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郡薇/頓艷賓 (長春光華學院)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來說他們所掌握的音樂技能更基礎、更全面,并能夠結合所學的學前教育相關理論知識,有針對性的去指導幼兒學習音樂。學前教育專業(yè)是需要學生擁有基本技能,更好的為幼兒園音樂教育提供服務,通過自身學習不斷提升音樂方面的修養(yǎng)和水平。因此,他們首先要掌握以下幾點音樂素養(yǎng):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掌握聲樂演唱技巧是必須的一項重要音樂技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立足基本發(fā)聲原理指導幼兒,可以讓幼兒在參與音樂活動中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嗓音,同時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日常說話時利用基本發(fā)聲原理可以避免自身過度用嗓,進而導致聲帶損壞。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教育實踐中需要歌唱與表演。幼兒園教學實踐以幼兒教師為主力,為了保證幼兒園音樂活動更具活力,要求幼兒音樂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所以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以掌握基本發(fā)聲原理為基礎,在后期對兒童歌曲進行整體把握,了解兒童歌曲的風格,充分分析兒童的心理,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然后結合演唱表達出一種意境美。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進入幼兒園開展教育實踐,掌握基本的彈唱能力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彈唱能力是幼兒老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也是重要要求,幼兒教師掌握兒歌彈唱能力可以為歌唱表演增添色彩。在教學實踐中促進相關活動有序開展,在表演過程中同時進行彈唱使教學實踐更具靈活化發(fā)展。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幼兒園開展歌唱教學,需要教師對幼兒進行充分分析,了解他們對歌曲的掌握程度,基于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彈唱難易程度,把握整個課程時間,在彈唱過程中對重難點反復強調,讓幼兒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進入幼兒園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教育工作中會對幼兒進行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教育,音樂教育本身屬于藝術教育范疇。在實踐教學中,需要老師進行組織參與,此時就需要幼兒老師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才能保證本次活動的順利進行。幼兒園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都會有一定的活動開展規(guī)律,比如每周會有固定的實踐活動,每年合理安排音樂節(jié),讓幼兒參與各種節(jié)日活動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要求教師必須全面發(fā)揮自身才能,讓兒童積極參與其中。教師需要從整體上對活動進行規(guī)劃,根據(jù)幼兒的自身發(fā)展情況編排和組織各項活動。
教師不僅能對歌唱形式進行編排,也需要對各種器樂、舞蹈有一定的理解。
通常情況下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進入幼兒教學實踐時自身經(jīng)驗比較少,不能及時把學校學的知識理論應用在實踐中,所以此時識譜的能力比較差,需要幼兒自己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加強練習,幼兒老師的視唱識譜能力與日常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有很大關聯(lián),影響教育實踐活動。特別是在開展歌唱活動時需要老師訓練學生,讓學生找準音,在實踐練習中增加幼兒對音樂的概念認識,后期經(jīng)過大量練習讓幼兒的識譜能力不斷增強。樂理知識是與技能相對應的理論知識,要想更好的發(fā)展,需要對相關理論有基本認識,這樣才能為后期能力的鍛煉增長打下基礎。
合唱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兒童合唱教學實踐中需要幼兒老師具備音樂全方面的知識儲備,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需要掌握核心技能,在教學實踐中,基于自身的基礎能力從而科學有效的訓練兒童,并且掌握兒童的嗓音特征循序漸進的進行合唱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還要熟識相關的音樂理論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有效提高后期鍛煉效果。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參與教學實踐,需要基于自身的經(jīng)驗給幼兒增加課堂趣味性。讓幼兒認識基本的節(jié)奏形式,可以以身體為樂器,通過自身向外發(fā)出聲響開展教學。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幼兒通過手、手臂、腿和腳等相關器官的活動發(fā)出聲響,利用這種方式展現(xiàn)節(jié)奏類型。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給幼兒進行分組,讓幼兒分組訓練,利用舌頭發(fā)出聲響并認識節(jié)奏型式,分別以跺腳和拍手認識節(jié)奏型。訓練過程中讓幼兒保持統(tǒng)一的速度,具體過程中通過手勢交替指導。學生表演完一輪之后可以及時轉換其他對應形式,加強日常練習增強兒童的基本節(jié)奏型認識。幼兒掌握基本的節(jié)奏型之后可以利用合適的方式進行訓練,通過集體練習或者是結伴進行鞏固。
