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逢敏 遼寧歌舞團(遼寧民族樂團)
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西方音樂史上的經典之作,作品的內容表達及演奏技巧都值得大提琴演奏者去學習與研究。舒曼是一位具有鮮明個性思想但內心又非常復雜、矛盾的作曲家,在短暫的一生中,他經歷了許多人生的坎坷、精神上的疾病,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體現。這部作品在音樂表現力方面有非常寬闊的發(fā)展空間,無論是在音樂旋律的抒情性與歌唱性的表達方面,還是在音樂情節(jié)中戲劇性和矛盾沖突的對比方面,每個樂章都各具千秋并絲絲入扣,如第一樂章的憂郁,第二樂章的抒情,第三樂章的激進。從這些創(chuàng)作風格中,我們不難看出作曲家?guī)в须p重矛盾的性格和心靈上無法解脫的情緒。作品除在音樂上極具表現力之外,在演奏技巧上也極其講究。演奏者在學習演奏這部作品前,也需對作品內涵進行詳細的研究與分析,在經過刻苦的練習與思考后,才能體驗到它帶給我們的細膩的情感享受[1]。
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時,身體和心靈都飽受病痛的折磨。這就需要演奏者通過不同表現力的揉弦技巧來充分表達。揉弦不僅是一種必要的演奏技巧,也是表達作品細膩情感和表現音樂歌唱性的重要技巧之一。
作品中有很多連綿起伏的長音演奏,在演奏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把每個長音的揉弦處理得一模一樣,而是應在適當的時間和位置將其處理得靈活多變,順應音樂的需要。例如,作品開始處,樂曲的基調表現了作曲家的憂郁和內心矛盾無法解決的掙扎。那么我們在伴奏進入時,就要沿著這種情緒繼續(xù)發(fā)展,此時揉弦的開始可輕輕擺動,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漸漸加快,由平和向激動慢慢靠近的揉弦,能使我們體會到作曲家矛盾的思緒漸漸展開。有了這樣的演奏技巧,再加上右手的適當配合,相信作品一定會擁有一個很好的開始。在后續(xù)歌唱性的旋律中,揉弦始終是連貫的。這樣的揉弦體現了作曲家浪漫多情的藝術風格,演奏者在演奏時,要不斷地追求旋律的優(yōu)美和藝術的完整性。
說到長音的揉弦,那就不得不提到作品中如sf、fp標記著這樣記號的長音演奏了,這兩個表情記號表現了作曲家豐富的內心世界與敏感活躍的思想。演奏者在演奏這樣的音符時,可先加快揉弦的速度,進行激動的揉弦之后馬上放慢下來,類似抽搐式的表達。這樣的長音在作品中的出現,表現了作曲家情緒的波動與變化,所以演奏者要抓住作曲家這些起伏跳動的創(chuàng)作特點。
作品中的長音演奏延綿不斷,讓我們仿佛置身于作曲家思想的海洋中,除這些長音的感染力以外,一些標記著sf、fp的短時值音符就像是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快速活潑而富有激情。這些短促的附點八分音符的演奏,也需要揉弦,而且需要快而密集的揉弦。這樣的演奏方法多見于第三樂章,這個樂章類似對話性的樂句非常多,是重復、模進的創(chuàng)作手法,如果不加入揉弦,大篇幅的樂句就會像日常練習曲一般平實無華。所以短音的揉弦將積極快速的曲調風格展現得非常到位,使音樂聽上去極其熱情。在演奏時,演奏者要注意音樂情緒的變化,不能將揉弦演奏得一成不變,而要在演奏時加入內心的歌唱與體會,用心傾聽音樂的發(fā)展。作曲家是一個思想相當活躍的人,他自幼熱愛文學,與詩人們交往,將文學與音樂完美地融合。在作品中,我們仿佛在欣賞一部文學作品,其中故事的環(huán)境、人物的思想、情節(jié)的發(fā)展,都歷歷在目。在作品中貫穿了這樣一個觀念:音樂是感情的表現。舒曼的音樂是情感的流露,他認為音樂包含著人類的感情,而這種感情是豐富多樣的。
該作品對于右手運弓的演奏要求非常高,如握弓的力度、觸弦的角度與力度、演奏時對力度與音樂走向的把握等。其中也包含了各種不同的弓法,如連頓弓、跳弓及一些不對稱的弓法組合,對于演奏者的演奏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在演奏時要深刻體會、扎實練習,這樣才能完整地表現出作品的風格特點。
作品中有很多重音的運弓演奏和連續(xù)下弓的弓法演奏。演奏時,我們的手指適當地在重音處給弓子壓力,觸弦的角度與力度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與我們以往的演奏相比,這些弓法將規(guī)律勻稱的弓法加入不穩(wěn)定的因素,使作品的風格體現出來,也奠定了作品的整體基調。這樣的演奏在樂曲中有很多,包括一些強拍后置的地方。這與切分音的演奏方法十分相似,都表現了樂曲中有一些不穩(wěn)定的因素,以此來表達作曲家心中的不安。
不規(guī)則的弓法組合是作品演奏的另一種風格。這樣的演奏要合理分配弓段,手臂運弓的速度與壓力適中,這時的演奏像是宣敘性的言語表達。弓法的不規(guī)則體現了作曲家思緒的多變和不穩(wěn)定,符合作品的整體風格,不僅音樂旋律時起時落,運弓的技巧也與之配合得相當完整。這部作品所表現的內涵非常豐富,音樂情感也相當細膩。演奏者要對作品的內涵及戲劇性變化有極其深刻的了解,這樣才可在演奏時很好地體會和把握。
作品的演奏弓法紛繁而多變,這是由作品整體的基調而形成的。如果我們按照一板一眼的普通弓法去演奏,則失去了作品戲劇性的表現,體現不出作者極具個性的作曲風格。該作品包含了各種不同的弓法,如連頓弓、跳弓及一些不對稱的弓法組合。這些弓法的演奏要求演奏者對于弓子要有很強的控制能力,在演奏時強奏處弓子要緊貼住弦,奏跳音時運弓要靈活自如,使強音扎實,跳音輕巧。演奏類似這樣的樂段,對于運弓力度的把握也尤為重要。這樣的運弓在作品中出現的較多,同時也增加了作品演奏的難度。所以在演奏作品的過程中,演奏者不能機械地去表達,而要發(fā)自內心地去演奏與歌唱,它代表著作曲家內心的情感寫照,要靠演奏者通過內心的反復體會才能表達出來。這樣的演奏方式符合這首作品的情緒,表現了作曲家細膩而敏感的作曲風格。
這部作品的弓法繁多,演奏技巧靈活多變,演奏者在演奏時要將弓法的處理和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完整結合,這樣才能感悟到作品特有的風格。作品的情感是發(fā)自作曲家內心的感受,表現了作曲家內心的幻想境界,在學習演奏時,我們要注意對作品整體思想與內涵的把握。