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微
(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吉林 長春 130400)
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標準、新要求。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學生學習的選擇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英語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
如今的英語教學課堂,大多數英語老師都是用漢語來和學生交流,用英語授課的情況屈指可數。對于高中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英語學習?!奥牐f,練”是學好英語的三大關鍵點,但是,高中英語課堂卻沒有營造出良好的聽說英語氛圍,越來越多的老師用漢語來代替英語對話,長此以往,學生無法通過英語課堂獲得應有的鍛煉,學習興趣也會漸漸減退。英語課堂上使用漢語無可厚非,但是對漢語的使用若沒有一個合理的控制,會造成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獲得足夠的英語聽說輸入,也沒有機會去鍛煉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導致無法產生有效的輸出。這種教學方式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將逐漸喪失使用英語進行基本交流的能力。
課堂是高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場所,是思想交流匯聚的地方。課堂上最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如下所示情景:在課堂上,老師傳授理論知識,并作出講解,但學生不是簡單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在過程中不斷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交流、探索的模式下完成知識傳授與鞏固。新課改教學下的課堂強調的是學生占據主動性。課堂應該是使用語言的場所,在這里學生能體會到語言的魅力,能感受到語言的價值,能增加學習語言的興趣,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中使用英語,了解英語進而掌握英語的相關用法。
語言的主要功能就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態(tài)度,恰當合理地使用語言,有助于溝通情感,增進友誼。英語是一種交流工具,既然涉及到交流就勢必會流露出真實的情感。在用英語交流時,將話題與雙方情緒聯系起來,讓學生學會理解、分享。當學生真正發(fā)現應用英語的魅力時,便會對英語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促使其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對英語投放更多的關注度。
1.高中生已經完全具備了自學的能力,因此,英語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教授完知識后,給學生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課下的活動內容,比如安排學生整理英語電影名句的資料,開展多種形式的協(xié)作研究,探索培養(yǎng)學生自己參與制訂階段性學習英語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通過學生自己制定學習英語方案,進而實施后,教師便可以隨時調查分析課堂教學現狀,進而來提高教學質量。
2.教師在教學課堂后,可以深入到學生的平時生活中,與學生開探討會或者座談會,吸取學生對于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意見,教師也可以在此基礎上設計興趣教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嘗試和使用有效學習策略,促進學生實踐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3.高中生心理特征表明:每一個高中生都愿意受到認可和鼓勵,因此教師要善于在英語教學中抓住機會鼓勵、表彰學生的興趣、動機,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fā)現、歸納、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英語語言功能。
4.高中生處于心理不穩(wěn)定,情緒多變的時期,在青春期里叛逆且易怒,所以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該注重對高中生心理調節(jié)的訓練,培養(yǎng)研究學生的情感、意志、合作以及國際視野,在此基礎,多為學生舉辦與英語有關的辯論賽或者演講賽等促進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任何學習過程都應該配有相應的評價體系,英語因為其改革的深入,與之對應的評價體系也要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改變。新課改英語的評價制度要與整個教學體系相結合。在新教學模式中,成績僅僅作為其中一項考慮因素,平時在學習生活中的表現也應納入評價體系之中。評價體系應對教學模式起到引導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評價制度得以了解自己還有哪些方面存在著不足,并不斷提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對英語這門語言應用課的認識程度,加強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鍛煉。
新課改英語強調的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所以教學過程不應像傳統(tǒng)教育,采取平起平坐的教育模式。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獨特個性的培養(yǎng)。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多采取任務模式,結合學生不同的特性分配相應水平的任務,令學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最后,結合整個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指出每個成員自身的優(yōu)缺點,讓他們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總之,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采取適合本校條件、本班情況的具體措施來完善常規(guī)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yōu)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我相信困難是暫時的,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恒,我們的英語成績一定會有進步會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