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翔
(甘肅省隴西縣牙河九年制學校,甘肅 定西 748100)
案例一:某一位在體育教學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工作幾十年的體育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里非常重視練習密度和運動量,強調嚴格的教學組織管理,重視學生練習、活動“整齊劃一”。學生就像一個個紀律嚴明的小小“解放軍”,堅決聽從指揮,既沒有一絲差錯,也沒有一絲主動,中規(guī)中矩,按部就班。這位老師還經??洫剬W生:“大家真聽話!”、“紀律不錯!”……案例二:某一位體育教師借班上公開課,老師在組織學生手持輕物進行擲遠練習時,有的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練習,有的學生手持輕物亂投一氣,還有一兩個好動的學生居然去附近沙坑玩沙子去了。因為是公開課,教師又不好怎么樣,索性就視而不見。課后上課老師滿腹牢騷:“現在的學生怎樣怎樣,難管太難教了?!?/p>
以上兩個案例分別表現出一個極左思想“形”和一個極右思想“神”。是在當前體育課程改革逐步深入之際,由于舊教育觀念帶來的后遺癥和在新課程理念中出現的消化不良現象之間的碰撞,引發(fā)出體育課堂教學的流行病癥“緊拽不放”、“放得出,收不回”。
如何醫(yī)治流行病癥,把體育課上得“活而不亂”呢?我認為,就是把課上得“形”“神”兼?zhèn)?。所謂“形”就是課的組織形式和氛圍。包括隊伍的整齊一致,學生的服從守紀。而“神”即指學生在體育課中的注意力深度和思維指向。案例一的體育教學很重視練習密度和運動量,強調嚴格的教學組織管理,重視“整齊劃一”,學生的活動都是“形”。而學生的內在積極性是否被調動,他們的頭腦是不是隨教學的進程在思考,也就是說對學生的“神”注意不夠,于是往往是“形”在,而“神”卻游離了課外,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只有內在的“神”與外在的“形”有機統(tǒng)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才能把體育課上得“活而不亂”、“嚴而不死”。
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成為故事的主人公,來組織教學。趣味性的故事情節(jié)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情節(jié)(課堂教學)中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奪紅旗》游戲的教學中,我告訴學生,我們是解放軍戰(zhàn)士,要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或奪取敵人的某某陣地),一路上要遇到許多艱難困苦,希望大家以軍人的準則嚴格要求自己,確保戰(zhàn)斗的勝利。活動中,學生個個奮勇爭先,情緒高漲,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活動中去,同時,在軍人準則的約束下,保證了隊伍的整齊性。如能配上槍炮聲的音樂,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再如投擲類教材可創(chuàng)設投彈,炸碉堡之類的情境,跳躍類教材可舉行各種森林運動會來組織教學。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特點,創(chuàng)設學生喜愛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秩序井然,課堂氣氛熱烈。
中小學水平一、二,三,四階段,學生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如果整個課堂讓學生沉沒在教師嘩嘩不休與指手劃腳中,那無疑是一件令他們頭疼的事。為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教師不妨在恰當的時刻給學生一點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利用自己的時間,去完成一些自己愛做的事,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種解放。教師的任務在于如何把他們的活動與自己的教學聯系起來。如在隊列教學中,學生聽了老師無數遍的“一二一”,“向左(右)轉”,他們早想自己也去嘗試一番。這時我們不妨給他們二三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自己組合,去嘗試隊列練習,他們保證會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喊著“一二一”,做得無比投入,如果發(fā)現有伙伴做錯動作了,還會比老師更耐心地幫助他改正。
利用集體內互幫互學的動力機制,可以在許多情況下以生生交流的方式縮短教學兩方之間在知識理解力、思維方法上的差距,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還可以發(fā)揮集體學習的“鏡子”作用,選擇自己也有達成可能的參照對象,而不以高高在上的老師作為參照。例如,教師一個輕松、標準、漂亮的肩肘倒立,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可能使一部學生(技能水平較差)望而生畏。這時小集體的作用能充分解決這一問題。
基礎較好的學生,他們以教師的動作為達成的目標,而基礎差的學生則在本組成員的幫助下,選擇比自己略好的學生為參照,把他們的動作作為達成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外在的行動表現(如動作的正確、漂亮)經常成為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能力的評價。這一評價又始終存在于運動學習過程中,因此,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小集體中的相互承認,相互激勵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集體的激勵作用形成友愛氣氛,使能力較差的學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走出自卑的陰影,增強他們對體育的興趣,啟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體育教師應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豐富的知識、高超的運動技能去感染學生,用和諧可親的態(tài)度去幫助和鼓勵學生,注重培養(yǎng)他們勤問、善問、好學的良好習慣。就像北京教授王志剛來云陽授課所講的那樣----豎大拇指將大拇指肌群練得特別發(fā)達。發(fā)現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時豎大拇指給予肯定和鼓勵,如:我相信你能把動作做好,你肯定能跳過去等等;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豎大拇指給予肯定,并適當啟發(fā)、誘導,使學生充滿自信,滿懷興趣不斷探索和追求,把教師的肯定和激勵變成他們不斷學習創(chuàng)新,操作實踐的動力,如:這位同學自編的游戲真棒,大家很聰明,誰能用我們學過的動作再編一個小游戲等。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快樂的同時,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激發(fā)。
在體育教學中,當學生的表現有明顯的進步時,應及時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并適當給予方法上的指導。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產生強大的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