌下,第四屆華語詩歌春晚在山水桂林這個獨秀名城綻放出秀美的花朵,使人們又一次沐浴在詩歌的光輝下,重新關注、審視詩歌帶給現(xiàn)代人的超凡脫俗之美。這個純粹藝術的詩歌盛會包括序曲“詩的國度”,三個詩章(“新詩紀元”“新詩群峰”“桂海詩林”),尾聲“春天:翻開詩歌時間的新篇章”,讓典雅的吟誦從身著漢服的演員口中緩緩道來,作為開篇,一步步地將所有觀眾的心神牽引到燦爛輝煌的詩詞曲賦所輝映的泱泱中華的千年文明深處,沿著時間車輪滾動到現(xiàn)當代,并貫通與八桂詩壇緊密相連的特色鮮明的地域詩歌,最后以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結尾,展望詩歌的美好春天,引導人們走向遠方。整臺詩歌晚會采用情景詩篇的特殊形式,將吟誦、朗誦、童謠、歌曲、音樂、書畫、表演等藝術手段融為一體,所挑選出來的杰出詩人的詩歌精品,在高水準朗誦藝術家的傾情演繹下,充分發(fā)揮了激情澎湃的沖擊力和震蕩心靈的感染力,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場高端的藝術視聽盛宴。
詩歌是羅暉的良師益友,在與詩歌親密交往的這么多年里,他形成了與詩歌交流的獨特形式。在這十幾年中,變的是他對生活多方面留心觀察的方式,不變的是他對詩歌數十年如一日的深情熱愛。在羅暉的筆下,時光不再是滴滴答答緩緩溜走,“被瘋跑的時光拋下了”的也不僅僅是童年和青春,隨著記憶琴弦被撥動的還有“飄滿老屋的香味”“當年愛我的父親、青春、陽光、小道以及學校”,還有“眼睛里纏綿的憂傷”“就連小小的陽臺,都藏著她的委屈”,心里的疼痛與苦楚如同雙溪上承載的舴艋舟,“漸漸鈣化,成了一座小山,擋住了我的前行”,在深夜月光的凄吟里,剪不斷,理還亂。唯有詩歌,在寂靜的深夜能夠與他低聲耳語,漸漸撫慰他脆弱的心靈,成為他一生的摯愛伴侶,而那《中國詩歌選》(年選)便是他與詩友的精神紐帶。
閉上眼睛回溯2002-2019年,《中國詩歌選》(年選)帶給了人們什么?中華上下五千年,綿延不絕的是我國的詩意文化。詩性文字是文化傳承的載體,詩詞是記載過去的獨特形式,現(xiàn)代新詩則是記載這個時代聲音的奇妙形式。主編羅暉將《中國詩歌選》(年選)搬上書店的書架,讓中國新時代優(yōu)選的詩篇乘著薄薄的紙張來到讀者手上。中國的書店里便有了這一專門為中國新詩的優(yōu)秀作品開辟的一隅之地,讓讀者通過這一渠道接近優(yōu)秀的新詩作品,翻開這部詩選的書頁,人們會對新詩的美妙感到訝然。在古體詩根植于人們腦海的中國,很多人并不了解新詩的美妙之處,而這本書便是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新詩的載體。從2002年開始的年度選集,持續(xù)出版,一直到2019年的年度選集,《中國詩歌選》(年選)已經收錄、刊發(fā)了大量的優(yōu)秀詩歌,若想閱讀新詩的優(yōu)秀之作,不妨看看《中國詩歌選》(年選)。《中國詩歌選》(年選)中的新詩不像古典詩詞那樣用典,不追求格律整齊,也不是簡簡單單的幾行拼湊在一起,這些新詩有自己合身的美裳、自己美妙的靈魂,詩人用充滿詩情畫意的當代漢語,譜寫出蕩氣回腸、余音繞梁的作品。主編羅暉走進這歡樂場,帶著詩歌的夢想,他想讓人們來看看這些新詩多么婉如清揚、妍姿美妙,所以才有了這2002年的第一本《中國詩歌選》(年選)。
二、歷經17年精心遴選的《中國詩歌選》