幼兒自身對單個節(jié)奏型有一定的掌握之后需要根據(jù)幼兒發(fā)展情況,通過游戲的方式及時鞏固練習,幼兒教師可以提前把節(jié)奏型寫在小卡片上,然后把幼兒進行分組,讓幼兒依次讀出節(jié)奏型,只有讀對的幼兒才能搭火車連接下一節(jié),兩組比賽看哪一組閱讀快又準確。日常開展教學活動利用游戲比賽增加趣味性,讓學生在競賽中感受游戲的快樂的同時學會知識。老師要整體上把握課程節(jié)奏,讓兒童既緊張又有趣的參與其中,此種幼兒課堂氛圍對幼兒學習非常有幫助。除此之外,幼兒學習樂理知識需要嚴格把控時間,避免由于樂理知識學習時間過長導致缺乏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音樂游戲增加課堂趣味,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放松身心,借助多種音樂形式開展小游戲。利用音樂開展游戲可以有效提升對幼兒的訓練效果,讓幼兒自身對音樂更有感覺,而且通過音樂游戲增加幼兒的歡樂心情,減少知識學習過程中給身心帶來的疲憊感,能夠更積極的參與到后續(xù)的學習中。
幼兒自身的識譜能力是音樂活動中的必備條件。因此,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識譜效率增加準確性,這樣才能在合唱排練中保證質量和效率。在我國的音樂發(fā)展應用中簡譜和五線譜是共用的,日常教育活動需要考慮此種因素,幼兒老師需要訓練幼兒,讓他們對五線譜有一定的認識,同時也要訓練讓他們認識簡譜。本次以認識五線譜進行實例舉證,在教學實踐中準備一條新的視唱曲,但是需要提前在黑板上畫上五線譜,并且隨機搭配幾個音讓幼兒進行練習,經(jīng)過多輪反復練習后逐步過渡到讓幼兒練習音階,最后讓學生唱整首曲子。這樣可以避免在最初拿到新曲子時因唱不好而影響幼兒的自信。整個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簡單音的練習,根據(jù)幼兒唱的實際情況后續(xù)發(fā)展到模唱,但是唱的過程中需要對難度進行控制,循序漸進,逐漸增大難度。在唱的過程中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利用襯詞代替唱名,模唱過程中逐漸拓展音的范圍,到后期練習一定程度之后逐漸增加音的數(shù)量并把唱名唱出。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唱的過程中增加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內(nèi)容,讓幼兒不斷練習。同時有效保證幼兒信心,難度不斷增加也避免幼兒出現(xiàn)輕視心理。開展本次教學活動實踐需要幼兒教師對幼兒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課程,控制課程難易程度,發(fā)揮引導作用,保持幼兒興趣。
在發(fā)聲練習過程中我們要知道教授的對象是幼兒,他們具有自身的心理特點。所以在實際教學中不要過于枯燥的講解基本技巧,教學設計階段需要讓課程更有樂趣?;谟變旱男睦?,設定有趣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通過情境更好的體會,增添對歌唱的感覺。本次以感受氣息為例,在教學實踐中讓幼兒閉眼想象,幼兒教師需要及時做好提醒。幼兒想象到冬天玻璃上結了冰用氣息吹散,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長長的吹一下,盡可能把握在長時間吹的過程中氣息的狀態(tài)。讓幼兒感受腰部氣息,可以設定具體情境。
情景一詢問幼兒火車從遠方開來會發(fā)出怎樣的聲音,提前對聲音進行設計,把握好其讀音,此時需要幼兒老師通過自己表演動作進行叉腰吸氣,模仿出小火車的聲音,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進行體驗。兒童通過自身一呼一吸間的感覺更深刻的感受到腰部氣息。
情景二中是通過獵人打獵分析槍的聲音是怎樣的,此時幼兒教師也需要提前設計好聲音,把握好讀音,對獵人打槍的聲音進行認識,更深刻的體會腰部氣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模擬真實情境讓幼兒練習,此種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吸引注意力。
通過練聲曲練習,讓幼兒掌握跳音、連音,并且感受長短的氣息。在練習的過程中,根據(jù)不同曲子掌握不同的要點,但是都是具有一定情境的,并且教師也需要積極參與其中。這樣做可以讓幼兒在練習之前聽老師示范,并進行學習。除此之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練聲曲演唱的難度,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實際練習過程中可以不斷增加難度。
在具體情境設計中要加強合唱教學的趣味性。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可以讓兒童快樂的參與其中,教學設計應用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各種科學手段,真正把高校學前教育音樂核心能力技能應用到實踐中,把知識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充分發(fā)揮其價值,從而展示“學以致用”的能力,讓整個教學過程樂趣十足。兒童合唱要基于兒童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通過興趣指引積極參與,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努力學習音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享受,學會與他人相互分享和團隊合作。兒童合唱教學中,兒童學到了知識,老師個人也會感到成就感十足,進而在后續(xù)教學實踐中更積極的備課授課,增加對自身工作的責任感。通過實際教學與兒童教學相長,在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提升自己。
綜上,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和相關技能。兒童合唱教學需要學校整合各項資源,通過集體備課、排練設計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增強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音樂核心技能,讓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科學引導兒童合唱。因此,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斷增強自身技能,并且學習音樂相關理論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兒童對基本唱歌技巧、識譜能力等全面提升,享受合唱帶來的樂趣與情操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