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曦
赤峰實驗幼兒園,內蒙古赤峰024000
教育政策是政府在一定時期為實現(xiàn)一定教育目的而制定的關于教育事務的行為準則。[1]教育政策使教育工作者明白了自己的職責,有法可依,有據(jù)可行。正確的執(zhí)行法律法規(guī),為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教育政策明確了教育的對象、目的、義務及權利,促進了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通過了解學前教育政策的背景,有利于從宏觀角度探討微觀政策問題。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國幼小銜接政策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
學前教育政策的頒布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1月13日清政府頒布的《奏定蒙養(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規(guī)定了“以蒙養(yǎng)院輔助家庭教育”,對招收對象也有一定的規(guī)定,即“招收三至七歲的兒童”,這是中國史上第一次將幼兒教育列入到了學制系統(tǒng)中。
古往今來,我國已為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guī),如:1989年出臺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與《幼兒園管理條例》、1995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12年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等。這些政策分別對學前教育的目標、內容、及保教工作、各級地方政府的責任等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
我國雖然出臺了一系列的學前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可是對于幼小銜接這一板塊給予的政策非常少。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了:“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體現(xiàn)內容的豐富性,時代性,又要注重幼兒學習的必要性、妥當性以及與小學教育的銜接”。這一政策對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內容給予了規(guī)定,并且也提到課程的安排要與小學緊密相連。然而政策中只是提到了內容要具有豐富性、時代性,如何進行幼小銜接,如何將這些內容運用到幼小銜接的課堂中,政策中對其具體的做法并沒有給予相關的規(guī)定。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帶領大班幼兒參觀小學,講小學有趣的活動,喚起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和向往,為入小學做好心理準備。這一政策從幼小銜接的途徑給予了規(guī)定,具體的指出了該如何進行幼小銜接,以確保幼小銜接順利進行。
通過對上述政策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幼小銜接政策的歷史發(fā)展是從籠統(tǒng)的提出幼小銜接問題到具體的做法,如何進行幼小銜接;從首次注意到幼小銜接的概念到幼小銜接進行的途徑;從理論到實踐。幼小銜接政策不斷地在完善,不斷地走向了成熟。
關于幼小銜接問題,國外對此也相當?shù)闹匾?,許多專家對此做了大量了研究,下面就以美國為例,看看美國的幼小銜接政策。
美國對幼小銜接問題相當?shù)闹匾?。美國?0世紀70年代將學前1年納入到了公立教育之中,并實現(xiàn)了公立學前1年教育的普及。這就奠定了美國學前班教育的法律地位。美國在學前1年教育的辦學形式、經費支持、課程與師資上都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學前班是美國k-12(學前班至十二年級)公立教育系統(tǒng)的起點,并且在美國,學前1年教育主要是指面向5歲兒童的教育,由公立學前班、附設在教會和非宗教性的私立學校的學前班、幼兒園、保育學校、兒童照料中心等提供[3]。幾乎所有的美國5歲兒童在進入1年級之前都要接受學前班的教育。
美國k-12公立教育的經費主要來源于美國聯(lián)邦政府、州政府和學區(qū)。其中州政府的經費來源主要采用基礎項目模式,即州政府確定一個投到學區(qū)給學生基礎經費數(shù)額和水平。[3]各州政府即給予學前班全日制經費也給予學前班半日制經費。美國擁有固定的教育經費,而且這些政策保證了幼兒教育經費的投入與使用,促進了幼小銜接的進行。
在課程方面,美國大多數(shù)州都以k-12作為年齡段來設計教育內容,雖然各州的學前班課程內容有所差異,但是基本上相同,都會有閱讀、數(shù)學、社會、藝術、健康、體育等課程。對幼兒實施全方位的教育,促進幼兒的體、智、德、美、勞全面發(fā)展。
在師資方面,各州都要求學前班教師至少擁有學士學位,教師資格證書。學前班是公立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學前班教師的工資待遇要高于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待遇。
我國的幼兒園的辦學形式是全日制,寄宿制,基本上分為大、中、小三個年齡班。而美國加入了一個學前1年教育,并且將其納入到了公立教育之中。而且美國也給予了相關的政策為學前班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幼小銜接更好地進行。因此,我國也應嘗試普及學前班教育,我國應給予一定的政策來實施學前班的教育,并使其納入到義務教育之中,使得學前班教育與一年級教育緊密結合,以促進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
經費支持是幼小銜接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我國對此并沒有落實到實處。在我國的教育經費中,用于幼兒教育的經費非常少,我國對此也沒有相關政策的支持。而美國對經費問題給予了相應的保障,落實到了各州政府,不管是半日制學前班還是全日制學前班,各州政府都會給予相應的幼兒教育經費。使得美國擁有自己固定的教育經費。
因此我國應借鑒美國幼小銜接的政策,經費劃分到各級地方政府,各級地方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政策制度來確保幼小銜接經費的投入。
為保證政府的財政收入,還需要細化教育經費。在美國的k-12教育經費預算中,不僅聯(lián)邦、州、學區(qū)三級政府的投入劃分的非常明確,而且不同年級教育在預算中所占比例也非常清晰,這既保證了教育經費預算的透明度,便于對經費預算及其使用的審核和監(jiān)督,也保證了教育經費的落實到位[5]。
對于幼小銜接的課程與師資方面,美國和我國存在著相似的問題,都是小學傾向化,在幼兒園大班的教育內容上太過于小學化,不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但是對于這一點,美國許多州都嘗試了構建一致的、連貫的課程,教學與評價體系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我國在制定課程中應考慮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確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給予相應的教育內容。并且我國對教師沒有明確的要求,近兩年我國才逐漸對幼兒教師進行學習與培訓。
美國的k-12公立教育學前班對學前班教師的要求較高,但是美國只要求教師具有學士學位和教師資格證書,并沒有硬性要求教師要學習和培訓關于幼兒發(fā)展和教育的學習。對于這一問題,美國在嘗試prek-3教師證書,或是要求教師要學習幼兒發(fā)展和教育方面的培訓[3]。這一點對我國的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培訓也具有借鑒意義。
借鑒美國的經驗,我國可以嘗試在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入職前要求學前教育教師學習一定的小學專業(yè)課程;小學教師要學習幼兒教師的一定專業(yè)課程,然偶在入職后定期進行小學教師和學前教師的溝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