在2002-2019年這17年里,17本厚厚的《中國詩歌選》(年選)壘成高高的一疊,在主編羅暉和所有熱愛它的讀者心中筑起了詩歌的堡壘,成為安撫心靈的凈土。17年凡世人間,六千來個日夜更迭,呱呱墜地的嬰孩也長大獨當一面了。于主編羅暉而言,《中國詩歌選》(年選)如同血脈相連、日夜相伴17載的孩子。主編羅暉正如西行求取真經的僧侶,想要留下更多一些新詩的痕跡,想讓新詩走到世人的眼前,仿佛穿過皚皚雪域高原,途經風沙四起的干涸大漠,將《中國詩歌選》(年選)帶給讀者。自1915年新文化運動起,新詩便朝著未來踽踽獨行,2002年只是它沿途前行的一小步,但是《中國詩歌選》(年選)的誕世為它之后的步伐注入更多的動力,記錄更多的風采。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如唐詩、宋詞、元曲,而新詩是新時代的新聲音。細細品味,人們會發(fā)現(xiàn)市面上的新詩推廣面其實并不廣。要在網絡文學、快餐文學和心靈雞湯的包圍中遺世而獨立,中通外直,甚是不易。主編羅暉就在如此的文化市場中,如同一個執(zhí)著的點燈人,點亮了一盞星空上的燈火,直至今日。
18年的詩歌主編事業(yè),羅暉堅韌的毅力是有目共睹的。從發(fā)布征稿的推文開始,然后一點一點細致耐心地整理,一直到每個年度的《中國詩歌選》定下終稿,交至出版社出版,最后拿到樣本,一頁一頁地感受詩歌在手指間的跳躍,這其中無數個日夜都是羅暉靠著一步一個堅定的腳印走過來的。一年一度的《中國詩歌選》(年選)的誕生仿佛是羅暉一年一度的長征,是他作為文學工作者對詩歌的崇高敬意,是他作為詩壇的一員對詩友們一個真誠的敬禮,是他代表詩界對文學建設的一個突出貢獻。
看看那17個年度的17本《中國詩歌選》(年選),看看它們一本一本地摞在一起,看看它們年份的變換,你會開始期待下一個年度下一本年選的到來。這是一種莊重的年度儀式,你會在心中默默地倒數著,計算著它來到你的面前還需要多久。仿佛上了發(fā)條的鬧鐘,叮的一響,你笑著走到書架前翻看新的一年新的詩篇。
如今,2019年已經過去,整理出版新年度的《中國詩歌選》(年選)的號角早已吹響。18度歲月,即將誕生的下一部《中國詩歌選》(年選)擁有了17個兄弟姐妹,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個無比熱愛它們的父親——羅暉。羅暉看著《中國詩歌選》(年選)就像看他自己的孩子一樣,其一步步地成長起來,終于長大成人,這18年來付出的心血早已將羅暉與《中國詩歌選》(年選)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
三、主編者及其編委付出心血的成效
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你有時不能理解他為何在無數個日日夜夜里,輕點鼠標打開和關閉郵箱,細細地嘬品每個字符,不忍輕易篩除任何一首詩歌,但愿每一首都能為有緣人捧起細讀。緣因幸得悠然在,海闊天空不寡歡。一腳踏空,踏入新詩的秘境,躺在詩歌環(huán)繞的云朵上,讓每個字符都細碎在風中,即便只有風能聽得到,也歡喜。你也許不明白年年精選國內幾百位重要詩人的精品力作,選本厚度超過700頁意味著什么。那是要從國內一整年的新詩成就中精挑細選出最優(yōu)質的幾百首,其篩選難度不言而喻。一年又一年,在詩壇這個大千花園里,開出了如滿天繁星般數不盡的優(yōu)美絕倫的新詩之花,只可惜《中國詩歌選》(年選)的大花籃的容量是有限的,只能挑選出其中最有特色、最鮮明的代表作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以顯示我國詩壇的繁榮與美麗,而《中國詩歌選》(年選)就是這個優(yōu)秀新詩的標本。然而,其工作量之大實在不容忽視,當微風吹開某一個年度《中國詩歌選》(年選)的某一頁時,你的指尖輕輕點在某一篇,都能看到《中國詩歌選》(年選)并不只是局限于某部分詩人和某種類型詩作。
