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鎮(zhèn)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廣東 東莞 523905)
文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留產物,對于提升民族核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現代人對于文物的了解主要通過教科書、大眾媒體以及網絡,因此文物講解詞的撰寫直接影響到了文物的歷史影響力。在宣傳教育視角下,文物講解詞的撰寫需要吸引人,同時更要具有教育意義。
文物講解詞的主要撰寫目的在于讓人通過講解了解到文物的歷史以及其蘊含的歷史意義,因此文物講解詞在撰寫的過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幾點原則:
第一,講解詞的科學準確性。文物是歷史的證明,遵照史實、不夸大、不虛構的撰寫講解詞是對于文物的尊重,同時也能起到良好的宣傳教育作用。在撰寫文物講解詞的過程當中,需要嚴格遵照歷史資料進行科學的歸納和整理,考慮到講解效果可以引用名人佳句來展示文物的內涵以及歷史價值。
第二,講解詞的可施講性。根據歷史文物的實際說明來確定撰寫講解詞的順序,同時在考慮文物歷史史實準確的前提之下,還要考慮講解詞的可施講性,即演講詞可以應用于實際的講解,講解可以做到全面、精準的概括文物的內涵以及歷史意義,同時優(yōu)美的反映文物的歷史價值,使講解在優(yōu)雅的同時不失教育意義。
第三,講解詞的可接受性。在文物講解詞撰寫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地考慮聽者的接受能力,而且也要尊重聽者的情感,通過講解詞來介紹文物,引起聽者的共鳴,從而達到文物宣傳和歷史教育的目的。
文物的講解詞與一般的文學作品不同,講解詞與文物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即離開的文物的講解詞,它無法成為一部文學作品,也失去了其已有的光彩;離開了講解詞的文物無法將自身蘊含的內涵向人們闡述,也無法起到歷史教育作用。因此文物講解詞中需要依照著文物的史實進行相應的撰寫,同時不失文學性,更好地吸引觀眾,起到重要的宣傳教育作用。文物講解詞撰寫中的文學美化主要存在于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講解詞中運用多種比喻。在講解詞當中,利用比喻的方式將文物的特點展現出來。在講解詞的撰寫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讓人難為理解的部分,例如結構的特點、歷史含義,為達到更好的教育宣傳作用,可以利用比喻的方式來表達文物的特點,從而更好地讓聽者了解所見的文物,加深對其的印象。
第二,利用對比的方式強調文物的歷史意義及特點。對于文物來說,其歷史價值是需要人們所熟知甚至牢記的。為加強聽者的記憶,在文物演講詞的撰寫時可以利用對偶、排比、反復等方式對于文物的重點進行強調,從而更好地加強聽者對于文物的記憶。例如在“逆水流龜村堡”市級不可移動文物的講解詞當中,對于古屋的描述為:“平民屋以青磚為墻腳,建筑也以青磚為主;富人屋以紅砂石為墻腳,正門上有木刻花雕,屋檐有木托,結石門欄;官屋以紅砂石為墻腳,但墻身用水磨青磚,門框用紅石做,并有龍鳳雕刻,屋檐有木刻花草,且用紅石砂為梁托?!贝酥v解詞當中利用對“平民屋、富人屋、官宦屋”造型的不同進行了相應的講解,可以讓聽者更好的記憶此建筑文物的特點,同時也了解到古代古屋建筑根據等級的不同,其造型各有怎樣的特點。在文物講解詞的撰寫過程當中,還要充分的考慮受眾的接受能力,采用正確的方法對文物講解詞進行撰寫,更好地提升其宣傳教育作用。
在宣傳教育的背景之下,文物講解詞的撰寫技巧除了其文學美化之外,還需要相應的技巧增加文物講解的吸引力,增強聽者對于文物的記憶和印象。具體撰寫技巧的運用如下所示:
選準文物講解詞的撰寫角度。講解詞的撰寫角度一定要選擇準確,不可線索模糊。針對不同文物的特點進行角度的選擇,從而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例如在逆水流龜村堡建筑的講解當中,由于是建筑類文物的講解,需要針對其外觀以及結構特點進行講解,同時也要向觀眾滲透其中的歷史含義和歷史價值。舉例來說,逆水流龜村堡當中針對太子屋的講解過程當中,可以利用傳說來吸引觀眾:“相傳,明末時,崇禎二太子曾在此居住多日,后清軍聞訊前來捉拿。鄭瑜急派人護送太子從暗井逃到村外,并叮囑太子隨眾到村外后,護送太子往南方向的龍穴島方向跑,將會有船接應遠渡海外。誰知太子只聽到一個“龍”字,結果往北面的龍?zhí)斗较蛱优?,在增城附近被清軍殺了?!币詡髡f來對相應的建筑進行敘述,可以更好地增加觀眾的印象,讓觀眾在整個講解的過程結束之后,依舊可以回想起太子屋這一文化戶建筑,并且清晰記憶其外觀特點以及其歷史價值。
進行趣味的講解詞撰寫,更好地提升文物的歷史宣傳教育效果。在講解詞撰寫過程當中,最為忌諱的就是枯燥的歷史史實介紹,如同爵蠟的介紹無法吸引觀眾,同時也會降低文物的宣傳效果。在講解詞的撰寫過程當中,可以穿插以歷史資料為依據的傳說以及神話,讓人們在情感方面得到刺激,從而更為集中注意力在講解過程當中,使得文物講解得到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第三,針對同一文物進行多個版本的講解詞撰寫。不同人群對于講解詞的理解能力、針對文物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各有不同。因此針對同一文物需要進行不同講解詞的撰寫,從而更好地起到宣傳教育作用。針對青年人群體,需要結合現代的文化理念對文物進行新的詮釋,針對文物的歷史事實進行合理的加工以及完善,從而更好地讓青年在講解當中學習歷史知識,明確文物的歷史意義;針對年齡較大的群體,需要針對其接受能力以及知識水平進行相應的了解,準備不同的講解詞,講解員可以在講解的現場自由切換講解詞,讓年齡較大的觀眾較好的了解文物的歷史意義。
歷史是一個國家發(fā)展過程,是每一個國民都應當熟知的內容。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同時也是歷史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資料。在宣傳教育的背景之下,想要增強文物講解詞撰寫的宣傳和教育作用,不僅要從其文學內涵入手,還要針對其受眾面入手進行撰寫。其主要的做法為:在激發(fā)觀眾的興趣之后,將文物當中蘊含的史實以及歷史價值展現給觀眾,讓觀眾較為容易接受;在觀眾接受文物歷史價值知識之后,強化觀眾的記憶,更好地提升文物歷史價值的宣傳和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