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松
(河北省蔚縣蔚州鎮(zhèn)前進路第二完全小學,河北 蔚縣 075700)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任務和難點任務,寫作文需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注重平時積累,很多小學生不喜歡學習作文,作文教學也成了小學語文教師感到棘手頭痛的課題之一。小學通常會在三四年級引入作文教學,但是一年級就應該注重積累,從學說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書寫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對于小學生來說,寫好一篇作文是十分困難的,他們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能力,寫作文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說什么或者不知道怎么說。通常小學生的作文都是靠東拼西湊完成的,無論是內容還是條理都不夠清晰,讀者理解困難,教師想要修改都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小學語文作文進行教學。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時,更應該注意思維的培養(yǎng),很多教師在教育時存在一個誤區(qū),他們認為小學生的思維模式不成熟,需要通過模仿來提高作文水平,所以讓他們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可是這種方法是不能真正讓孩子們的寫作能力有所提高的。死記硬背的培訓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闊思路,學生寫出的作文也是沒有靈魂的。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筆有神、筆奕生輝。培養(yǎng)思維最好的方式就是結合日常生活,學生們通過思考生活的點滴,發(fā)現(xiàn)美,發(fā)現(xiàn)新意。我們發(fā)現(xiàn)在小學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百景一樣,毫無新意。而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就是他們背多了套路,卻忽視了對生活的觀察、發(fā)現(xiàn)。小學生生活接觸到的東西很少,沒有社會實踐經(jīng)歷,視野不開闊,對周圍生活缺少了解,所以教師必須要拓展他們的生活圈子,帶孩子們進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而這時寫出的作文也會更加生動,內容更加充實,不再是死的文章,而是有靈魂的作品。寫作是一門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閱讀訓練和作文教學不能看成兩個獨立的項目,二者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通常有良好閱讀能力的學生,寫作能力也會非常強。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極涉獵書海,為作文寫作儲備大量的素材。我國古代文學作家杜甫就曾經(jīng)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對寫作有多大的幫助。如果學生很少閱讀資料,寫作的時候就會覺得無從下手,根本不知道寫些什么。閱讀除了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在一次次寫作中積累更多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進而不斷提高寫作水平。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都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在短時間內很難看到成效,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來培養(yǎng)小學生,對學生寫過的每一篇作文進行指導評價,幫助學生形成更豐富的寫作思路。除此之外,還要找出優(yōu)秀的范文,給學生做例子,讓學生仿寫范文中的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但不能完全照搬,在仿寫的基礎上要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教師還要教學生一些寫作手段,如“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也可以通過“順敘”“插敘”“倒敘”等方式提高文章的格局,使文章看起來更加大氣。
想要寫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對作者的要求很高。小學生接觸的東西過少,所以必須要加強平時的積累,遇到好詞、好句和精彩片段就要記錄下來,方便自己日后的使用。語文課本上有大量優(yōu)秀的文章,無論是寫生、寫人還是記事,都存在很多好詞佳句,而且語文課本是大量教育專家共同擬寫編制的,符合小學生的理解水平,所以學校在學習時要盡可能地多背誦語文知識,不斷摘抄,積累寫作材料,這樣他們在寫作時就會有豐富的好詞佳句涌現(xiàn)出來。寫日記也是很好的素材積累方法,是練筆的最佳途徑,學生可以通過日記寫下自己的所見所感,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自由的表達空間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fā)揮。
教師必須要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小學生對于成人的想法十分看重,在他們完成一篇作品之后,很希望了解自己寫得如何,如果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學生就會更有動力寫作,而且時間越短,學生對文章的記憶越深刻,如果時間拖得很長,學生很可能就忘記自己當時寫了什么,這時候教師再評價,取得的效果就不會很好。
寫作離不開生活,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要多帶學生參加課外實踐,通過實踐開闊眼界,積累知識,在進行閱讀訓練時,也要加強寫作訓練。總之,教育者必須要切實抓好各個環(huán)節(jié),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學水平,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