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年度的《中國詩歌選》(年選)既有原載于各式刊物的詩作,也有詩人們自己投稿的詩作。你會發(fā)現(xiàn)主編每一年都需要將國內和海外幾百位重要漢語新詩詩人的諸多詩作細細研讀。此外,《中國詩歌選》(年選)的挑選時間也比較充足,它不像那些年度詩歌選本那樣受出版社發(fā)行及銷售目標的影響,往往在當年10月份就編選結束,那么10月份以后出版的報刊所刊登的優(yōu)秀詩篇就無法入選。而《中國詩歌選》(年選)沒有受這一因素限制,所以它的編選范圍較那些選本更廣泛、更全面。還有,那些詩歌年選出版后,也可以給《中國詩歌選》(年選)的選編提供一個參考。在無數個萬籟俱寂的深夜,滴滴答答地敲打著鍵盤,看著每一首詩歌被打印在《中國詩歌選》(年選)的紙張上。萬幸晨光不負趕路人,你甚至能想象青圈爬上他的眼角,他帶著倦容的微笑映襯著夜晚。市面上不乏諸多文藝報刊登載諸多新詩,但能夠專注于新詩年度精選的少之又少。都云編者癡,誰解其中味。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當你深入《中國詩歌選》(年選)的字里行間時,你看到的便是他二十年如一日的專注于詩歌的熱忱。當你來到最新年度最新版的《中國詩歌選》(年選)的書架前,縱然你不明白他為什么,但你會恍然于一瞬間發(fā)覺,你置于其中竟如他一般地癡愛詩歌。整理選編規(guī)模浩大的詩歌年選,自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但是于他而言,能夠與詩界打交道,能夠和自己喜愛并樂意為之投入時間和精力的詩歌朝夕相處,能夠以喜歡的事情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yè),誰又能說這不是一件樂事,誰又能說他不樂在其中。其實,羅暉也是普通人,只是他與常人相比更擁有一顆純誠的詩心,愛寫新詩,愛整理選編新詩,愛詩壇的事業(yè),愛詩本身,這正是作為一名詩者最重要的特征,足以讓他自己引以為傲。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即便在成千上萬堆的詩稿中反復翻查,即便日復一日地伏案校對,他也要為新詩鑿出一條綿延悠長的小道,讓新詩的宏大長卷在他的年度選本系列里緩緩舒展在世人的眼前。
新詩是詩人對世界美好的發(fā)聲,《中國詩歌選》(年選)給諸多詩人帶來了盡情抒發(fā)的廣闊平臺。所選的詩人有伊沙、侯馬、中島、譚延桐、余怒、臧棣、李元勝、張執(zhí)浩、秦巴子、安琪、雷平陽、韓東、啞石、阿毛、翟永明、王家新、路也、楊曉民、林莽、柏樺、田禾、李發(fā)模、大衛(wèi)、孫文波、西渡、楊克、張曙光、何小竹、于堅、西川、黃禮孩、李瑛、李小雨、森子、野曼、王小妮、林白、海男、曲有源、巫昂、陳所巨、任洪淵、唐湜、鄭敏、梁小斌、食指、葉延濱、黑大春、高洪波、綠原、沈葦、陳超、胡弦、龐培、邵燕祥、北島、多多、嚴力、西彤、紀弦、非馬、呂德安、霍松林、沈鵬、鄭伯農、馬識途、啟功、劉征、丁芒、屠岸、劉章、趙麗華、羅暉、李少君、舒婷、羅雨、孫友田、周所同、郁蔥、商震、歐陽江河、黑陶、大解、車前子、谷禾、冉冉、芒克、周倫佑、陳東東、李亞偉、沈奇、江非、萬夏、雷抒雁、默默、池莉、道輝、汗漫、洛夫、孟浪、葉維廉、劉荒田、虹影、蕭開愚、葉匡政、孔見、子川、蔡其矯、傅天琳、江濤、李琦、徐敬亞、耿占春、夭夭、張民、李馮、史鐵生、牛漢、曉音、汪國真、曉雪、崔志剛、冰峰、凡一平、劉汀、沈浩波、張新穎、楊牧、藍藍、劉亮程、車延高、馬啟代、張棗、李笠、華清、瀟瀟、公劉、賈平凹、朱山坡、唐曉渡、曲近、席慕容、林染、白靈、余秋雨、喬延鳳、余光中、趙愷、傅天虹、遲子建、黃燦然、王爾碑、楊志學、余秀華、西娃、白樺、阿紅、龔學敏、胡茗茗、張二棍、周云蓬、王寅、灰娃、唐朝暉、李寂蕩、王干、程步濤、王單單、田湘、從維熙、鄭愁予、莫言、譚五昌、吉狄馬加、徐江、邱華棟、梁潮等(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所選的優(yōu)秀詩人無法全部列舉,這里列舉的部分詩人名單,排名不分先后)。上述詩人或喃喃沉吟,或豪情壯志,在《中國詩歌選》(年選)的書頁上揮斥方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